近日,旗下擁有花椒、六間房等直播平台的花房集團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曾在去年10月首次遞表,但那份材料在6個月後已經失效。
一旦花房集團上市,将成為繼陌陌、鬥魚、虎牙、映客之後又一家上市的直播企業。不過,伴随着流量成本越來越貴、監管越來越嚴格,國内直播平台已經開始忙着向電商、社交領域或者海外市場轉型。歡聚集團賣了YY,專注于海外平台BIGO;港股直播第一股映客的營收大頭不再是打賞;快手的打賞營收占比逐年下降;反觀摯文集團(陌陌)、虎牙、鬥魚這三家以直播打賞為主的公司,均出現業績、股價下滑态勢……
直播業務營收占比超過97%的花房集團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市,又會發生什麼?
背靠宋城演藝、360
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360創始人周鴻祎控制的幾家公司合計持有花房科技38.21%的股權,第二大股東宋城演藝的持股比例為37.06%,周鴻祎擔任董事會主席。
招股顯示,花房集團是一家線上音視訊社交娛樂企業,主要提供音視訊直播娛樂及社交網絡服務,旗下主打平台為花椒、六間房和Holla,其中前二者的主戰場分别為國内的移動端和PC端,後者則是一款面向海外市場的社交軟體。
花椒直播于2015年推出,營運主體為北京密境和風,是周鴻祎花重金砸出的産物,不僅孵化投資,還曾邀請範冰冰等明星出席花椒之夜,與王思聰在直播間頻繁互動等;六間房是中國最早三個直播平台之一,是宋城演藝2015年以26.02億并購來的資産,2019年,宋城演藝以六間房為主體與花椒直播再度整合為“花房集團”新主體,重組後花房集團整體估值85億元人民币,第一大股東由360接替。
直播營收占比超97%,耳朵經濟崛起
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花房集團的營收分别為28.31億元人民币(下同)、36.83億、46億。從收入構成上看,花房集團目前的主力依然是2019年合并而來的花椒直播,2019年至2021年花椒直播營收分别為21.66億元、28.26億元、34.69億元,占集團總營收比例均超過75%。直播業務也仍是花房集團營收的絕對支柱,近三年直播業務營收占比分别為99.6%、99.6%、97.3%。
盡管依賴直播業務,但從細分直播賽道而言,花房似乎暫時沒有收入下滑的風險。一方面,雖然花椒直播的視訊向直播收入增長去年近乎陷入停滞,六間房的直播營收卻仍保持近20%的增長;另一方面,花椒音頻内容和語音産品花枝的發展,耳朵經濟變現規模激增,由2019年的1.93億元2021年11.06億元,收益占比也由6.8%升高到了24.7%。
如上所述,花房确實在營收方面實作跳出了“直播平台增長難”的圈,但該公司仍需要面對許多挑戰。
雖然花房集團希望将旗下主攻海外社交平台的HALLO集團作為與六間房、花椒“三足鼎立”的主要增長點之一,但目前其業務營收僅占總業務營收2.6%,短時間内難以與已經擁有成熟營收模式與平台産品的直播業務相提并論。
花房集團曾探索虛拟直播,不過失敗而終。2020年4月,花房集團收購主打虛拟明星和虛拟直播業務的猴啦科技,但由于虛拟明星市場的發展速度低于預期,猴啦科技的業務最終被暫停,而這個失敗的收購和業務關停調整,也給花房集團帶來了減值虧損6550萬元。
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六間房2020年也因疫情、競争對手變多等原因業績出現波動,導緻商譽減值17.78億元。
此外,B站、鬥魚、虎牙等平台前段時間紛紛傳出裁員消息,在直播平台紛紛步向全能化、泛娛樂化的時代,花房集團是否能保持住自身在“音頻内容”業務子產品上的領先地位并利用音頻内容的優勢擴張版圖仍需時間考驗。
監管趨嚴,連麥PK受限制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男營運假扮女主播”的行業亂象,随後,中央網信辦等三部門開展“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訊領域亂象”專項行動。近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四部門聯合釋出《關于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确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台應在《意見》釋出1個月内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标準對使用者進行排名。《意見》還要求每天20-22點直播黃金時段,單個賬号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定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作方式。
南都灣财社記者注意到,在每場直播中,“榜一大哥”都是最有牌面的稱呼,因為不僅意味着得到主播更多的尊重和禮遇,還代表着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在整個秀場直播領域的江湖地位;另外主播們會通過連麥PK的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新粉絲關注,而PK期間的“奇葩賭約”往往能将直播間的氣氛烘托到極點。
花房集團也在招股書中多次提到PK制度,稱PK對戰引發的競争激烈環境鼓勵使用者參與并進行打賞。
而沒有榜單、限制連麥PK次數,可以說堵住了主播獲得打賞的兩大核心場景。業内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這些政策都會對那些依賴打榜、PK連賣等方式盈利的平台打擊較大,對其他平台而言,更多的感受會是賺錢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
同時,南都記者通過黑貓投訴平台了解到,近期多位使用者對花椒直播内“猜猜”、“拆包包”等互動活動提出質疑,一位投訴者指出,平台誘導使用者先充值後拆包,每次最低充值30元,承諾30元拆3次,不中必賠,但是多次充值後仍未到達提現門檻,無法申請包賠,充值過程中顯示收款方是花椒直播。有投訴者稱平台方“不承認此事、裝作不知情”。此外,還有投訴者質疑花椒直播其他互動活動涉嫌賭博。

業内人士表示,這也是值得花椒直播乃至整個花房集團警惕的——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他們需要避免自家平台被騙子所利用,另外作為平台型公司,花房集團需要填的合規坑還有很多。
采寫:南都·灣财社記者 葉露 實習生 段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