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作者:魅力科學君

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迹,迄今為止,我們從未在地球之外發現任何可以确定的生命痕迹,而水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都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是以水也被稱為“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研究表明,早在40多億年前,水就在地球上大量存在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對這個問題,科學界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實際上,在過去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已經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且看下文分解。

首先要講的是,地球并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除此之外,地球的引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大,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盡管地球可以憑借引力束縛住像氧、氮這樣的較重元素,也可以束縛住水分子,但對于大氣層中的像氫、氦這樣的非常輕的元素,地球的引力就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的束縛。

我們都知道,水分子其實就是由氫和氧通過共價鍵結合而成的,是以假如有某種機制能夠将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就很可能會出現“氫逃逸、氧留下”這樣的情況,而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那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水變少了。

這樣的機制在地球上是存在的,比如說太陽光中的短波輻射就可以破壞掉水分子内部的共價鍵,進而将其分解成氫和氧,這也被稱為“光解”。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實際上,當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擴散到高層大氣時,就可能被太陽光“光解”成氫和氧,在此之後,氫就可能會因為密度較小而不斷上升,最終從大氣頂層逃逸。

需要指出的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氣層中的絕大部分水蒸氣都不會擴散到高層大氣,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每年大概隻有9.5萬噸的氫從地球的大氣頂層逃逸。

這種數量與地球上的水量比起來,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說,地球上的水因為這種原因而出現的損失并不多,另一方面,地球在宇宙空間中運作時,會捕獲到一些遊離氫,同時還有一些小天體(如彗星)還會給地球帶來一些水,這足以彌補地球上因為“光解”而損失的水,是以地球還是可以做到動态的“收支平衡”的。

然而地球上的水還可能因為另外的機制而變少,例如當海洋中的海水通過海底岩石的縫隙滲入地下深處的時候,就可能會與高溫岩漿以及其中的結晶基岩發生一系列的反應,進而将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科學家将其稱為“産甲烷過程”(Methanogenesis),如下圖所示。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圖所示的隻是“産甲烷過程”的淨效應,其具體過程需要涉及專業的地球化學知識,這裡我們就不展開了。簡單來講就是,這一系列反應能夠把海水中的一部分水分子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些氣體會上升到海洋表面,然後進入地球大氣層。

現代地球的大氣層中氧含量非常豐富,是以這些氫氣中的絕大部分都會在低層的大氣中就被重新氧化成水,而不會從地球的大氣頂層逃逸,然而地球大氣層并不是一直都是像現在這樣充滿氧氣的,實際上,在大約26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發生之前,地球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非常低,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在地球大氣中還沒有足夠多的氧氣之前,那些通過“産甲烷過程”産生的氫氣就會大量地從地球的大氣頂層逃逸,而地球上的水也會是以而變少。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氫元素有三種同位素,能穩定存在的隻有“氕”和“氘”,科學家發現,在上述的“産甲烷過程”中,“氕”的效率要比“氘”高得多,這就意味着,那些通過“産甲烷過程”而逃逸的氫氣中的“氕”比“氘”更多,而随着這個過程的持續,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就會出現變化。

在此基礎上,我們隻需要知道40多億年前地球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再利用相關理論建立起模型,并将其與現代地球海洋的“氕”和“氘”的比例進行對比和分析,就可以知道地球在過去失去了多少氫,進而計算出地球上的水在過去變少了多少(畢竟地球上絕大部分的水都在海洋裡)。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前文提到的“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是什麼意思了,是的,科學家就是在一塊石頭上找到了遠古地球海洋中的“氕”和“氘”的比例。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這塊石頭發現于格陵蘭島西部的地質層中,根據測定,這是一塊形成于大約40億年前的蛇紋石,這種石頭通常形成于海底、洋中脊以及俯沖帶,當地殼與通過海底縫隙循環的高溫海水接觸時,就可能會形成蛇紋石,由于在蛇紋石的形成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海水中的“氕”和“氘”的比例就會長久地儲存下來。

通過對這塊石頭的研究,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與早期地球相比,現代地球海洋的體積變小了大約26%,換句話來講就是,地球上的水少了差不多4分之1。

地球上的水用了40多億年,變少了嗎?科學家在一塊石頭上找到答案

(圖為這塊石頭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答案,不過我們也不必擔心現代地球上的水會繼續大量變少。

正如前文所言,現代地球的大氣層早已充滿了氧氣,而這也就意味着,在現代地球上,那些通過“産甲烷過程”産生的氫氣基本上都會在低層的大氣中就被氧化成水,并不會從地球的大氣頂層逃逸。

退一步講,即使逃逸了極少的一部分,地球上的水也是以而變少了一點,那這些水也比地球上因為“光解”而損失的水少得多,完全可以通過宇宙空間中的遊離氫以及富含水的小天體來得到補充,進而在整體上維持一個動态的平衡。

參考資料:

Emily C. Pope, Dennis K. Bird, and Minik T. Rosing.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volume of Earth's early oceans. DOI: 10.1073/pnas.1115705109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