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雨丨劉運勇:閑話燒幫

夜雨丨劉運勇:閑話燒幫

閑話燒幫

劉運勇

明清時候,東大道經過安富鎮,建立了一座萬年燈驿站,供來往官府人員食宿,随着湖廣填四川的大量移民流入,并依次修建起廟宇和房屋,逐漸以街為市,清末民初時候形成五裡長街的盛勢。地方上生意興隆後,出現了著名的燒酒坊。在農村經濟社會中,釀酒、挖煤、織布等行業,易于拉幫結派,抗拒着暴力的同時,抗拒着深深的苦難。釀造和經營燒酒者,組織起來經營,就叫做燒幫。燒酒坊的稱謂延續到一九三三年方改為安富場。其極盛時,有酒坊三十多家,鴉嶼河是這裡最好的釀酒山泉,洗布潭旁邊就有最好的燒酒作坊,加上烈酒澆出的一批智勇雙全的剛強漢子,安能不富?

這也是安富場的别解。

用當代漢語解釋,燒幫可稱為酒老闆協會,特點是有錢。無錢不能辦事。燒幫積聚了财富,豐衣足食外,籌辦學堂,如餘三老嬷創辦的明遠女子開智國小、女子工讀學校,還有龍樹芬等辦起的棠香中學,開榮昌文明、文化先河,導緻榮昌縣近現代人才倍出。

燒酒就是六十足度的白酒,亦稱老白幹,喝下去,會令人熱血沸騰,慷慨赴義,隻要主義真,不知斷頭殒命為何事。

革命烈士夏明翰慷慨就義前,曾賦詩一首,道盡英雄胸襟和志士情懷:

砍頭不要緊,

隻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

還有後來人。

這裡的辛亥革命元老張培爵,曾對同盟會志士們說過,要革命就不怕殺頭,我就經常練習臨危不懼、砍頭從容的本事,砍頭時,要盤腳端坐,雙手托于胸前,當鋼刀比劃到脖子時,把頭頸一挺,人頭落下時,正正掉在手掌之上,不沾塵埃,面上猶帶微笑,一腔熱血直噴上九尺。辛亥革命在巴蜀成功,張培爵擔任重慶蜀軍政府都督,為使巴蜀兩個軍政府合并成功,他主動推讓掉了都督一職。談判地點就在燒酒坊禹王宮。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後,逐漸剝奪了張培爵的兵權,誘至北京殺害。少年英雄鄭英十六歲加入了同盟會,後響應蔡锷雲南獨立,隆昌起義成功,一戰成名,任護國讨逆軍的軍長,具首義之功,後被四川軍閥劉湘乃至當政者蔣介石排斥,長期賦閑燒酒坊鄭家祠堂,新中國成立初病逝。燒酒坊望族餘家有七兄弟,餘際唐排行老七,做過川軍師長,當地人稱餘師長,投身革命後,參加廣州起義,任蘇州都督府海軍司司長,雲南起義時,擔任招讨軍參謀長和挺進軍司令、重慶鎮守使兼全川江防軍總司令等要職,為蔣介石所嫉恨,任川軍第一軍軍長後解甲歸田,轉而謀劃實業救國造福桑梓,解放後,擔任過四川省副省長和省政協副主席。

這些人,這些事,在在堪稱英雄豪傑,樁樁俱可撼動天地!

燒幫人傑何止張都督!

慷慨赴義固為人傑,三教九流不乏人傑,升鬥小民中亦不少人傑,所謂地靈人傑,都是這塊地氣所涵養深緻。

安富街既長五裡,少不了街市繁華,街上人貪稀奇圖鬧熱,把日子過得十分悠閑。安富百姓極好吃茶。數位茶客,圍着一張茶桌兒坐定了,高呼泡茶,堂倌便應聲而至。隻見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銅長嘴壺,左手五指分開,夾着無數隻裝好茶葉的瓷碗,俗語你為茶船,到桌前一松手,叮當連聲,茶船滿桌開花,右手的紫銅壺如赤龍吐水,将茶碗一一沖滿,桌上不灑半滴,再反扣上茶蓋。茶館也是排解民間糾紛之地。鄉民之間,每遇債務或人事紛争,當事人各約親友來茶館評理,恭請頭面人物到場仲裁。雙方當事人各說各的理,所謂一張桌子四隻腳,說得脫來走得脫。誰把道理說虧了,就負責繳納全部茶錢,他還要賠禮認錯;如果雙方有不是之處,由各付一半茶錢。理虧理赢全憑評理人一句話。在舊社會,鄉場上規模略大點的茶館,多兼營飯館和旅館,暗地進行黃賭毒交易。解放後諸毒盡除,鎮上這些茶館,趕場天時候人來人往,長期有高朋滿座,生意興隆。利用茶館,川劇玩友坐唱川劇,生旦淨末醜全都不化妝,環繞着打小鼓者正襟危坐,或高腔,或胡琴,有闆有眼,引亢高歌,俗稱打玩意兒。引得鄉民們争相圍觀不止。更為普通的聚會,則是宴請賓客,如請春酒、吃喜酒、祝壽酒、賀生朝滿月,名目繁多。農曆正月間,縣城裡和許多鄉鎮都要辦龍燈會,耍大龍,玩車燈、耍花船,由小醜和車幺妹兒結對組成,小醜邊唱邊走邊述,引得觀衆發笑取樂:

花轎要人擡,

幺妹在裡頭不出來。

頭上戴頂花花帽,

腳下穿雙繡花鞋。

若問她是哪一個?

花幺妹兒女裙钗。

至于重大節日,特别是會館祭神拜祖,須請來戲班助興。元宵節燈會表演的演川劇胡琴戲,劇目很诙諧幽默,能引得觀衆站滿一壩。每年二月十九觀音會、四月初八佛祖會,宗教信徒都要集會朝拜,還引來不少虔誠的善男信女,他們聚會之後,扶老攜幼、成群結隊的,擡着滿擡香蠟貢品,一路上敲鑼打鼓,逆濑溪河而上,一帆風順,到大足縣寶頂山敬香。

歡樂着普通人的幸福快活。

仔細推敲燒幫二字的要言大義,應該還包括一種産品,那就是燒制陶器。安富陶器即榮昌縣安富場生産的陶器。安陶有史可證的曆史,距今八百餘年,明清時得到廣泛發展。有一首民謠,流傳了幾百年,安富場孩童們還在歌唱:

金竹山,瓦子灘,

十裡河床陶片片。

窯火燒亮半邊天,

窯公吆喝喊聲遠。

百餘年前,安富陶器銷售到東南亞地區,後擴充到了美國、德國、英國、挪威、日本等國度。那個時候,安陶的藝術價值達到了鼎盛時期,與江蘇宜興陶、雲南建水陶、廣西欽州陶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陶。到目前為止,安富還有十多家規模陶器生産企業,每年從業人數達到五千餘人。去年,陶器産業的總收入超過五億五千萬元!這似乎可以使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安富陶器生産企業的産品附加值低,到目前為止仍以做酒瓶瓶為主,很少有陶器工藝品面市。

這頗為使人遺憾,好比用貂毛制書包,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民間大材小用器物不少。

中國的曆史文化,瓷器占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視為組成部分吧。

我見識過那些燒陶的泥土,一種殷紅,有些石谷子顔色;另一種雪白,好像災荒年辰當飯吃的觀音土。四川美術學院的江碧波教授看上了這兩色泥土,取紅泥為本、白泥為圖,或反之,所制作出來的陶盞、陶碗、陶瓶、陶罐,個個具有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磐的特色。純用雙色泥擰扭的那些陶制器物,無論直筒、扁壺,還是雙耳罐、敞口甕,白楔入紅、紅扯出白,天然成妙趣。

陶瓷是火燒無疑,陶泥在火中産生窯變,使原有色彩、形象按藝術家設想,變得堅硬而老辣,甚至改變了原有顔色,紅變得黑亮、白變得素黃、黃變得雪白,可以稱作燒窯坊。

不曉得雕塑藝術家是否應該歸屬于燒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