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作者:墨說古今

在卓絕艱苦的抗戰時期,八路軍與新四軍應運而生成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支軍隊以拯救國難,抗擊侵略為己任,無論在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戰争中還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争中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我們知道西安事變以後,老蔣被迫接受了一緻抗日的正确主張,是以才有了這兩支部隊番号的出現。而在最初時,八路軍下轄有三個師,新四軍的規模相比八路軍要小一些,大概有一個師左右的規模,那為什麼新四軍的部隊級别卻相對要高于八路軍的師呢?

先說一下這兩支同屬紅軍隊伍是怎樣分别有了自己的番号的。紅軍于1937年秋接受了中央軍委的釋出指令,将1、2、4三方面部隊改組為了八路軍,統一戰鬥序列之後是第18集團軍。這本是國共兩黨互相協商的結果。可原本除了主力紅軍之外,在大陸南方各省份還存在着大量的遊擊紅軍部隊。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老蔣表面上答應聯共抗日,背地裡卻為了削弱我們的力量而不擇手段,他訓示自己的部隊在南方進行大肆搜捕遊擊紅軍,導緻了南方紅軍戰士們的處境越來越艱難。這一境況直到侵略加劇才有了轉機。随着日寇大舉進攻上海,南京國民政府感受到了莫大壓力,不得不同意組建新4軍部隊。老蔣不想給這支新四軍隊伍以正規的部隊建制,在他的阻撓之下,中共中央将新四軍治下劃分為了四個支隊,加起來總共1.03萬多人。

從部隊的源流上來看,八路軍隊伍的前身就是紅軍主力部隊,在早期戰争中紅軍戰士們經曆了許多次大規模戰役,在不間斷的軍事活動中已經形成了相當的凝聚力與戰鬥力。而且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在規模上每個師的人數都不比新四軍少。119師有1.5萬人,120師1.4萬,129師1.3萬。再加上延安的留守兵團等其他部隊,總計有五六萬人。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新四軍的前身則是南方遊擊紅軍,在組建新四軍之前南方戰士們并沒有在一起共同作戰過,連磨合都未曾磨合,在初期的水準相比八路軍确實是要差一些的。可是這支部隊單獨成軍之後,級别卻在八路軍的主力師之上,這和當時的國内形勢有關。

一個是老蔣有意打壓我黨的态度所緻。長久以來老蔣一直将我黨視為最主要的敵人。他不希望八路軍因統一戰線的形成而得到休息與發展,是以在八路軍組建時,便沒少使出阻撓的手段。在對待部隊建制的問題上,能夠壓縮就拼命壓縮,這就導緻了八路軍名義上是三個師,每個師的規模相比國民黨部隊要多,在八路軍隊伍的級别上,也盡量與一般師級部隊持平。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另一方面則是老蔣有意對新四軍抛出橄榄枝。在消滅南方紅軍的計劃流産之後,他便想在抗戰中拉攏到新四軍部隊。一方面能夠達到削弱共産主義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造成紅軍内部的不平衡。是以在新四軍組建之後,老蔣不僅給予了很大的優待,将其獨立成軍,而且在初期還對新四軍進行了許多給養、武器方面的輸送。這樣此消彼長之下,新四軍的隊伍級别就拔高了。

新四軍成立時僅萬餘人,為何論部隊級别,卻高于八路軍主力師?

新四軍成軍之後曆經戰事洗禮,變得越來越成熟。後來随着我黨在重大戰略部署上方針的改變,新四軍在華中地區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便成為我黨“發展華中”方針的主角。直到1941年的皖南事變以後,新四軍軍部在鹽城得以重組,此時的隊伍總人數已經發展到了9萬人的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