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作者:封面新聞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李傑,重慶市兩個新區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李茂佳

成都和重慶地區,兩城經濟圈,中國經濟"第四極"。封面新聞重量級人物推出"同頻共振"第四極"重慶區縣上司專訪"專題系列報道。一期走進重慶新區兩江,兩江新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傑進行了專訪。

封面新聞: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合作,形成江田一色CP"出",引起了各方的熱烈讨論,至今取得了哪些成績?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将重點開展哪些工作,取得什麼樣的成果?

李傑:兩江新區、天府新區是各省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戰場和重要增長極。去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重慶市委、四川省委的要求,共同策劃、經常互動,及時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開展穩固産業關聯、雙向調研、幹部交流等交流活動, 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宜賓市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與天府新區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共同推進多項合作事項,加快落地效果。

例如,在産業合作方面,在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兩個新區,天府新區加強合作,共同應對重點工業企業短缺、勞動力、備件短缺等問題,加強産業鍊、供應鍊對接,促進企業間互相支援、優勢互補,率先推動複産;39家川渝地方政府、1萬多家企業、行業組織和30多萬網民通過"線上直播和線下場館"的方式參與,共同推動兩地新産業融合發展新模式。2020年,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的主要經濟名額将分别在重慶和成都繼續領先。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封面記者采訪了重慶市兩江新區黨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傑。

此外,我們還協辦了成都渝區兩城經濟圈建設與發展論壇、國際門戶樞紐研讨會、青年企業家沙龍、青年企業家峰會活動等活動,助力共建好經濟圈,高唱"兩城"。

今年是《城域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落地的一年。4月29日,兩個新區與天府新區舉行第三次聯席會議,明确了今年兩個新區合作的重點是突出"九關聯",即在開放、創新、産業、改革、城市、人才、治理、生态、黨建、聯合發展等領域。這兩個新區将繼續發揮旗艦作用,以八大産業聯盟為抓手,堅持以政府為導向,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導向,看項目成果,發揮采摘大梁的作用,在示範時,通過項目、特級推廣、場景化、視覺展示,促程序宇深化合作。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兩江新區汽車工業

封面新聞:重慶市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會确定了重慶建設具有國家影響力的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目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兩個新領域的工作重點和重點是什麼?與天府新區的交流與合作會繼續嗎,如果是的話,會是什麼?

李傑:這兩個新區是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也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重慶建立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是兩個新領域的重大戰略機遇。

目前,兩大新領域正在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以高水準實施"科技産業"為指導,瞄準新興産業建立開放國際高端研發機構,努力把握本地區兩江協同創新區;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成為融合創新要素、科技成果轉化的力量。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

今年6月16日,兩江新區啟動《兩江新區落實精神》五屆市委十中全會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支援實施引領高品質發展《重慶兩江新區産業創新高地行動計劃》《高标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2021重點任務》其他"一加二"政策體系,顯然到2025年,兩江新區将初步形成具有國家影響力的核心科技創新中心架構體系和核心功能。

今年上半年,兩個新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明顯,市級以上新研發平台23個,共計342個;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兩江新區政府廳新增天府企業,開一扇特殊的視窗。

兩個新區還将與天府新區攜手合作,整合雙方資源優勢,依托科技創新聯盟,共同做大做強科技創新。

一是依托兩江協同創新區、成都科學城,共同争取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優先布局,共同建設國家重要科技創新協同創新示範區;完善知識産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機制,建構具有知識品牌和核心知識産權的企業群。

同頻共振“第四極”專訪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

四川省天府新區

封面新聞:建設科技中心吸引高素質人才落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建設一個軟環境。如何營造"近月源"的創新軟環境?

李傑: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十四五"期間,兩個新區将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創新特區、特區,彙聚世界人才使用。

一是充分發揮優勢"試驗田"制度機制,積極探索更開放、更便捷的人才引進政策,打破人才引進、教育訓練、使用、考核、流動、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探索推進科研人員科技成果稱号或長期使用試點改革, 探索吸引國際一流上司人才和創新團隊的機制。

二是加強知識産權全鍊保護,打通知識産權創造、應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鍊,完善知識産權綜合管理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試點區域。近年來,我們一直專注于知識産權、科技金融、政府服務等方面的第一次考核,使創新資源在全市高度集中,完善創新鍊條,滿足全方位創新企業需求,創新軟環境充滿生機。截至2020年底,江新兩區有效注冊商标總數達27168件,同比增長21.7%;2020年,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金額超過2.7億元。

三是打造"近月源"服務環境,高标準建設兩江國際合作中心、重慶中心、中瑞工業園等國際創新合作載體。打造全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搭建兩河人才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人才住房、子女入學、醫療保障、家長養老等後顧之憂,打開人才流動使用障礙。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