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莞證券,黃秀瑜)

1. 汽車電動化有望重構供應鍊體系

1.1 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湧,中國市場走在前列

回顧 2015 年至 2021 年全球和中國市場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 2015 年全球汽車銷量為 8968.46 萬輛,2021 年全球汽車銷量為 8268.48 萬輛,年複合 增長率為-1.35%。而在 2015 年至 2021 年期間,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則從 52.34 萬輛增 長至 644.2 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達 51.95%,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0.58%上升至 7.79%。

2015 年至 2021 年期間,大陸汽車銷量從 2459.76 萬輛增長至 2627.5 萬輛,年複合增長 率為 1.11%,在全球汽車銷量的占比從 27.43%上升至 31.78%;新能源汽車銷量從 33.11 萬輛增長至 352.1 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達 48.29%,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1.35%上升至 13.4%,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占比基本保持在 50%以上。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近年來,全球汽車産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已日漸清晰。相較于歐美 等發達國家,大陸在傳統汽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已跑在世界前 列。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汽車市場增長亦優于全球市場,已成 為全球汽車産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2 乘電動化之風,自主品牌汽車正在崛起

自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後,大陸加大力度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國内新能源汽 車市場迅速崛起,自 2020 年 7 月起,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保持高速增長态勢。

國内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緊抓汽車電動化浪潮,推出一批具有市場競争力的電動車型, 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2021 年 2 月的 15.2%大幅提升至 2022 年 3 月的 46%,自主品牌汽車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速度明顯高于豪華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與此同時,在 2021 年全球大部分汽車廠商因晶片短缺而大幅減産或停産的背景下,國 内自主品牌乘用車憑借較強的供應鍊韌性和新能源汽車快速滲透,銷量實作逆勢持續增 長。

在此背景下,國内乘用車銷量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市占率整體上呈持續提升的趨 勢。2021 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達 44.4%,同比上升 6 個百分點,2022 年 3 月自主 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至 48.13%。

1.3 智能電動化為大陸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彎道超車機遇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的供應鍊實力,是遠遠比不上國際巨頭的。 傳統燃油車的供應鍊體系是一個森嚴的金字塔體系。全球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産業形成整 車廠-一級供應商(Tier1)-二級供應商(Tier2)-三級供應商(Tier3)的金字塔式供 貨結構,層層外包,搭建起龐大的汽車供應鍊體系。而大陸汽車工業及零部件産業的發 展起步相對較晚,在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國際知名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占據壟斷性 地位。

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分布在美、日、德等國家。根據 “2020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進入百強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共來自 16 個國 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日本和德國分别有 21 家、24 家和 18 家進入榜單,家數占比合計 達 63%,收入合計達 5461.12 億美元,收入合計占比達 65.95%。大陸共有 7 家汽車零部 件企業進入“2020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收入合計為 279.7 億美元,收入 合計占比 3.38%。

但随着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傳統國際 Tier1 巨頭形成的森嚴壁壘逐漸開始瓦解。 新能源車企往往傾向于采取更為扁平靈活的供應鍊體系,以更快的産品疊代節奏,順應 市場變化。具體來說,現在的 Tier2 或者 Tier3 供應商可以越過 Tier1 直接供應給特斯 拉、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 同時,國内自主品牌汽車乘着電動智能化的春風,加速向智能電動車轉型,市場競争力 正在不斷得到增強,市場佔有率呈上升趨勢。對零部件技術的掌握是整車産業長遠發展的根基。大陸汽車産業要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供應鍊自主可控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國内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漸構 築本土供應鍊優勢,迎來自主黃金時代。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此外,大陸電動化供應鍊已實作出口,未來海外市場佔有率有望逐漸提升。随着大陸企業 研發生産技術的逐漸成熟,少數領先的國内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細分産品市場突破了海外 廠商的技術壟斷,并憑借明确的比較優勢與持續增強的核心競争力,正在快速成長。未 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上各環節的頭部企業有望廣泛切入至全球車企在中國市場、乃 至全球市場的供應系統,同時這些頭部企業也正在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區域供應 鍊的建構,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未來有望成長為全球性的領 軍企業。

2. 優質細分賽道一:汽車輕量化已成趨勢

2.1 輕量化滲透率将快速提升

汽車輕量化是指在保持汽車的強度和安全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汽車車身 品質。在節能減排壓力和新能源汽車性能提升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汽車輕量化正在加速, 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1)節能減排政策推動:傳統汽車整車重量每降低 10%,油耗降 低 6%-8%。大陸在 2020 年和 2025 年燃料消耗目标值分别為 5L/100km 和 4L/100km,面 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标準,主機廠加速輕量化布局。(2)電動化加速驅動:新能源汽車 對輕量化的需求更為迫切,輕量化是電動車提升續航裡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純電動汽車 整車重量每降低 10kg,續航裡程可增加 2.5km。 輕量化包括:材料的輕量化、工藝的輕量化、結構的輕量化。

在輕量化金屬中,鋁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易成型、高強度、耐腐蝕等特點,在大幅降 低車身重量的同時兼具突出的安全性能,已成為目前汽車輕量化技術發展中的首選材料。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釋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提到,未來大陸将大力推進鋁 合金在汽車上的應用,單車用鋁量具體目标為:2020 年 190kg,2025 年 250kg,2030 年 350kg。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目前新能源整車廠商紛紛進一步整合汽車車身零部件,減少車身制造工序,提升整車舒 适性和力學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在汽車輕量 化領域引領行業,在材料、工藝和結構輕量化上形成自身獨有的技術優勢。 鋁合金壓鑄件主要應用在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和車身三個領域,生産過程集合了材料、 模具、裝置定制和工藝(壓鑄工藝和熱處理工藝)等各項技術能力,技術壁壘較高。國 際鋁業協會資料顯示,目前在傳統燃油車中鋁合金車身結構件滲透率為 3%,在純電動汽 車中滲透率達到 8%。相比于動力系統高達 90%的鋁滲透率,車身結構件和底盤輕量化件 是鋁合金壓鑄行業中少有的藍海市場。

2.2 一體化壓鑄正掀起工藝革命

一體化壓鑄,是一種新的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技術,其将多個鋁合金零部件壓鑄為 1-2 個 大型鋁鑄件,替代多個零部件先沖壓後,再焊接在一起的傳統方式。一體化壓鑄是汽車 結構簡化的大趨勢。

傳統車身的制造技術一般包括:沖壓焊裝塗裝總裝 4 大環節。

(1)沖壓:主機廠的沖壓工廠中的房間主要負責生産高品質要求的大型外覆寫件(側圍、發動機 蓋、翼子闆、門外闆等)。内部的結構件由分布在全國的供應商負責制造,主機廠采購。 (2)焊裝:焊裝工廠中的房間在接收到沖壓工廠中的房間的覆寫件和供應商的結構件、分總成後,将之組 裝連接配接在一起,形成汽車的白車身總成(BIW),包括焊接、鉚接(鋼鋁搭接處使用)、塗 膠(密封膠負責密封、結構膠負責粘接)等方式。 (3)塗裝:塗裝工廠中的房間負責對焊接完成後的 BIW 進行防腐和噴漆處理。 (4)總裝:總裝工廠中的房間負責将電氣、内外飾、動力總成等零部件組裝到塗裝後的 BIW 之 上。

上述整個環節設計上千的焊接點、數百個零部件,一般經曆三輪、6 個月的比對調試, 工藝複雜耗時。 一體化壓鑄是輕量化技術的更新,來源于特斯拉。2020 年,為緩解産能瓶頸,特斯拉 Model Y 采用一體化壓鑄後地闆總成,将多個零件重新設計,一次壓鑄成型,車身零件 數量比 Model 3 減少 79 個,焊點大約由 700-800 個減少到 50 個,并實作廠内直接供 貨,将下車體總成重量降低 30%,制造成本降低 40%。 特斯拉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展現在材料端和制造技術端的革新:材料端,采用具有良好成 型性能的鋁合金,替代原來的鋼材,實作汽車輕量化;工藝端,采用巨型壓鑄機 Giga Press 一次成型,将多個零件的複雜結構變為隻使用一個零件,提升汽車零件的內建度, 車身結構大幅簡化。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一體化壓鑄兼具降本、輕量化以及快速提升生産效率等多方面優勢,目前處于行業爆發 初期,在特斯拉的引領下,行業正在掀起一體化壓鑄工藝革命。随着一體化壓鑄技術的 發展,未來整車除外覆寫件需要沖壓外,其餘車身、四門、後蓋結構件的沖壓和焊接環 節均可被壓鑄工藝替代。

2.3 重點公司

文燦股份(603348):一體化壓鑄領先企業

公司聚焦汽車輕量化的研發創新,是中國目前領先的汽車鋁合金鑄件研發制造企業之一, 在汽車輕量化和一體化壓鑄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産品以鋁合金壓鑄件為主,主要應用于 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系統、變速箱系統、底盤系統、制動系統、車身結構 領域及其他汽車零部件等。

公司在大型一體化結構件産品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和生産優勢,是率先在大型一體化結 構件産品領域獲得客戶量産項目定點并且完成試模的企業,引領行業發展。公司擁有當 下全球生産汽車零部件産品噸位最大的 9000T 壓鑄機,目前已獲得兩家頭部新勢力客戶大型一體化結構件後地闆産品、前總成産品和一體化 CD 柱産品的項目定點。

公司與國内外知名汽車整車廠商及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包括大衆、 奔馳、寶馬、奧迪、雷諾等國際知名整車廠商,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廣汽新能 源等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吉利、長城、小康股份等國内知名整車廠商,以及采埃 孚、博世、大陸、麥格納、法雷奧、本特勒等全球知名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公司 2021 實作營業收入 41.12 億元,同比增長 58%,歸母淨利潤 9716.82 萬元,同比增 長 15.95%,業績增長主要在于收購的法國百煉集團并表及新能源汽車訂單增長。公司用 于新能源汽車的産品 2021 年貢獻收入 7.26 億元,占主營業務的收入為 37.76%,同比增 長 143.3%。2022 年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 12.43 億元,同比增長 18.35%,歸母淨利潤 7940.43 萬元,同比增長 58.32%,主要系由于新能源汽車産品銷量增加及客戶晶片問題 得到緩解導緻訂單增加,進而增加公司經營利潤。

拓普集團(601689):輕量化底盤業務發展迅速

公司産品線豐富,Tiger0.5 級平台型業務模式大幅提升單車配套金額。公司重視研發投 入,前瞻把握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市場機遇,不斷擴大智能電動汽車、輕量化底盤等相關 産品線,産品線覆寫面廣,擁有包括汽車 NVH 減震系統、内外飾系統、輕量化車身、智 能座艙部件、熱管理系統、底盤系統、空氣懸架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等 8 大系列産品。 依托系統研發及子產品化供貨等能力,創新推行的 Tier0.5 級平台型業務模式可為客戶提 供一站式、系統級、子產品化的産品與服務,在世界汽車零部件領域具有稀缺性。該業務 模式單車配套産品多,配套金額大幅提升,獲得了衆多新勢力客戶的認可,後續業務增 長空間大。

輕量化底盤、空懸系統等業務發展迅速。公司輕量化産品包括鋁合金控制臂、大型車身 結構件、轉向節、輕量化底盤等。受益于特斯拉放量,帶動公司輕量化底盤業務發展迅 速。為此,公司啟動可轉債發行,拟募集資金 25 億元,将投入 2 個汽車輕量化底盤系統 項目建設,合計年産 480 萬套輕量化底盤系統,輕量化底盤業務有望快速發展。此外, 公司迅速開發空氣懸架系統項目,單車配套 5000-10000 元,市場增長空間大。 公司 2021 年實作營業收入 114.63 億元,同比增長 76.05%;歸母淨利潤 10.17 億元,同 比增長 61.93%。2022 年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 37.45 億元,同比增長 54.34%;歸母淨利 潤 3.86 億元,同比增長 56.84%。(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 優質細分賽道二:空懸系統迎國産化機遇

3.1 消費更新有望促進空懸系統市場下沉

汽車懸架是連接配接車架和車軸的傳力部件,用于傳遞車輪和車身之間的一切力和力矩,例 如支撐力、驅動力、轉向力和制動力。按照彈性元件不同,汽車懸架可分為鋼闆彈簧懸 架、螺旋彈簧懸架和空氣彈簧懸架。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與傳統的鋼闆彈簧懸挂系統相比較,空氣彈簧懸挂少了很多金屬零部件,整體重量減輕, 有助于電動車提升續航裡程,同時具有很多優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彈簧的彈性系數也 就是彈簧的軟硬能根據需要自動調節。根據路況的不同以及距離傳感器的信号,行車電 腦會判斷出車身高度變化,再控制空氣壓縮機和排氣閥門,使彈簧自動壓縮或伸長,從 而降低或升高底盤離地間隙,以增加高速車身穩定性或複雜路況的通過性,因而具備更 優的平順性、操縱穩定性和抗傾覆性,能夠更好的保護運輸中的貨物,降低對道路路面 的磨損。空氣懸挂系統使一輛汽車既有轎車的舒适性,又有了兼顧越野車的操縱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新能源車智能化的訴求、同時底盤保護使得空氣懸架系統 不再是高端車型的專屬,由于新能源汽車對底盤系統穩定性的要求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空氣懸挂系統已經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平台的主流配置。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 造車新勢力都搭載了空氣懸架系統。伴随着空氣懸挂系統技術的進一步提升以及車主對 空懸産品極緻體驗的認可度的提升,未來将會有越來越多的汽車通過配置空氣懸挂系統 以提升産品的優越性和客戶滿意度。

3.2 國内空懸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空氣懸架在歐美市場滲透率較高,特别是在商用車領域,進階大型客車的滲透率已達 100%,在中、重型貨車和挂車上也超過 80%。國内空氣懸架市場剛剛起步,滲透率提升 空間廣闊。在商用車領域,重卡空懸滲透率約 5%,大陸 2018 年起生效的 GB7258《機動 車運作安全技術條件》中要求:總品質大于等于 12000kg 的危險貨物運輸貨車的後軸, 所有危險貨物運輸半挂車,以及三軸欄闆式、倉栅式半挂車應裝備空氣懸架。随着車輛 安全技術法規逐漸趨嚴,後續商用車裝配空氣懸架的比例有望逐漸提升。在乘用車領域, 目前乘用車整體滲透率在 3.3%左右,25 萬元以上乘用車滲透率約 16%,2021 年 1-10 月 新能源汽車空懸市場滲透率僅為 1.49%。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和國内高端自主 車型的不斷推出,空懸将加速從高端向下滲透。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全球市場而言,目前空氣懸架主要應用于豪華車,整體市場規模在 2019 年達到 59.4 億 美元。未來随着成本下降,市場有望下沉至中端産品,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 提高,空氣懸架系統未來有望加速滲透,預計 2026 年全球空氣懸架市場規模将達到 92.2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6.5%。 國内市場而言,截至 2020 年大陸空氣懸架市場規模大約在 70 億元左右,2018 年至 2020年,在國家政策驅動下,空氣懸架在商用車領域的裝配規模呈上升趨勢。乘用車領域, 随着智能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空氣懸架系統已成為各家主機廠沖擊高端的重要配置之 一,在消費更新及國産化降本的共同驅動下,空懸已從 60 萬以上的豪華車下沉至 30 萬 元造車新勢力的選配甚至标配産品。未來空氣懸架在乘用車領域有望逐漸從高端走向普 及,空懸市場規模有望加速增長。

空氣懸架産業鍊由上遊零部件供應商、中遊系統內建商和下遊整車廠商組成。上遊零部 件部分,目前空氣懸架系統由減振、導向、聯接及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其中,減振系 統包括空氣彈簧和減振器,導向系統包括均衡梁、推力杆、穩定杆、導向臂等,聯接系 統包括推力杆支架等,ECAS 控制系統包括傳感器、控制器 ECU、執行器等,上遊整體由 國際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佔有率,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國内零部件供應商已嶄露頭角。中 遊主要為空氣懸架系統內建商,目前國内內建商較少,天潤工業和上海科曼等企業正在 快速開拓市場。下遊主要為高端乘用車、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3.3 重點公司

中鼎股份(000887):空懸訂單快速增長

公司跻身“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 100 強”企業,圍繞智能底盤系統核心戰略目标,推動 公司業務向智能化邁進,主營業務包括空氣懸架系統、輕量化底盤系統、熱管理管路系 統、密封系統等。 在空懸系統業務方面,公司旗下德國 AMK 公司是全球汽車空氣懸挂系統總成産品的高端 供應商,是行業前三的上司者,自九十年代進入空懸系統業務領域以來,不斷提升産品 總成技術,深耕行業二十多年,為捷豹路虎、沃爾沃、奧迪、奔馳、寶馬等世界頂級主 機生産商配套。主要産品包括空氣供給單元總成産品、儲氣罐等。

國内空懸市場處于起步階段,AMK 中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一直在加速推進完善中國乘用車市場空氣懸架系統性能和成本最優化的供應鍊體系。随着年初工業業務剝離,AMK 輕 裝上陣,圍繞“國産化推進、技術疊代更新、産業補強補全”的戰略目标穩健發展。AMK 中國公司業務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取得蔚來、東風岚圖等訂單。2021 年以來新增空 懸系統項目定點金額 22.3 億元。未來有望持續拿到更多項目定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 項目定點。 此外,在輕量化底盤業務方面,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底盤輕量化系統總成産品,鍛鋁控 制臂總成項目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擷取了奔馳、長安、廣汽、比亞迪等多個傳統主 機廠訂單,同時在新能源頭部企業業務也有進展。2021 年以來新增輕量化底盤系統訂單 金額 43 億元。

在熱管理管路系統業務方面,伴随着公司對德國 TFH 管路總成技術的消化吸收,公司熱 管理産品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單車價值明顯提升。目前已為寶馬、沃爾沃、奧迪、大衆、 吉利、小鵬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平台配套。2021 年以來新增熱管理管路系統訂單金額 30 億元。 在密封系統業務方面,公司旗下子公司德國 KACO、美國庫伯、美國 ACUSHNET 擁有國際 前三的密封系統技術。公司近年不斷加大業務拓展速度,尤其在美系車及自主品牌客戶 上有較大突破,行業市占率穩步提升。

天潤工業(002283):空懸業務開啟新成長

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曲軸、連杆、鑄鍛件(毛坯及成品)、空氣懸架等。空氣懸架業務為 公司在 2020 年新開拓的業務闆塊,空氣懸架業務由控股子公司天潤智控開展,天潤智 控立足于整車空氣懸架系統生産,同時開發商用車的 ECAS 系統、乘用車 ECS 系統,産 品包括卡車底盤空氣懸架系統、半挂車空氣懸架系統、工程車橡膠懸架系統、卡車駕駛 室懸架系統、乘用車懸架系統、商用車 ECAS 系統、乘用車 ECS 系統及其核心零部件等。

空氣懸架業務産能建設方面,公司 2021 年建設完成底盤零部件生産線 3 條、減振器生 産線的擴産補充,組建完成了空氣彈簧自動裝配線、橡膠懸架系統裝配線,建設完成了 國内一流的商用車空氣懸架系統及核心零部件檢測實驗室。2022 年計劃投資建立橡膠懸 架生産線 1 條、半挂車空氣懸架生産線 1 條、半挂車橋裝配線 1 條、CDC 電磁閥生産線 1 條、CDC 電磁閥裝配線 1 條、乘用車空氣懸架實驗室;計劃建立廠房 2.3 萬平。 随着 2021 年度的市場開拓,公司銷售收入、産量均有大幅提升。2021 年公司空氣懸架 銷售 66.49 萬支,同比增長 200.77%;空氣懸架業務實作營業收入 2.04 億元,同比增長 253.16%,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 4.31%,較 2020 年提升 3.01pct。

4. 優質細分賽道三:智能化驅動線控底盤打開成長空間

4.1 智能汽車持續滲透,自動駕駛漸成趨勢

根據國家發改委于 2020 年 2 月釋出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汽車是通過搭載 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運用資訊通信、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漸向智能移動空 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智能汽車又稱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

随着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亦加速 演繹,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正在從理念轉化為産品。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産業發 展的戰略方向,大陸市場走在全球的前端,智能汽車行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智能汽 車的數量将不斷增加。目前大陸智能汽車數量超千萬輛,滲透率超一半,根據國家發改 委的預測,預計 2025 年大陸智能汽車數量将達到 2800 萬輛,滲透率約達 80%,2030 年 數量将達到 3800 萬輛,滲透率約達 95%。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自動駕駛,又稱無人駕駛、電腦駕駛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依靠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 在沒有人為操縱的情況下,完成完整、安全、有效的駕駛的一項前沿科技。美國汽車工 程師協會将自動駕駛從 0 到 5 定義了 6 個等級。

自動駕駛技術在過去數年内已經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大風口,資料顯示 2016 年以來 大陸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注冊年平均數量超過 1000 家。

4.2 線控底盤:自動駕駛必備硬體,國内自主品牌突圍

從大陸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産業規劃來看,十四五時期是國内 L3 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 成熟的時期。預計全球主流車企也将于未來 1-2 年陸續推出具備 L3 及 L3+級别自動駕駛 功能的車型。L3 及 L3+級别自動駕駛的實作,離不開底盤執行機構的快速響應和精确執 行,線控底盤時代到來。 線控底盤是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術産品。在自動駕駛的感覺、決策、執行三個 核心環節中,線控底盤屬于最關鍵的執行端,是自動駕駛汽車主要的控制執行機構,是自動駕駛技術實作的基礎,其通過控制器、電源線、信号線和電機等電氣部件對自動駕 駛汽車進行操控。其中涉及電動化部件控制,也關乎對自動駕駛的操控,是以,它被稱 為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交彙點和“司令部”。

線控底盤作為更進階别自動駕駛的核心零部件,随着未來自動駕駛水準進一步提高,線 控底盤的滲透率将持續提升。資料顯示 2020 年大陸線控底盤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111 億 元,預計 2025 年将達到 468 億元,5 年複合增長率達 33.35%。是以,大陸線控底盤行 業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線控底盤包括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線控換擋、線控油門、線控懸挂。其中,線控油門、 線控換擋、線控空氣懸挂的技術發展相對成熟,而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則是面向自動駕 駛執行端方向最核心的産品,對于智能駕駛來說,線控制動和線控轉向子系統尤其重要。 但最關鍵的轉向和制動系統目前适用于 L4 級以上自動駕駛的穩定的量産産品還較少。 其中,線控制動是自動駕駛汽車“控制執行層”中最關鍵的,也是技術難度最高的部分。 目前全球主要的線控制動系統供應商為博世、大陸、采埃孚-天合等。國内線上控制動領 域的突圍企業主要包括伯特利、格陸博、上海拿森等,這些企業通過掌握線控底盤核心 技術環節,打破外資壟斷,獲得國産化領先優勢,将充分受益未來汽車産業智能電動化 市場的持續滲透。

4.3 重點公司

伯特利(603596):國内線控制動龍頭

新能源汽車項目逐漸成為公司業務重心。公司是國内專業從事汽車制動系統和汽車智能 駕駛産品研發、生産及銷售的汽車零部件系統供應商,具備機械制動系統産品和智能電 控制動系統産品的自主正向開發能力,已經開發的機械制動産品和智能電控系統産品均 可運用于新能源汽車。其中,專為新能源汽車開發的雙控 EPB、可以內建 EPB 的線控制 動、內建雙控 EPB 的電動尾門開閉系統,産品性能和成本方面均具有明顯優勢。2021 年 新增定點項目 160 項,涉及 90 款新車型,其中:新能源汽車項目 63 項,新能源車型 40 款,占項目比例 40%,并且逐年呈增長趨勢。

公司為國内首家實作 one-box 內建式線控制動系統批量生産自主品牌企業。公司具備較 強的産品供貨能力及高性能電控産品與智能駕駛産品開發能力,是目前國内少數擁有自 主知識産權、能夠批量生産電子駐車制動系統、線控制動系統、制動防抱死系統、電子 穩定控制系統等智能電控制動産品的自主品牌企業之一。同時,公司具有較強的系統開 發能力,不僅能夠實作制動系統零部件的配套,而且能夠為客戶提供制動系統解決方案, 進而在産品成本和性能方面更具市場競争優勢。2021 年公司成為國内首家實作 one-box 內建式線控制動系統批量生産自主品牌企業。全球範圍内,主要競争對手為少數國際品 牌汽車零部件企業或其設立的獨資或合資制動系統生産企業,主要為博世公司、采埃孚 天合汽車集團、德國大陸集團和南韓萬都。

穩步推進新産品研發及量産傳遞。公司在已有的 Smart EPB 基礎上自主研發、推出針對 新能源車輛的又一款新技術産品“雙控電子駐車制動系統”,并已在多款新能源汽車上 實作量産;該産品在新能源汽車上運用,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采購成本。公 司的線控制動系統(WCBS)已于 2019 年 7 月完成新産品釋出,得到客戶一緻好評,并與多家主機廠客戶簽訂開發協定,同步開發産品。公司年産 30 萬套線控制動系統生産線 已于 2021 年 6 月份投入使用,2021 年共有 3 個車型批量生産。2020 年 8 月,公司完成 新技術電動尾門開閉系統研發,并進行新電控産品釋出,該項目共開發 3 款産品,其中 一款産品可實作雙控 EPB 內建,運用于新能源汽車上具有明顯成本優勢。公司自 2019 年 四季度開始自主研發的基于前視攝像系統的 ADAS 技術,開發進展順利,A 輪樣機于 2020 年 8 月已經實作裝車測試,2021 年新增 9 個新立項項目。

2021 年智能電控産品收入大幅增長。公司 2021 年實作營業收入 34.92 億元,同比增長 14.81%;實作歸母淨利潤 5.05 億元,同比增長 9.33%。其中智能電控産品全年銷售量為 131.7萬套,同比增長 57.2%;智能電控産品實作營收12.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5.43%, 毛利率 24.43%,同比上升 0.98 個百分點。

5. 優質細分賽道四:智能座艙時代到來

5.1 智能座艙處于産業快速成長期

智能座艙是由不同的座艙電子組合成完整的體系,可實作語音控制、手勢操作等智能化 的互動方式,未來有可能将人工智能、AR、ADAS、VR 等技術融入其中,使得駕駛和乘坐 體驗能夠更加舒适和智能化。根據 GGII 的報告,目前雙屏互動、智能語音、車聯網、 OTA,是目前市場主流智能座艙的基本配置。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智能座艙大約是從 2015 年開始興起。座艙智能化的進展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 替代發動機動力系統,汽車電子裝置入駐車内開始變得更加容易和普及。未來随着 AR/VR、 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持續發展,有望向智能移動座艙時代轉變。從産品生命周期來看,智 能座艙正處于産業的快速成長期。(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2 智能座艙市場空間廣闊

随着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技術持續發展,從高端到中低端、從新能源車到燃油車全面覆 蓋,市場滲透率提升,汽車電子占整車價值的比重将持續提升,市場規模将不斷擴大, 未來一段時期汽車電子将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根據 ICVTank 資料,2019 年中國智能座艙 市場規模達 441 億元,預計 2025 年達 1030 億元,2019-2025 年複合增長率為 15.2%。

汽車零部件行業專題報告:四大優質細分賽道分析

目前智能座艙的主要構成包括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儀表盤、擡頭顯示(HUD)、流媒體後 視鏡、前後中控屏、視覺感覺系統、語音互動系統等 HMI 互動産品,具體功能基于座艙 域控制器實作。從市場結構而言,目前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是智能座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9 年占比達 50%。車載娛樂系統明顯提升駕乘體驗,是以率先取得突破,成長為最大 的汽車座艙電子細分市場。其次是儀表盤和螢幕,占比分别為 25%和 14%。

5.3 重點公司

德賽西威(002920):國内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先企業

公司産品布局全面,聚焦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産品群,尤其在智能駕 駛、智能座艙領域已領先行業。研發促成果,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全年研發投入約 10 億元,占比銷售額約 10%,研發人數同比增加近 30%,占比公司總人數超 40%,擁有超過 1000 項專利。2021 年首度進入全球供應鍊百強榜。

在智能座艙業務,通過産品平台化,向客戶提供開放式、可靈活開發、可持續疊代的智 能座艙解決方案。2021 年公司的多屏融合座艙産品及座艙域控制器業務量快速提升,第 二代座艙域控制器已規模化量産,第三代座艙産品獲得長城、廣汽埃安、奇瑞、理想等 多家主流自主品牌客戶的項目定點。此外,公司與高通技術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基 于第 4 代骁龍座艙平台,共同打造德賽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艙系統。該系統支援領先的 多屏關聯、音效處理和 AR 等技術,融合多元互動模式,可為使用者帶來豐富的沉浸式互動 體驗,以及智能化、場景化的多模态融合體驗,将成為乘客與車輛智能連接配接的重要平台。

在智能駕駛業務,公司在行業内已具備領先優勢,産品技術領先、規模化迅速,緻力于 “提供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從智能傳感器到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及相關算法的全棧 自研解決方案及多種形态業務模式組合。2021 年度,公司智能駕駛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 近 100%,智能駕駛産品獲得年化銷售額超過 40 億元的新項目訂單。

客戶結構逐年優化,訂單量突破曆史新高。公司核心客戶群體含括主流外資、内資品牌 和頭部造車新勢力。2021 年突破路特斯(豪華品牌)、PSA Stellantis 等新客戶,并獲 得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長城、吉利、廣汽乘用車、比亞迪、奇 瑞、上汽集團、一汽紅旗、長安、理想、小鵬等衆多主流車企的核心平台項目訂單,全 年獲得年化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的新項目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80%,突破曆史新高,智能駕駛産品、大屏座艙産品和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訂單量快速提升。 公司 2021 年實作營業收入 95.69 億元,同比增長 40.75%,實作歸母淨利潤 8.33 億元, 同比增長 60.75%。總的來說,營收、新訂單再創新高,主流客戶陸續突破,自動駕駛技 術領先行業,新業務翻倍提升,傳統業務疊代增長,産品價值提升,新一代産品獲得大 量訂單,中長期産品研發緊密開展。

華陽集團(002906):聚焦智能化,HUD 競争優勢凸顯

公司聚焦汽車智能化、輕量化,産品線日益豐富。近年來重點圍繞汽車智能化、輕量化 進行産品布局,主營業務為汽車電子、精密壓鑄,從 2001 年開始發展汽車電子業務,主 要面向整車廠提供配套服務,包括與客戶同步研發産品、生産和銷售。業務布局“智能 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目前擁有較完整的智能座艙産品線和部分智能 駕駛産品線,為整車廠提供汽車電子産品和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多元度出發,運用軟體、硬體系統 及生态資源,融合觸控、智能語音、視覺識别、手勢識别、智能顯示等實作多模态互動, 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為使用者提供集出行、生活、娛樂為一體的沉浸式座艙體驗。依托高 性能計算平台、多傳感器融合、駕駛輔助控制算法以及智能網聯技術,提供人車路雲協 同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打造安全便捷的使用者駕乘體驗。

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優化,産品技術開發成果顯著。公司深耕智能座艙并緊跟智能駕駛 行業趨勢,推進産品技術疊代更新以及新産品研發,産品競争力持續提升。2021 年研發 投入約 3.82 億元,同比增長 27.01%,占營業收入的 8.5%。截至 2021 年末,公司擁有 專利 714 項,其中發明專利 250 項。2021 年産品研發成果包括建立了三個平台的域控制 器産品,獲得多家車廠的定點項目;W-HUD 技術大幅更新,已搭載多個車型量産上市; AR-HUD 實作規模化量産等。2021 年公司 HUD 國内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AR-HUD 研發及配 套媲美外資供應商。

2021 年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在深耕已有優質客戶的同時,加快拓展新能源車和海外車企客 戶,新訂單開拓和客戶優化卓有成效,市場開拓同比大幅增長。2021 年以來承接了包括 長安福特、Stellantis 集團、北京現代、長安馬自達、東風本田、長城、長安、廣汽、 吉利、比亞迪、比亞迪豐田、悅達起亞、一汽、北汽、奇瑞、東風、百度、蔚來、威馬、 金康賽力斯、零跑、小桔智能、越南 Vinfast 等客戶的新項目,不斷擴大公司産品的市 場份額。

2021 年和 2022 年一季度業績快速增長。公司 2021 年實作營業收入 44.88 億元,同比增 長 33.01%,實作歸母淨利潤 2.99 億元,同比增長 64.94%。公司汽車電子中控、組合座 艙、HUD 等産品訂單大幅增加,汽車電子業務實作營收 29.46 億元,同比增長 39.88%。 2022 年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 12 億元,同比增長 25.23%,實作歸母淨利潤 6916.41 萬元, 同比增長 25.57%。

6. 投資分析

近年來,全球汽車産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已日漸清晰。相較于歐美 等發達國家,大陸在傳統汽車領域起步較晚,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已跑在世界前 列。國内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緊抓汽車電動化浪潮,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市場競 争力正不斷得到增強,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國内市場佔有率呈上升趨勢。國内汽車零部 件供應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鍊,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漸構築本土供應鍊 優勢,迎來自主黃金時代。此外,大陸電動化供應鍊已實作出口,少數領先的國内汽車 零部件企業已突破外資壟斷,憑借明确的比較優勢與持續增強的核心競争力,正在快速 成長,未來有望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