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汽車産業鍊現狀調查:按零件情況定産 中小供應商面臨“倒伏”風險

本報記者 龔夢澤

随着4月份汽車銷量資料的公布,疫情對汽車業的影響有了最直覺的呈現。5月9日,乘聯會釋出資料顯示,4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05.2萬輛,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33%。

乘聯會表示,4月份乘用車零售市場持續保持低位。由于各地堅決阻斷疫情的措施對經銷商的店面營運帶來一定影響,4月份吉林、上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經銷商進店和成交都受到影響,有部分品牌20%左右經銷商的店面靜止,客流中斷的損失較大,加之部分品牌車型斷供造成下降95%以上的損失,是以4月份乘用車零售損失較大。

事實上,這已經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陸汽車供應鍊面臨的第二次極限施壓。算上武漢、吉林、上海及長三角,疫情發生兩年多來,中國汽車業的四大産業聚集地都經曆了疫情帶來的沖擊。

“(4月份)情況非常嚴峻,5月份還要看後續的發展,短時期想完成全面複産很困難。”敏實集團CEO陳斌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最大的難題在于物流運輸,甚至比供應鍊的困難還要大。“各地防疫措施導緻很多工廠零件要麼在廠運不出來,要麼在途要延期很久。此外,小供應商的生存問題也開始顯現,對于供應鍊風險的二次沖擊值得警惕。”

複工複産車企

産能釋放慢排産周期亂

資料顯示,敏實集團不僅是全球最大汽車外飾件供應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鋁電池盒供應商,連續數年上榜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據陳斌波透露,5月份很多車廠都啟動了複工,但複工大多數也僅限于單班生産,隻有平時産能水準的50%,預估行業整體産能運轉狀況不會超過70%。

有東北區域某車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本地零部件貨2-4個小時即可上産線,是以基本不備貨。除了進口件會額外備貨,外地的庫存最多也就一個星期的量。如今庫存都已消耗殆盡。

“上個月工廠隻生産了5天左右,基本處于生産停滞的狀态。為保障生産,上個月我們租了倉庫囤放之前根據要貨計劃運送過來的零件。”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多出一些件,又缺了很多件。總之,庫存狀況非常不均衡,簡而言之就是缺少一輛汽車整套的零部件。”

據記者了解,目前很多車企的生産安排并非按照市場需求進行,而是看有哪些零件,能夠造出什麼車。即從常态的“以銷定産”,轉換成非常态的“以産定銷”,導緻生産和銷售不比對的情況屢見不鮮。

“3月份和4月份經曆虧損,真的是第一次遇見,完全是靠天吃飯。”有合資品牌經銷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階段的問題是生産端和終端無法建立接口關系,整車廠根據庫存零件排産,“我想賣的車沒有,不想賣的車壓給我。生産周期上,也一改之前的按月排産,變成按周排産。因為零部件供應不受控,最離譜的車廠甚至每天都在改變生産計劃,有什麼零件就去造什麼車。”上述經銷商表示。

實際上,在生産端産能釋放緩慢、排産周期混亂之外,還有來自于需求端的問題。受疫情影響,4S店開門開業但鮮有人光顧,消費者持币觀望情緒濃厚,導緻4月份産銷資料滑坡。

中小供應商生存堪憂

應嚴防供應鍊遭受二次沖擊

上海汽車産業正在加速解凍。4月16日,上海出台了複工複産名單,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占到了200多家。這其中就包括上汽集團和特斯拉上海工廠。

有汽車券商分析師對于上汽集團的複工複産情況進行了調研,上汽乘用車複工複産的情況已經恢複到70%-80%,合資品牌如上汽大衆和上汽通用比例稍低。“整體來看,整車廠處于環比改善的過程中。盡管4月份整體産能出現了30%-40%的下滑,但5月份定的目标都比較樂觀。車企們希望通過複工複産、加班加點,以及前期積累的需求釋放,将本月産能拉回正常水準。”上述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目前大型車企和零部件二、三級供應商都在有序複工,問題不大。”但身為Tier1(一級供應商)的陳斌波對于未來供應鍊的“戰事”仍憂心忡忡。在他看來,能源和材料都在漲價,比如鋁合金材料漲幅驚人,煤電價格也在上漲,加上開工不足,中小零部件企業正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危機。

“随着疫情反複,未來還會面臨一個新問題,即規模更小、抗風險能力更差的末端供應商能否挺到局面好轉。有迹象顯示,他們之中有很多生存狀況已亮起了紅燈,這對于供應鍊風險可能帶來的二次沖擊值得警惕。”陳斌波強調。

當記者問及供應鍊危機解除的時間預期,陳斌波表示,整車廠都會給零部件企業提前發出預示計劃。根據現有多份預示計劃顯示,6月份的資料将達到往期産能的九成左右。據此,陳斌波認為,汽車行業産能和供應情況完全實作好轉,至少要到6月份以後甚至是7月份。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