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卓旗艦手機标配2K分辨率螢幕 難道蘋果在慢慢擺爛?

目前國産手機的旗艦機型,基本都習慣宣稱他們是 2K 螢幕(3216x1440).如果按照這些國内廠商們的說法,iPhone 13 Pro Max 的螢幕分辨率也不過 2778x1284,還沒達到他們眼中 2K 的範疇。隻是使用者們這些年看上去越來越挑剔,但也沒太多人诟病 iPhone 的螢幕配置,是以 iPhone 這些年,是真的開始慢慢擺爛了嗎?或許蘋果壓根沒想和Android廠商們一起玩概念,其中大概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螢幕參數标準上,兩大陣營看重的方向本來就不一樣。螢幕夠不夠細膩根本不是分辨率這一項因素就能決定的。就同樣的分辨率下,不同的尺寸和像素密度最終呈現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部分手機的螢幕參數表中會寫着“xxx PPI”,一般和分辨率一起出現。

PPI 這東西就是像素密度,代表螢幕的每英寸中有多少像素數量。數值越高,畫面越細膩。大緻有個簡單計算公式,舉個例子:一塊 6.67 英寸的 1920x1080 螢幕,它的 PPI 大約是 330;如果換成同尺寸國産廠商們的 2K 級螢幕(3216x1440),那麼 PPI 就應該是 528 左右。這也是正常認知中,分辨率越高畫質越好的原因之一。

但 iPhone 不一樣,他們習慣了用像素密度做标準制定螢幕,而不是和分辨率相關的整體像素數量。當年喬布斯釋出 iPhone 4 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概念:他們把 960x640 的像素放在了一塊 3.5 英寸的螢幕内,使得這塊螢幕的像素密度達到了 330 PPI。

然後說對于手機而言,在正常的觀看距離内,螢幕像素密度能達到 300 PPI 以上,人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這種超過人眼識别極限的高分辨率螢幕,就是大家俗稱的“視網膜螢幕”的開端。自此之後,蘋果的曆代産品螢幕都保持在 326 PPI 以上,并形成了一項自家的産品标準。

這就苦了當時的Android陣營,隻能硬着頭皮将不符合視網膜螢幕标準的産品疊代到 1080P,才穩住了局勢。後來手機螢幕從 LCD 發展到 OLED,蘋果又設定了符合 OLED 螢幕的像素密度标準 (458 PPI),并且一直堅持至今。可問題來了,衆所周知同級别安卓手機的尺寸大多時候都比蘋果寬大。是以在分辨率相同的情況下,Android的像素密度必然不如小尺寸的 iPhone。

就像兩邊都有 50 個孩子,一方(Android)在100平米的教室裡上課,另一方(蘋果)在50平米的教室上課,哪邊學生密度更大顯而易見。這種情況下,Android想讓 PPI 這部分參數不比蘋果差,尺寸又不能縮小,就隻能提高分辨率了。廠商們大手一揮,Android旗艦手機的 2K 之路就開始了。甚至早幾年間,連有些主打成本效益賣不到 2000 塊的手機品牌都想着湊個熱鬧。

不過随後幾年裡,Android陣營的手機們昂首向前,形勢悄然間已經逆轉。從像素密度這部分看,絕大多數廠商已經追上甚至超過了蘋果。比如小米 12 Pro(522 PPI)、一加 10 Pro(525PPI)等等。可 iPhone 13 Pro Max 還堅持着 458 PPI 的标準,甚至還不如自家的小弟。明明蘋果先提出了像素密度的标準概念,為什麼這些年不求上進,反而被安卓反超了?

第二個原因:這東西它沒那麼必要。因為 PPI 和顯示效果之間并不完全成直線性的正比關系。比如從 200 PPI 提升到 326 PPI,這個反映到視覺體驗上的變化非常明顯。就像 720P 視訊突然換到 1080P 都像打開了新世界一樣。但這項參數越往上走,直接帶來的感覺體驗變化幅度就會逐漸下降。

除非你把螢幕怼到眼前,一點點細細觀察,或者把螢幕放大十幾倍自然也能看出差別。但凡是個正常人,沒人會這麼用手機。而且無謂增加螢幕像素點數量,也會增加手機的功耗。蘋果手機的續航本來也不屬于優勢科目,幹嘛還上趕着找不自在。

第三個原因:蘋果過于獨樹一幟。就現在的高端旗艦手機陣營,iPhone 仍然是獨一檔的地位。性能上又打不過,其他廠商們想叫闆 iPhone 隻能走其它路子。什麼拍照、快充、電池容量、螢幕素質都成了“彎道超車”的賽道,是以這些年還沒來得及把蘋果拉下馬,自己已經被卷的精疲力盡。

對于蘋果而言,他們根本不願意為了一個“還夠用、不影響銷量”的東西付出更多成本。在 Android 都換 OLED 螢幕的時候,iPhone 還在堅持 LCD 螢幕。定制螢幕不要錢嗎?重新做系統适配不要錢嗎?人家連充電器的成本都能省出來,何況還是手機螢幕這種大頭支出?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所謂的 2K 手機螢幕概念,根本就是 Android 廠商們設計出的陰謀?如果按照電影電視的行業标準,2048x1080 在全畫幅下就屬于 2K。從這個标準看,蘋果手機早就用上了 2K 螢幕才對。甚至隻需要把1920x1080螢幕再拉長一點,他們也是完完全全的 2K 螢幕。但這好像真的不符合人們的正常認知?問題就在于,連廠商們自己對分辨率标準都沒有形成統一。

這麼看來,國産廠商們反複宣傳的 2K、2.5K 螢幕,更像是偏向打造出的有利于自身的營銷概念。相較分辨率這種标準複雜,還涉及到不同螢幕比例、像素排列方式等因素的定義,選擇用 PPI 作為自家産品螢幕的标準,反而成了一個最保險也最不容易有争議的做法。畢竟尺寸相同的時候,PPI 數字本身就是越大越好。玩概念?其實蘋果才是真的行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