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足協又醞釀讓中超二隊打中乙?聯賽體系不容踐踏,U23是前車之鑒

今年聯賽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打?

最開始足協對外釋放的信号是4月20日到4月底!已經黃了!

足協在半個月前,還釋放了5月7日,10日,14日三個時間!同樣沒戲!

而現在足協對外釋放5月底以及6月上旬開打的信号,但這一次“禦用”們在進行報道時,也标注上了“盡力”、“最早”,且明确提到了賽區還沒定下來,開賽方案還沒有送出給上級部門審批,存在一天一個變化的可能。

對于中超開賽時間始終定不下來,足協也有難言之隐,甚至可以說足協說了也不算。但在足協說了算的領域裡,他們也在醞釀一件大事!

本周早些時候《足球》報提出“中超二隊打中乙,必須要提上日程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足協就曾醞釀讓中超二隊去打中乙,并專門找中超俱樂部,球員,教練做過調研;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中超二隊打中乙在當年變成了國青打中乙。而現階段,足協再一次醞釀起了“中超二隊打中乙”,并已經跟部分相關人士進行了溝通後,被《足球》報當做“噱頭”率先爆了出來,或許也是在為政策探路。

職業聯賽體系不容踐踏,中超二隊空降中乙是對投資人的不尊重

為何足協三年内兩次醞釀讓中超二隊打中乙?從足協的角度,這麼做有兩方面的好處:

1、2019年,中乙有32個俱樂部;但由于這兩年退出俱樂部特别多,算上國青,20年中乙隻有21支球隊,21年中乙有24個球隊,新賽季獲得中乙準入的隻有20個球隊(包括國青)。中超18,中甲18,中乙20,聯賽金字塔體系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如果上港,魯能這種家底厚實、穩定的俱樂部,派二隊打中乙,可以起到鞏固聯賽體系的作用。

2、中國青訓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比賽的數量和品質都無法得到保障。很多職業教練,都在說我們的年輕球員缺乏通過高水準比賽去提升的路徑。讓中超二隊打中乙,是給年輕球員創造更多的比賽機會。

但是從整個中國足球的大局出發,中超二隊打中乙,是一個弊遠大于利的舉措!

雖然說中國足球職業聯賽面臨着非常多的問題,但是地區聯賽——中冠——中乙——中甲——中超的聯賽結構已經很完整了。中超二隊如果是從地區聯賽打起,一步步往上打當然沒有問題;哪怕是買殼或借殼(比如當年富力出資海南博盈,今年大連人出資中冠球隊大連金石灣),去培養自己的球員也沒有問題(隻要確定一隊和二隊不在同一級别聯賽即可);但如果中超二隊是以不花錢買殼的方式空降中乙,這是對職業聯賽體系架構的重大傷害。這麼做讓那些還在堅持的中乙、中冠俱樂部投資人怎麼想?

讓中超二隊打中乙的利弊,足協知不知道?當然知道!兩年前,足協在為政策探路時,就有多家中乙俱樂部找出了多個理由明确反對,這也是當時足協并未強推這一政策的原因所在。那為何足協現在又開始醞釀去強推這一政策?其中一個原因在于——當年提出反對的俱樂部大多都不在了,反倒是當時大力支援的俱樂部現階段普遍活得還不錯。

然而中乙的聯賽章程,不跟中乙俱樂部商量,先咨詢中超俱樂部的意見,聽起來就有違正常。何況為了一個中乙的名額,這幾年的中冠“内卷”已經非常嚴重了;在中冠投入少的一年也就投20萬左右,但中冠裡面也有投400萬的,有投入超過千萬的;甭管這些俱樂部投入在什麼水準,他們都是為了一個中乙的參賽資格砸下了真金白銀;如果中超二隊可以直接空降中乙,這些砸下重金拿到中乙資格的以及還沒獲得中乙資格的中冠投資人們會怎麼想?足協有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對中乙、中冠投資人不夠尊重的一種表現!

年輕球員不可拔苗助長,U23政策是前車之鑒

過去這麼多年,每一次國字号兵敗,大家都在說青訓;而一提到青訓,足協的應對之策并不是從小年齡段抓起,而是給這些基礎已經基本定型的球員創造比賽機會。是以在2017年,中超出台了U23政策;到了2020年,國青去打中乙。這兩個政策的初衷,都是希望利用聯賽培養出更多的即戰力反哺到國字号。然而現實卻給政策制定者們,一記響亮的大耳光。

U23政策出台後這5年,我們的各級國字号在亞洲層面連戰連敗。18年馬達洛尼帶領的U23國家隊,在主場進行的U23亞洲杯小組出局,同年在亞運會16進8被淘汰。同年成耀東的99國青,亞青賽前兩場小組賽連敗出局,小組末輪赢下一場無關痛癢的勝利。19年成耀東的01國青,亞青賽預選賽出局。20年1月,曆史上最亂的97國奧在U23亞洲杯小組賽三連敗出局。至于在國家隊層面,整個12強賽的征程中,國足的陣容嚴重老化,隻有朱辰傑算是U23政策培養的球員(戴偉浚之前是香港會籍,在聯賽裡都不能算U23)。。。

當U23政策反哺出來的球員,給國家隊的幫助很有限;我們的各級國字号在亞洲層面節節敗退,甚至是不斷重新整理下限,其實U23政策從培養人的角度已經失敗了。反倒是部分U23球員和他們的經紀人,職業經理人,利用政策賺了個盆滿缽滿!很多球員由于早早賺到了大錢,小小年紀就已經缺乏繼續提升的動力了。

而跟着成耀東去打中乙的這波球員,他們從小沒打進亞少賽正賽,沒打進亞青賽正賽。當年對這個年齡段的國青進行大規模選拔時,主考官沈祥福給這批球員的評價就是“差到難以想象”;這批球員去打寮國、高棉真不一定能占多大的便宜。然而足協給這支球隊提出的目标,是打進巴黎奧運會;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标,成耀東提出需要更多高水準的比賽,這支球隊得以被強推着去打中乙。

然而踢了兩年的中乙,這支球隊到底收獲了什麼呢?第一年由于不計入名次,很多球隊沒有跟國青認真踢,是以成績看着還不錯,成耀東說這批球員進步很明顯。結果第二年計入了名次,大家開始跟國青認真踢了,這支集合了國内01年齡段不少優秀球員的隊伍,打個中乙也就是保級隊水準,成耀東又提出了想要讓國青打中甲;如果不是反對聲太多,也許就被強制推行了。。。

制定政策得帶頭執行,足協辦事需要講原則

當我們用政策培養出來的球員,一到關鍵場合就露餡,說明拔苗助長無法改變能力上的巨大差距。而犧牲聯賽也無法填補青訓埋下的大坑,那又何必給這群已經在青少年時期,被證明了是“爛泥扶不上牆”的球員傾斜更多的資源呢?

兩年前,當時足協把“中超二隊打中乙”的方案告知部分中乙俱樂部,就得到了“憑什麼”的質疑。而現階段如果足協想強行推這個政策,還在堅持的中乙俱樂部,同樣可以發出這樣的質疑。

以陳戌源為首的這屆足協高層,當初空降時帶着滿腔熱情;立下了一些軍令狀,想幹出一番成就;然而現實卻比較無情,甚至是殘酷。當然口号是陳戌源喊的,但很多事情沒有實作确實跟曆史遺留問題有很大的關系,這個鍋不能完全甩在他們身上。但中國足球成了這個樣子,他們同樣有責任;而這屆足協最大的問題,是辦事原則性不夠。

比如說聯賽升降級體系是完整的,中超二隊空降中乙肯定是不符合聯賽升降級體系的;在規則面前,他們就不應該去想這事。再比如說聯賽的準入規定中,白紙黑字的寫着隻要把錢結算清才能得到準入;當年沒有欠一分錢的天海,因為被質疑拿不出打完整個賽季的資金而被取消注冊資格。但去年就有好幾家俱樂部欠薪通過準入,而今年足協更是認可了俱樂部可以有欠薪。。。再比如說球員仲裁自由身這件事上,同樣是遭到了俱樂部的欠薪,李帥就仲裁到了自由身,但有些球員就沒有仲裁到自由身。。。

關于有些規定放在那裡不執行,或者是針對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裁決結果,從足協的角度,他們當然能找到理由。但問題在于,如果規則不合理,足協完全可以修改出一個合理的規則。而出台規則又不執行,或者是同樣的規定,對不同的人、俱樂部采取不同的标準,外界又會怎麼想呢?

而對于現在的中國足球來說,已經跌得夠慘了;而要想觸底反彈,事事就應該從講原則、尊重規則做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