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射雷達再惹舌戰,埃安、小鵬、理想各執一詞,誰才是最優解?

近日,百度旗下智能汽車公司品牌“集度”曝光了自己的最新汽車機器人概念車,它首創了車前蓋向雙雷射雷達布置方案,達成了不錯的效果。沒想到引來了業内著名“大嘴巴”李想的吐槽,他表示在機蓋上或者保險杠上放兩個雷射雷達,與在車頂上放一個沒有差別,甚至車頂單目的方案性能會更好。

何小鵬很快也加入了讨論,說兩顆肯定比一顆強,将來的城市NGP可以看出差異,小鵬甚至考慮過車頂布置兩顆的方案,最終還是選擇了目前的方案。

結合最近威馬雷射雷達車型路試圖曝光,埃安和蔚來的雷射雷達車型上市。似乎一夜之間,雷射雷達又成為了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點。這幾家的技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它們誰能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方向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雙目視覺和雷射雷達,其實并不沖突?

在聊雷射雷達之前,我們不妨聊聊智能駕駛汽車的發展。大家都知道,早先的私家車其實是沒有感覺能力的。

在90年代混得風生水起的“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其實都屬于無雷達、無攝像頭的“三無”汽車,大家也一樣開的樂此不疲。人家駕駛它們,靠的其實是人眼這兩顆不到1000萬像素的“攝像頭”。

随後大家開始給車輛“加碼”,比如配上個倒車雷達,停車時可以感覺與後方障礙物的距離,再加上一個360°甚至540°影像,可以将四周甚至是車底一覽無餘,大幅減少了剮蹭。車周身的雷達可以感覺臨近車道的車輛,變道的時候更加有譜,出現危機情況車輛也能主動刹停,避免事故的發生。

再到最近,特斯拉、小鵬們已經能實作城市裡自動跟車,在高速上更是能直接放開手腳,很多時候大家感慨車輛比自己開得還好。

高精度的定位單元,高清攝像頭,環視攝像頭,超音波傳感器,高精豪華波雷達,這些智能駕駛配置都是在這個時期逐漸“上車”的。直到近幾年,各大車企開始引入雷射雷達,路線才開始發生分歧。

首先站出來反對的是特斯拉,馬斯克認為盲目堆硬體并不能解決問題。既然人類憑借雙目就能完成周圍環境感覺,理論上精度更高、看得更遠的攝像頭也能完成這一動作,前提是車輛的AI處理器足夠強大,可以像人一樣思考,并且比人的判斷更加準确。說幹就幹,特斯拉甚至在新款的部分測量車型上,屏蔽了車輛自身的雷達,隻使用攝像頭感覺的純視覺方案。但從結果來看,這條路似乎更不好走,難度系數更是幾何級增加。而其他反對的車企,則大部分是認為雷射雷達太貴,不看好它的普及前景。

但不管怎麼說,特斯拉倒向純視覺方案後,在各大智能駕駛測試的評比中頻頻受挫,雷射雷達對于智能駕駛的加持還是顯而易見的。在功夫汽車看來,雙目視覺方案和雷射雷達方案倒是并不沖突,前者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後者确實是現階段比較好的解法。

(2)車頂單目是托詞,二郎神“三眼”才是YYDS?

而相比普通的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因為用的是雷射束,工作頻率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角度、距離和速度分辨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确實能更好地“輔佐”智能駕駛系統。

目前車企們的主要分歧,其實還是集中在如何利用這個“神器”上。

目前集度是布置在車前蓋兩側,小鵬是布置在前燈組下方保險杆兩側,理想和威馬布置在車頂中間的位置,隻使用了一顆。

其實真正的集大成者倒是廣汽埃安,它之前續航突破1000km的旗艦車型AION LX Plus,就搭載了3顆第二代雷射雷達。用的是頭頂1顆+前翼子闆兩側2顆的布局,有點像“二郎神”的三眼位置。官方宣傳倒是比較“老實”,聲稱可交叉覆寫車身周圍330°的視野,這應該是目前能做到的極限了,但依然存在30°的“盲點”,需要其他傳感器來完成。

而從實際表現來看,AION LX Plus不僅可以實作高速NDA智能領航,也能實作了同級獨有的城市NDA領航輔助,自動轉彎掉頭、躲避“鬼探頭”這些功能都能自主完成,讓使用者可以放心将“駕駛權”交給智能系統,同時它還能實作超視距的召喚泊車,這一點也是目前比較領先的。

說白了,目前的智能駕駛,比的就是如何将這些高性能硬體與高算力智駕平台結合,“三目”所能測量的範圍,确實比單目或者雙目更廣,這是不管怎樣玩弄文字遊戲都逃避不了的。

(3)智能駕駛技術發展陷入停滞,取消分級勢在必行?

前幾年,幾乎所有車企都聲稱自己做到了L3級智能駕駛。但幾年過去了,隻有奔馳一家的L3級别“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通過了德國本土的技術條例審批,而且說句不好聽的,這個認證在新能源汽車最流行的中美兩大市場并不被認可。

為什麼L3這麼難呢?其實還是與智能駕駛的本質強相關。

我們先來看一下自動駕駛的分級,從L3級開始,就被認定為高度自動駕駛,對環境的觀察義務變成系統的“責任”,駕駛人隻需要在激烈駕駛時介入應對就行了。實際上目前小鵬、埃安這些已經接近這個水準,但它們可不敢“承諾”自己達成了L3級智能駕駛。因為一旦出現這樣的“承諾”,就意味着出現問題是車的責任,畢竟廠家需要確定這種情況下的絕對安全。

而目前主流的幾種智能駕駛實作路徑,都不可避免遇到了瓶頸。首先是前面說的純視覺方案,它需要有高度智能化的AI,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實作起來難度系數MAX;高精地圖方案覆寫範圍有限,沒有那個地圖廠家有這個實力實作全國範圍内的高清地圖測量;V2X車聯網方案也非常遙遠,畢竟讓幾萬塊錢的車或者十幾年前賣出的車都實作聯網,目前的難度也比較大,既然路面上的大部分車都無法聯網,那V2X對于智能駕駛的指導意義自然是被大大弱化了。

比較而言,雷射雷達确實是目前比較好的方案,它的實作度相當不錯,而且成本在不斷降低。之前華為承諾會将車載雷射雷達的價格降到100美元,這個價格對于很多車企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不得不說,以目前的技術水準,實作完全的L3還是有困難的,畢竟車企依然不能保證100%的安全。即使是100萬公裡出現一次事故,乘以驚人的使用者數,也是車企不可能承受的。是以比較合理的解決方式,其實是取消分級制度的制約,可以實作大部分的L3功能,還能實作部分L4甚至L5的功能,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自如,但并不被歸為高度自動駕駛。

(4)功夫拍案

從埃安們的表現來看,雷射雷達對于智能駕駛的加持還是非常大的。至少目前來說,它比純視覺方案更有優勢,而且價格還在不斷降低,已經基本具備推廣的可能性。以目前的完成度來看,更加“下本”的Aion LX Plus“二郎神”三眼方案,應該是做得最好的。

但真正的自動駕駛,依然離我們還比較遠。早高峰時經常看到開着特斯拉或者小鵬“補覺”的使用者,某種程度其實是在用自己的安全給車企做測試,本身是不合規的。技術的進步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