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以後,不要和親戚朋友走得太近,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親人是血濃于水的,是打斷骨頭還連着筋的,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以血脈相連的人。

中國是講究宗親的,例如過年的時候去親戚家拜年,例如結婚的時候邀請親戚做客,這些都表明了我們骨子裡是重視血緣關系的。

于是,我們就會覺得人在到了中年之後,要看重親情,要多和親情來往,要多走動,能幫的忙就盡量多幫。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親情都值得我們去呵護。

就算是友情,也有深交和淺交之分,更何況是比友情更深層别的親情,更應該讓我們仔細篩選。

中年以後,不要和親戚朋友走得太近,是很明智的選擇。

人類的悲喜,有時候并不相通

假如你的親戚過得特别好,那麼,當你和對方走得很近的時候,對方就會覺得你是不是對他(她)有所圖;

假如你的親戚過得沒你好,那麼,當你和對方走得很近的時候,對方就會覺得你是不是在炫耀,是不是在嘲笑他(她)。

如此一來,不必要的沖突就會多了很多,對方可能表面上不會說什麼,但心裡一定很排斥你,更有甚者還會在背後诋毀你。

這就是人性,人性也是如此。

餘秋雨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

誠然,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她的丈夫去世了,她的孩子被狼叼走了,她向别人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别人卻隻覺得厭煩。

那是因為人類的悲喜,有時候并不相通。

我們會因為一件難過的事情萬箭穿心、痛不欲生,可這畢竟隻是我們一個人的事,和别人無關。

或許别人會同情、會嗟歎,可他們沒有經曆過我們所經曆的事情,便永遠不會清楚我們的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是以,與其這樣,倒不如别走太近。

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并不會讓彼此更親密

電視劇《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有顔值,情商高,一個月的工資一萬起步,可為什麼她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手上一分存款都沒有?

不是因為她奢靡,不是因為她花錢大手大腳,而是她有大部分的錢都用來貼補家裡了。

樊勝美自工作起來,就一直養着那一大家子人,哥哥,嫂子,外甥,父母,這所有的人都指着樊勝美一個人掙錢。

樊勝美原本不應該這麼做的,可她一直分不清親情和自己之間的關系,使得親情最終成為了她最大的拖累。

現實生活中,像樊勝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他們人生大多數的時光裡都吃虧在太懂事這件事情上,吃虧在分不清輕重緩急、分不清親疏有别這件事。

當然,他們所謂的懂事,不過是懂别人的事罷了,不過是了解别人的苦處罷了,他們太看重親情,也太容易被别人打動。

這些人在自我和别人發生沖突的時候,一直都會順從别人的意志,為别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從來都不會為自己考慮。

周國平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

就算是親情,也是如此。

家人也需要一定的距離保持尊重,距離太近了,就會變成一場災難。

你知道嗎?君子之交淡如水,親戚也應該如此

我們長大成人了,會安家立業,去娶妻生子,去結婚嫁人,這時,我們的重心就應該放在自己的家庭中,而不是旁人。

就算是有親情,也應該是以自己為先,以自己的家庭為先,在處理好這兩件事之後,若有餘力,在兼顧親情也不遲。

很多親戚朋友到最後老死不相往來,就在于他們走得太近了,建立了較高的期望值,發現現實不符合期望的時候,就會鬧掰。

這又何必呢,倒不如一開始就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和對方走得太近,不有求必應,不訴說自己的苦楚,也不炫耀自己過得有多好,見到了就寒暄幾句,見不到也偶爾聯系。

這樣,親情才不會太接近,也不會太疏離,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才相宜。

三毛曾說:“記得永遠做自己,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人生。能夠一生做自己是最大的快樂。”

要知道,真正的高情商,從來都不是一味地去容忍别人,而是在好好和自己相處的同時,也能把别人放在心上。這樣,我們才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突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