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幾個“不”字,搭建孩子健康的人格

作者:慧享清風

教育心理學對安全感有過這樣描述的:安全感關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關系着他是否有強大的内心來面對人生一個又一個未知。

為人父母,僅有愛是不夠的。孩子身上的所有品質和能量,都是在家庭氛圍裡熏陶出來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愛孩子,就要重視對孩子安全感的培養,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很慶幸,在我成為媽媽這個角色的時候,多少有一點心理學常識,我準備好了給孩子的這個禮物。

心理學教程可以教給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難按照教科書的要求,一條一款的照搬。

我用我的方式,做到幾個“不”字,避開了一些人常犯的錯誤,幫孩子建立了最初的安全感。

我不吓唬孩子。孩子的勇氣,不是我們告訴他要勇敢就可以做到的,膽小的孩子全是父母給吓的。曲黎敏老師曾經解釋過一個現象:有沒有人可以泰山崩于前而不亂?答案是有,那就是嬰兒。有人可能說那是因為嬰兒不懂,是的,嬰兒一出生并不知道什麼叫怕,有一種天然的定力,因為孩子的魄是最充盈的。

我女兒和我一樣,膽子比較大,我們的日常用語裡沒有這個詞。

她剛上國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同學在我家玩,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那個孩子怯怯地說:

“阿姨,我怕黑,你送我回家吧”。其實他家就在樓上,樓道裡也有燈,但是孩子自己晚上不敢出門。

我看了看女兒說“寶貝,你去送他?”,我女兒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回來後我看到她有點小得意,我知道她對自己很滿意,我肯定了她的表現。

我不威脅孩子,我不會說“如果你怎麼樣或者不怎麼樣,我就不愛你了,或者就不要你了”。

在我女兒5歲左右的時候,我倆都忙于工作,就打算把孩子送到老家去待一段時間,我很認真地問她:

“寶貝,爸爸媽媽最近比較忙,媽媽要出差一段時間,把你送回老家去,你和大姨家的小姐姐一起玩好不好,媽媽出差回來就去接你”,女兒欣然接受。

老家的人有個不好的習氣,喜歡逗孩子說“你媽是不是不要你了?,哎呀,你媽不要你了!”

每當有人這樣問,女兒總是把握十足地說:“我媽媽出差了,媽媽出差回來就來接我”,孩子一點都不擔心。

無獨有偶,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有一次她兩口帶着兒子逛商場,把孩子寄存在商場遊樂園,兩口子逛完了回來,孩子已經哭成個淚人。照看孩子的阿姨告訴她說,你兒子說了:“俺媽說過不要我了,這一回是真的不要我了!”。看着孩子那幅可憐的樣子,朋友覺得挺慚愧。

我不指責、不埋怨孩子,也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女兒從小到大,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給我說,我曾經自豪地說我們之間是無障礙溝通。不管孩子說的話多麼天真,我都是認真傾聽,和她共同感受她的歡樂、她的煩惱,共同面對她的困惑。幫助她梳理她的想法,探讨解決問題的方法。

她小時候遇到搞不定的問題時常常問我:“媽媽,你小時候也這樣嗎?”

我會告訴她,我可能也這樣,或者還不如你表現得好,我給她講我小時候的糗事,讓她感覺到她的某些表現可能不夠好,但也不必太在意,因為媽媽也這樣,其他人也可能會有各種情況,避免産生自卑心理,用無條件的愛包容孩子的一切。

有一次,她把家裡的鑰匙丢了,她覺得這可是個了不起的事,就很慚愧地哭,我摟着抱着哄着說:

“沒關系的,我們先到學校去找找”。

“那如果找不到怎麼辦呢?”她顯然是提心家的安全。

“我們先找找再說,如果實在找不到,咱就換一把鎖”。孩子聽了一下輕松了不少。

我們一起到了學校,找了教室和附近以及經過的路,沒有找到。我們就把這件事告訴校辦的老師,結果第二天孩子放學回家,很高興地告訴我:

“鑰匙找到了!有同學撿到後交給學校了,是老師通知我去拿回來的”。

通過這件小事,我們做到這樣幾點:很好的情感互動,遇事想辦法而不是犯愁,退一步也可以有解決的方案。

女兒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不是班裡成績最好的,而是比較穩定的。記得她上國中時有一個階段,她們班的第一、第二排名人選都變了好幾輪了,她第三的位置保持了好幾個學期。她對自己的成績有點不滿意,而我們卻對她說:

“你的成績不錯,我們很滿意,努力就好”。她爸爸還說:

“你們現在的成績不能說明什麼,現在不會的題,過段時間就會覺得很容易了,你長大了就會覺得這些都太簡單了。”

我們不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我隻要孩子快樂,學習上的事交給她自己。孩子每天早上背好書包去上學,我都會在門口用滿眼的愛意和她說再見,總是跟上一句:“寶貝,開心啊!”,從不絮叨要好好聽課之類的話。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當她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内心的能量就會被愛激發,她知道該怎麼做。

電視劇《人世間》裡,水自流對周秉昆說過一句“你給了他安全感”,是說對周楠。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其中包含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安全感看不見摸不着,卻蘊含着強大的力量。

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就會有穩定的情緒,保持冷靜的思維;會勇敢地選擇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害怕失敗;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從容的與人溝通,對未來充滿期待,内心溫暖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