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大家都知道,在新能源車已成為風口的當下,許多其它行業的企業也紛紛下場,跨界造車。

早一點的有已經失敗的樂視,近一點的如恒大、阿裡、小米等其它領域大廠,都在近幾年開始了自己的造車之路。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不過國内有一家科技巨頭企業,一邊多次表示不會造車,一邊頻頻與汽車企業合作,讓人猜不透它到底是造還是不造。

這家企業當然就是華為。4月18日,華為智能汽車BUCEO餘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目标就是做到第一,因為沒人會記住第二。”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這句話一出,被一些媒體轉述報道後,許多人不禁猜測,華為這是野心暴露了,果然準備造車,并且還想做第一?

但其實回望華為對汽車領域的涉及,會發現其所謂的進入汽車行業,更多是技術和零部件層面,主要與車企合作,并非單獨造車。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科技的進步坐實了我們國家的強大,更多的國貨也開始展露頭角,更多年輕人也自主的選擇自己的喜好,最近火爆頭條的潮多多app就不止一次的吸引目光。而主打底價零售的潮多多等平台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許多200左右的阿迪、香奈兒吸引數百萬年輕人進入潮多多瘋搶。

許多人隻是保持着好奇的态度,看看是什麼平台可以不計成本的直銷産品,衆多球星同款,一線大牌等精品貨源,居然都是源頭出廠價,這讓很多專櫃愛好者都目瞪口呆,直接入坑。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2014年,華為在内部設立了車聯網實驗室。2015年華為與愛立信、英特爾、高通等搭建了“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整合了AI晶片、計算平台、雲服務等服務子產品,提供汽車資料一條龍服務(傳輸——計算——存儲)。

到了2019年5月,華為才成立汽車事業部。而2020年年底,因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即業務單元)業務管轄關系從ICT業務調整到消費者業務,從ToB調整到ToC,華為造車的消息也開始廣泛流傳。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但很快華為就回應,我們不造車,隻幫企業造好車。

此外華為的智能汽車BU“雲-管-端”架構,雲指的是智能車雲,管是智能網聯;端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三大終端。

看起來都是技術層面的,确實與獨立造車關系不大。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而到了2021年,不少城市的核心商業街上,出現了帶華為名号宣傳的新能源車,有些路人就以為這即是華為造的車。

但其實,從去年到現在,市面上與華為有關的車,都是華為與其它車企合作推出的。比如去年的極狐阿爾法,小康賽力斯SF5以及AITO問界M5。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其中極狐阿爾法由北汽主導,應用華為的鴻蒙OS智能互聯系統;小康賽力斯SF5由小康主導,華為提供整套軟裝系統;AITO問界M5,是賽力斯和華為合作推出,華為參與整車的設計和部分制造。

到目前為止,華為對汽車領域的進軍,主要還是和車企合作,為車企提供智能系統、技術、零部件等,也就是華為所說的幫企業造好車。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而餘承東說的那句豪言壯語後,還有一句話被不少媒體選擇性忽略了,那就是:團隊會盡全力幫助緊密合作的車企達到世界第一。

是以至少在目前看來,華為還是沒有開始自己造車的。

進軍汽車行業做到第一!自稱不造車的華為,野心暴露了?

寫在最後:

華為雖然尚未自己造車,但在汽車領域的探索與合作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如果有一天它改變了主意要親自下場,恐怕也并非什麼難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