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度,“抖”起來

百度,“抖”起來

AI技術普及究竟需要什麼條件?

文丨BT财經 張津京

作為百度主管一方的執行副總裁,沈抖最近被人“怼”上了熱搜。

5月5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以内部全員信的方式,宣布了百度内部高管大輪崗的消息之後,從負責百度核心業務搜尋資訊流調任百度智能雲一把手的沈抖,開始被外界作出各種各樣的解讀。

原因也特别簡單。

沈抖由于負責了百度核心業務,一直被看作百度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但這一次卻被安排主管了新興的百度智能雲,引發一些媒體的猜測。

兩天内,各大媒體平台出現了多篇猜疑的稿件,核心觀點都在猜沈抖調任的目的是什麼。

有些不着調的聲音,讓熟悉百度和沈抖的行業人士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沈抖很厲害,他是計算機博士,從學校研究方向到後期工作再到創業,無一例外都跟資料搜尋的業務有關,甚至他發表的40多篇論文研究方向,也在資料算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有接近百度的人士表示應該出來替沈抖說句公道話。

“百度的員工工作中都稱他叫‘抖’,這裡面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他能力特别強,許多問題到他那可以迎刃而解,有點像庖丁解牛最後“抖一下”骨肉就分離了;另一個原因在于他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同僚都喜歡跟他開玩笑,隻叫名不叫姓成為大家對他的約定俗稱。”

對于沈抖的新工作,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則跟外界有着不一樣的看法,“這可能恰恰說明李彥宏對于百度智能雲的重視,以及未來百度智能雲将快速進入商業疊代和落地階段”。

因為,在他看來沈抖最厲害的并不是技術能力,“而是他既懂技術又懂商業,他可以把技術與産品方作出融合最優解,并結合使用者的需求,重新打造出使用者能看得懂并且願意購買的商業産品。”

在這位接近百度的人士眼中,後者是現在百度智能雲最缺的東西。

智能雲欠“臨門一腳”

衆所周知,百度智能雲的特點是将AI應用與雲服務相結合,依托百度大腦和飛槳平台的技術優勢,可以為企業使用者提供“一攬子”的AI技術解決方案。

按理說經過将近十年的發展,百度在AI領域已經埋下不少伏筆,并積累了龐大數量的專利,構造了自己的護城河。

百度是一個技術氛圍極其濃厚的公司,上至李彥宏下至各個部門的帶頭人,大家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之外,還都要投身到科研工作,很多人身上都背着多個專利。

技術是第一步,市場是第二步。作為大陸首個自主研發的産業級深度學習平台,截至目前,飛槳已經彙聚406萬飛槳開發者,建立了47.6萬個模型,服務于15.7萬企事業機關,在中國深度學習平台綜合市場佔有率第一。

縱觀中國的雲産業,一些公司的科技屬性雖然日益濃厚,但把應該交于市場的商務行為變得太過理想化。畢竟,許多技術,尤其是目前處于計算機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都是先從實驗室邁出的第一步。

百度,“抖”起來

其中,由于技術團隊思維邏輯的原因,使得很多技術在平台上的沉澱和表達,并不是從商業角度出發,而是從技術實作的角度出發。

這對于同樣是做技術的企業開發人員來說,可能會比較友好;但對于企業使用者采購相應技術平台和服務的決策者,卻看不懂這些宛如天書一樣的介紹和說明。

這其實是AI技術公司和團隊的通病。

當下基礎雲服務阿裡雲已經一枝獨大;華為雲憑借政企安全和硬體方面的技術,在這個領域也搶出一個身位;騰訊雲則是依靠自身在微信端的流量池,吸引着銷售面向市場的企業積極進駐。而已經在AI領域投資多年的百度,雲服務也凸顯了AI的特色。

是以,雲服務平台結合AI技術來做自己主打雲服務産品的思路,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一段時間以來,這些科技企業給外界的感覺是“吃力不讨好”。AI技術也能跟得上,但是它的客戶數量和銷售額就是上不去。

因為一堆“技術大牛”做出的的技術,他們迫切想指導開發人員盡快進入角色,所有的介紹和文本都是圍繞計算機開發人員進行,但同時忽略了企業使用者決策者的感受。

這樣太專業的描述和技術展示,當然無法打動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決策者。他們無法判斷這些先進的AI技術到底如何應用到自己業務環節,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或者提升效率。

百度智能雲在幾年前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幸運的是,這兩年不論是基于飛槳的應用推廣還是深入企業間的需求采集,百度智能雲已經在想方設法填平這個市場和技術之間的鴻溝。而這樣的舉措,确實給百度智能雲帶來很大的增幅。

這兩年财報,百度智能雲的增速超過預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問題是,這些都隻是量變,百度智能雲想脫胎換骨成為百度發展的支柱,還需要一個質變的契機。

某種意義上,企業使用者需要一個關鍵的人物,幫助他們了解自己企業的需求并比對百度智能雲的AI技術,進而實作自己企業數字化與AI相結合的降本增效。

同時,“這個人”要既懂企業的需求,又懂百度的技術,從中能形成通用化的産品。而且還能教育訓練銷售團隊,讓他們幫助企業做好顧問和咨詢的工作。

也許,這就是百度管理層調沈抖趕赴百度智能雲上任的目的。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AI

AI行業中,技術團隊力求達到的是從實驗結果中推斷出的解決方向,但有可能這些技術方向并不是真正使用者所需要的,也就是說創造了需求,但不一定是客戶亟需的。

“很多時候企業的IT部門是背鍋的存在”,作為一家上市國企技術部門負責人的陳子洲認為,董事會作出要求利用AI技術提升生産效率的決定,“短短幾個字,技術部門所有的員工可能會跑斷腿”。

百度,“抖”起來

在陳子洲看來,公司技術部一般情況下常設的員工并不多,遇到大的項目要麼外包,要麼臨時抽調人員組建開發團隊。“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新來的技術人員并不清楚企業的生産流程,也無法通過分析流程判斷哪些業務是可以利用AI去優化的。”

陳子洲進一步指出,“上司肯定覺得AI一定能提升企業的效率,但怎麼做他不知道;技術部門的員工并不熟悉真正的生産環節,哪些問題可以被AI替代他們真說不出來。”

這成為困擾很多傳統企業期望利用AI技術提升效率的核心問題。

陳子洲覺得,這其實就給雲服務提供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我們標明的合作方能給我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調整,我們當然願意與這樣的既有技術又有商業能力的合作夥伴合作。”

在陳子洲看來,這應該算是第三輪雲服務的普及。“第1輪是基礎設施,類似于伺服器資料庫之類,這些雲服務平台隻要保證穩定并及時提供工單的解決方案即可;第2輪則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系列的應用,尤其包括網絡安全,域名解析等等,企業在發展一定階段之後,發現基于網際網路平台的技術還需要引入;現在應該算第3階段,也就是AI+雲技術如何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價值。”

百度智能雲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從2019年就開始推廣AI架構師的教育訓練,想通過提升企業相應技術人員的整體觀和策劃管理水準,間接解決企業技術部門不了解自身需求的問題。

但這隻解決了一些已經有想法企業的困難,針對那些“隻是有概念要這麼做”的企業,這種教育訓練還顯得有些單薄。

“我們其實特别需要類似像百度智能雲這樣的雲平台,能梳理現在的成型應用,變成行業的邏輯,我們通過對自身行業的斷定來看,這些應該适用于本行業的AI技術哪些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

這種把技術化的産品商業化的能力,其實是目前所有的AI企業在落地端缺乏的。

為什麼是沈抖

某種意義上,百度智能雲在技術領域已經成熟,欠缺“臨門一腳”的恰恰在商業化的能力。如何挖掘客戶的需求,并如何整理自己的技術,形成行業化的産品去比對這種需求,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内考驗百度智能雲商業化發展的核心要素。

巧合的是,沈抖特别擅長做這兩件事。

一方面,公開資料顯示,沈抖2007年從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入職微軟AdCenter 實驗室(西雅圖),開始了職業生涯。之後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Buzzlabs。讀書和在美工作期間,沈抖博士獲得了10多項網際網路搜尋、計算廣告相關專利,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了40餘篇高品質學術論文。這是一位紮紮實實的計算機算法領域專家。

另一方面,沈抖最擅長的就是把技術産品商業化。2019年起,沈抖全面負責百度移動生态事業群組(MEG),涵蓋百度APP、搜尋、資訊流、小程式、百家号、文教數娛、百度健康、國際化等多個業務。

沈抖帶領團隊充分發揮“搜尋和資訊流”雙引擎的優勢,打造“一超多強”的移動産品矩陣,将百度移動生态建設成為值得信賴的内容和服務平台,建構了繁榮生态。

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沈抖一改以前搜尋廣告簡單投放和競标的業務模式,針對20多個重點行業單獨制作全鍊條營銷解決方案,并對銷售人員進行教育訓練,要求他們從客戶需求出發建立完善的方案制作和分析能力。

在這樣的體系化推動下,百度MEG全年線上營銷收入為740億元,實作了12%的增長,這對于一個以研發為主科技公司來說,顯得尤為珍貴。

換句話講沈抖既懂技術又懂使用者需求,而且他服務過的50多萬家中小企業,已經跟百度資訊流形成了穩定的需求與滿足關系。

而百度智能雲目前業務目前增長強勁。依托“雲智一體”戰略,百度在AI算力、算法、開放平台、開發者生态等方面建立的領先優勢,正轉化為智能雲業務的差異化競争力,使之進入強勁增長的快車道。

百度2021年第四季度财報顯示,智能雲業務實作同比增長高達67%,年化收入約130億元。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百度現在已經形成了原搜尋業務,百度智能雲和無人駕駛“三駕馬車”的發展結構,現在,百度智能雲被放到了一個特别關鍵的位置。

百度管理層可能已經意識到,未來能接過百度搜尋廣告的接力棒,除了智能汽車,繼續領跑百度業績大盤的業務就是百度智能雲。那麼加強這個未來核心闆塊的上司力量,解決其商業化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促進這個闆塊的業務走上一個發展快車道,就成為百度管理團隊必須要做的抉擇。

沈抖來負責這件事,目前來看是所有人都公認的必然。

首先,作為算法專家的沈抖,起碼跟AI開發的這些“大牛”溝通起來不費事,他可以輕松了解所有AI産品的邏輯和發展方向。再加上沈抖很了解企業的需求,能幫助這些項目組糾正産品方向,使之與企業需求相向而行。

其次,因為熟悉企業尤其是商業合作方面的各種變化,沈抖可以幫助智能雲将現有産品進行商業化梳理,形成針對企業需求的産品體系,推動智能雲AI系列産品的落地和銷售。

第三,沈抖在集團是執行副總裁的位置,他來直接管理智能雲,無形中将智能雲提高到了一個特别核心的地位,意味着未來百度集團内很多資源都會向智能雲傾斜,加快打造百度新的“領跑火車頭”。

從多個角度綜合來看,百度管理層選擇沈抖來管百度智能雲,其實是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崗位上。

僅此而已,不用猜想。

當然百度智能雲的前景,我們可以放心憧憬。

因為百度“抖”起來了。

歡迎關注【BT财經】,閱讀更多精彩内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