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六十,要學會以下幾種富養方式

01

有一個禅師問弟子:“如果有一塊土地,需要清除雜草,該怎麼辦?”

有弟子說:“用鋤頭鏟除就好了。”

還有弟子說:“用火燒掉,把根拔掉。”

禅師說:“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吧。”

過了一年,弟子們發現,自己管理的土地上,仍舊有雜草,唯有禅師管理的那片土地,一根雜草也沒有——上面隻有黃澄澄的稻子。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

稻子長起來了,雜草就不見了;心靈明亮起來了,人生就沒有陰暗面了;智慧多了;煩惱就少了;行走的時間多了,靜坐的時間就少了;臉上的微笑多了,憂郁就消失了......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喜怒哀懼,忍着脾氣去工作,到了六十歲之後,就應該做回自己了,撕掉各種僞裝,好好享受努力打拼的成果。

要懂得,富養自己不是拼命花錢,而是悟透此消彼長的道理,用美好的東西去克制醜陋的東西,讓自己慢慢地變老、變好。

02

善以養德:善事做得多了,仇恨就少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

雖然是一句調侃人的話,但是給老人們提了個醒。缺德的老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令人厭惡的。

老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自重、自愛”。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禅海的年輕人,盛怒之下,沖撞了當地的一個官員,他為此非常自責。此後,他隐居在一個很偏僻的山村修行。

他發現村民去集市,要翻過一座大山,就萌生了挖隧道的想法。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禅海也變老了,但是仍舊沒有放棄。

官員的兒子找到禅海,揚言要為父報仇。

禅海說:“報仇可以,但一定要等我把隧道挖通。”

當隧道成功之後,村民敲鑼打鼓地慶祝,歌頌禅海的善舉。官員的兒子深受感動,握着禅海的手說:“從今往後,你是我的恩師。”

一個人不管曾經犯了什麼錯誤,與人交往時,有什麼過節,隻要你堅持善良,那麼一切的恩怨,都可以得到化解。正所謂,以德報怨,功德無量。

人到六十,冤家宜解不宜結,把仇恨化解了,心靈就輕松了。

03

學以養神:謙虛求教的時候多了,閑言碎語就少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大群老人圍坐在一群,聊一些八卦消息,對别人評頭論足,顯得是非無聊。

也有一些老人,每天無所事事,走到哪裡,都是精神萎靡的樣子,一開口就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令人讨厭。

老人應該說什麼?做什麼?如何發揮餘熱?需要把握一個原則——幫忙,但是不能添亂。

高爾基說過:“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

真正懂得富養自己的老人,他會努力學習,始終和時代一起進步。他把姿态壓得低低的,常常和好學的人一起交流,一開口聊天,就能說出很多道理。

閑話少了,真知灼見多了,老人的精神面貌就提升了,也更容易被社會接納了。

04

勤以養生:勞動的時候多了,身體的病痛就少了。

我的表叔老張,退休之後,常常去鄉下走親訪友。

有一年秋天,老張去一個表姐家做客,一番寒暄之後。表姐說:“非常抱歉,我們家這幾天割稻子,沒有時間待客,請多包容。”

老張忽然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退休,農村的親戚們需要靠種地來養老。索性他卷起袖子,幫親戚們下地幹活。

從此,老張過上了田園生活,享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親戚們也更加歡迎他了。

一個人隻要還有力量,就要勞動,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有價值。

養生真的不是吃一大堆保健品,也不是拼命去奔跑,而是做一些“養生的事情”。把握勞動強度,過有規律的生活,才是順其自然地滋養身體。

05

愛以養家:牽手的時候多了,家庭沖突就少了。

演員汪明荃和丈夫羅家英,都是年過六七旬的老人了,但是他們旅行的時候,仍舊會牽手。汪明荃還親昵稱呼老公“家英哥”,就像年輕人戀愛一般,令人羨慕不已。

網友評論說:“這是,我拖着你,你拖着我。”

人老了,夫妻相處,真的不必把愛情變成親情,要創造一些浪漫的元素。

兒女外出創業,老兩口不能跟随,那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讓兒女們放心,也是莫大的幫助。

夫妻多牽手,沖突就少了,就不舍得放手了——習慣成自然。

老人和兒女多牽手,和孫子牽手,幾代同堂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一家人,不需要計較,牽手代表着和解、關愛、支援。

富養自己的家庭,不需要拼命花錢,也不需要買大房子,關鍵是要溫馨和諧。

06

貧窮應該有兩種:窮得掉渣,窮得開心。

富裕應該有兩種:揮霍金錢,勤勞儉樸。

真正的富養,是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社會排斥的東西,從生命裡踢出去。

《佐賀的超級阿嬷》裡有一句台詞:“每個人都應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别人的意見隻是參考,最終做決定的還是自己。而且,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過了六十歲,就是老人了,餘生很貴,要自尊自愛,不要活得渾渾噩噩,要活得精精神神。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