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韻教育丨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海韻教育丨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當你一臉嚴肅、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你的另一半或者家中的老人,在旁邊不斷地拆台補刀,幫着孩子說話。幾個回合下來,是否讓你身心俱疲?

父母互相拆台,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

父母雙方的本意是為孩子好,但是這種“拆台式”的夫妻關系,帶給孩子的隻有傷害和迷茫。一個研究機構曾通過對168名青少年違法犯罪調查資料發現,其犯罪原因與父母教育意見分歧有關的有23人,高達11.3%。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緻時,很容易在孩子面前起争執。孩子有一種天賦,他們能夠敏銳地判斷出來目前所處的局勢,他們知道面對問題的時候,誰會發威,誰會說好話,當他發現父母雙方的其中一方更偏向于自己有利,那麼很快他就會和這一方形成“同盟”。“聰明”的他們漸漸地學會揣摩家長的心理,學會了“見風使舵”,在不同觀點的父母面前表現出不同的狀态。嚴格的“黑臉”家長讓孩子感到畏懼,不願意親近;心軟的“白臉”家長在孩子心目中逐漸喪失權威。

海韻教育丨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當父母互相拆台的時候,孩子還會面臨是支援父親還是贊成母親的選擇,有的孩子為了不得罪父親又不得罪母親,就會從中奉承周旋,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撒謊、投機倒把等不良習慣。這種品質繼續發展,可能會導緻做出犯法的行為,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互相拆台,表面上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知所措,最終失去教育的意義。

孩子年幼,心智也不成熟,沒有很強的是非觀,而孩子是非觀的建立是需要有一個明确的标準,孩子會在大人的一言一行中,學習和模仿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在孩子的是非觀和規則感建立的關鍵期,統一明确的觀念輸出,才更有益于孩子形成認知。

家庭教育要遵循“手表定律”

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作“手表定律”,它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幫人更準确地判斷時間,反而會制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手表定律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于,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那個人的行為将陷于混亂。

海韻教育丨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有這樣一個正面的案例。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發現了女兒的摔跤天賦,想培養她們摔跤。

面對妻子的反對,他與妻子心平氣和地商量,提出給自己一年時間,希望這期間,妻子不要阻止,如果是他錯了,便不再堅持,徹底放棄摔跤的想法。

妻子同意了,在孩子們面前,她堅定地支援丈夫的決定。

面對村裡人的嘲諷,女兒們的苦練,媽媽十分心疼,她非常貼心地給女兒端水遞毛巾,但她從不動搖、影響孩子們。

爸爸剪女兒們的頭發,她心裡也很難過,但她信守與丈夫的一年之約,不說話。

這樣一個克制的母親,讓孩子們心無旁骛地專注于摔跤訓練,最終改變命運。與那個幫助女兒們奮進的父親一樣,母親也是她們無與倫比的福氣。

如果把一個家比喻為劃船,你往左,我往右,船要麼原地打轉,要麼失控側翻,隻有步調一緻,才能穩穩地向前。

父母統一戰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

北宋著名文學家宋祁,精辟地總結過一種現象“父否母然,子無适從”。意思是父親說不那樣做,母親說就那樣做,子女就不知道該怎樣做了。父母雙方在不同性别下的思維方式不同,原生家庭所受的教育不同,對孩子未來的期待不同,是以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

海韻教育丨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當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怎麼防止互相拆台呢?

私下解決有争議的問題

在向孩子提出教育要求之前,父母之間應該首先統一口徑。價值觀上的分歧,也應該盡量在向孩子表達自己态度之前協商一下,即便不能統一,也要盡量避免産生明顯的對立。比如,在其中一方教育孩子的時候,另一方不要立馬反駁甚至發生争執。

确定家庭教育的主導方

父母雙方和整個家庭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需要明确父母才是主要責任人。其次父母雙方建議要有一個主導方,另一個做堅決維護的輔助方。比如,爸爸的教育觀念更合适孩子,那就讓爸爸作為育兒的主導方,媽媽作為輔導方,可以向爸爸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改善溝通方式

避免負面的溝通習慣和方式,例如:随意揣測、評價;進行比較;逃避責任;指責對方等。這些溝通方式都可能導緻雙方敵意更新,而偏離溝通的主題。試着不因為教育分歧,而急着辯解,按下負能量的暫停鍵,停止糟糕情緒的傳播,把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放在沒有意義的争吵上。

共同學習育兒知識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都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若是一方育兒理念先進,一方育兒理念落後,同樣會出現分歧。是以共同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學會和孩子相處、學會培養孩子的有效方法,才能将教育孩子的戰線統一起來。

總而言之,當子女教育問題上出現分歧的時候,建議夫妻雙方先單獨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将觀點拉回到起初雙方都認可的教育原則上來。隻有将這樣的家庭次序擺對,再去慢慢倆人具體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是事半功倍的。

來源:海韻教育傳媒

轉載:教育技術微課堂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