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葉嘉瑩先生曾說:“古典詩詞讓人心不死”。

這句話王新一直記在心中。

王新是雲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藝術史論與視覺文化研究,也是《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一書的作者。

在王新過去的記憶中,詩教就是博雅教育,也是傳統中國人的美育方式。但如今,我們卻正慢慢丢掉了詩教的偉大傳統,也似乎遺忘了詩歌的集體記憶。

國文學科裡,詩詞被當做了應試内容和作文工具,而以藝術學科為主體的現代美育體系裡,詩詞被拒之門外,藝術審美價值被大大低估。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而遺忘了詩教的、一味地機械照搬西方美育思想的我們又得到了什麼?

是在應試教育和功利主義的碾壓下喘不過氣來的孩子們。

我們開始迫切,需要一種更适合國人的美育方式出現——

重拾漢文字語言藝術魅力,打通我們的感官,重新學習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在湖南長大的作者王新,從小浸潤在山水和詩詞之間,在他看來,詩畫正是實施兒童美育最好的載體和途徑,于是他開始着手編寫一部詩畫融通的美育教材來完成和孩子共誦一首詩,共閱一幅畫的心願——既是為了美好的女兒而寫,也是為了像他的女兒這樣的孩子們而寫。

經過數年打磨,這本《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畫是無聲詩,詩是無形畫。他在書中所挑選的40餘首詩詞均是側重貼近兒童生活和心理的中國古典名篇,如《泊船瓜洲》《遊子吟》《相思》《别董大》……

挑選的繪畫也皆是中外經典名作,如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顧恺之的《洛神賦圖》、凡·高的《杏花盛開》、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在這本書中,他以詩、畫來打通文藝門類的間隔,将看似不相幹的唐詩宋詞與古典畫作、美國現代藝術等等聯系起來。

因為他相信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其實并沒有體裁的界限,不論是詩或畫都能逾越國籍、種族和地域的鴻溝,喚醒人類共同的情感,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無窮力量,這恰恰是詩畫融通的真谛。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1

一個博導父親的美育實踐

打通孩子藝術感官的奇妙之旅

作者王新是湖南人,從小在鄉下長大。

鄉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他有了很多親近草木的機會。他回憶起童年的這段經曆,山光水色間如雜花亂草般的情景,曆曆在目。他說,在他的成長經曆中,湖南的山水是一直與他相伴的一位“老師”。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除了山水,他還有另一位“老師”,那就是他的古典家學。王新從小就接觸古典詩詞,用他的話說,“愛花花果果,愛鳥雀蟲魚,也愛唐詩宋詞。”這就是他的童年。

彼時的他還不知道童年的這些滋養究竟意味着什麼,而随着閱曆的增長,他從鄉下走進城市,從攻讀碩士,再到攻讀博士。在這段求學治學的過程中,王新經曆了許多起落順逆,但在這其中,唯有詩詞令他從未忘懷。

他說,數十年來穿梭于詩詞與書畫之間,我發現自己的眼中景、心中情、襟中魄,已然澡雪呈新。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宋王台》黃賓虹

多年以後,他成為了一位父親。在《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中,他是這樣寫道的,“上帝說,王新是個愛美的人,就賜他一個女兒吧。于是我就有了一個美好的女兒。”

初為人父的王新,似乎也想讓自己的女兒,也能獲得關于美的滋養。

有一次,在王新不經意地講述中,當時才一歲的女兒知道了獅子會吃掉渡河的河馬,竟沉默了起來,眼睛裡釀滿了一泉淚水。

“一閃驚雷!”王新對于女兒的反應十分驚訝,但順即領悟道,“孩子就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的性靈,明淨柔軟如春水,瑩然照澈生命的自性,時時提醒我們歸家的路。”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山徑春行圖》馬遠

有一年春天,王新每天送女兒去幼稚園的路上,都會經過一片海棠花林,每每這個時候,他都有意識地提醒孩子,今天開了幾朵,每朵有幾瓣,明天風中又吹落了幾朵。

這時,孩子在他的啟發下,也會想起曾經和父親一起讀過的詩、看過的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樣的句子,女兒自然常常脫口而出。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這本《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中還有不少,“互相點燃、彼此喚醒、共同成長”,王新的美育不僅是言傳,更是身教,并且他深深笃定,“詩詞與書畫,應該是實施兒童美育最好的載體和途徑。”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起初,王新隻是和女兒随意講講,後來,他有意識梳理思路,決定着手為女兒編寫一部詩畫融通的美育教材,于是這本書應運而生。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本《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便是一份飽含着父親對女兒濃濃愛意的禮物。

2

七堂滋養性靈的藝術欣賞課

融合古典詩詞和經典名畫的美育讀本

王新是一位有創造力的父親、老師。

《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雖是爸爸寫給女兒的書,但裡面談的内容并不淺,有些其實是他在大學課堂裡為學生講的,可他卻也不自覺地轉換成了孩子能懂的話,講給女兒聽。

以往我們讀藝術史、美術史,作者們往往以中外藝術史的時間線或流派為線索來展開叙述,而王新卻“體貼”地打破了正常。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綠色的蘋果》劉自鳴

如果說《藝術的故事》作者貢布裡希是為了引起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放棄了嚴肅如美術史家般的習語行文,不敢讓讀者發現一點“裝腔作勢的行迹”;

那麼《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作者王新就是為了讓像他的女兒這樣的孩子們能從小培養審美感覺能力,選擇了從感覺、情感、思考次元、創作方式等更日常生活化的角度去布局寫作。

作者在書中設計了一個兒童美育的“金字塔”,其中包含了“敏銳的感覺”、“滋潤的情感”、“清明的思緻”、“生動的創作”和“斑斓的底色”五大版塊。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圍繞這五個版塊,精選挑選了40餘首中國古詩名篇,每一小節由古詩而起,卻由不拘泥于古詩本身。由詩及畫,以畫讀詩。而這也正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

王新基于多年深厚的學養,将中外藝術史的精品之作與古詩名篇,跨時間、跨地區、多元度的結合,讓為人處世與學藝相輔相成,融文人騷客的趣事佳話于美術作品的解讀之中,再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來。

杜甫的《絕句》大家都耳熟能詳: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梅花繡眼圖》趙佶(宋徽宗)

讀此詩時我們多驚歎于詩句對仗的嚴謹,畫面的優美,意境的高遠。王新卻創造性地将中外畫作與之聯想——

将“兩隻黃鹂鳴翠柳”視為“中國工筆花鳥”,如同宋徽宗的《梅花繡眼圖》;“一行白鹭上青天”,視為“寫意山水”,

将“窗”、“門”比作畫框,“窗含西嶺千秋雪”,成了“西洋油畫風景特寫”,如同馬蒂斯的《開着的窗戶》,“門泊東吳萬裡船”,則是“焦點透視規範的油畫風景”。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開着的窗戶》【法國】馬蒂斯

以畫觀詩,且以四種不同類型的繪畫來分析同一首詩,詩畫融通,兩相映發,二者呈現出絕好的互文性。類似的詩畫互證的闡釋,前所未有,讓人眼睛一亮。

這貌似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的解讀,實則凝聚着作者深入的思考與獨到的見解,其背後是其數十年對繪畫和詩歌的浸潤與研究。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哭泣的女人》【西班牙】巴勃羅·畢加索

像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作者十分擅長通過古今中外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激活孩子們的詩詞感悟和審美鑒賞能力。

例如他講到楊萬裡的詩作《小雨》,會聯系到畢加索的名畫《哭泣的女人》;

講孟郊的《遊子吟》,會展示拉斐爾的《椅中聖母》;

講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會對照夏加爾的《我與村莊》。

而這些奇妙的詩畫組合也會讓孩子從小體會到,人類的情感相同,美感也是相通的,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并沒有體裁的界限,詩、畫以及各種其他藝術形式都能喚醒人類共同的情感。也許,孩子還不一定能完全了解,然而是種子,日後總會發芽。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3

一份大人孩子皆可操作的藝術實踐指南

從如何參觀美術館、如何觀察一抹草色說起

許多家長或許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關于美的教育,但卻苦于方法和技巧。

如何帶着孩子一起讀詩賞花?

如何帶着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

甚至如何讓孩子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學會欣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這本《給孩子的七堂藝術課》,恰恰是一份操作性極強的藝術實踐指南。這本書不僅僅是王新為自己的女兒而作,也值得每一位父母帶着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和實踐。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例如在書中的最後一章,作者詳細論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兒童的審美感覺能力,不厭其煩地介紹了如何帶着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甚至還将孩子的美育課堂搬到了大自然中,給出了我們一份别出心裁的“觀草指南”:

從詩詞的角度去欣賞草色

韓愈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細雨迷蒙中的“草色”,遙看一抹細嫩茸黃,近看卻無;這樣隐約的草色,與下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中的如煙之柳,也是協調的。還可以以詩解詩:劉禹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片草色綠得有勁;王維的“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這抹草色綠得鮮……

《鵲華秋色圖》趙孟頫

從繪畫的角度去欣賞草色

中國畫講究墨分五色,以素為絢,畫中草色,一般借助清疏、條暢、細勁的用筆,筆筆撇出,根根分明,略施渲染,迹淡而味厚,這是中國畫用色的極境,如趙孟 《鵲華秋色圖》。而西方印象派油畫中的草色,着意自然中瞬間光色變化,借助縱橫交錯的筆觸,以筆帶色,筆筆重疊,草色鮮豔響亮,淋漓盡緻,幻化無窮,如莫奈《睡蓮》……

從科學的角度欣賞草色

草之是以會是綠色,是因為草反射了光譜中的綠色光,其餘色光被吸收……不同的光照下,草色會發生變化。在光源色變化的情況下,草色也會産生差别。父母可以帶着孩子觀看一天中不同時間、氣候和光源下的某抹草色的變化,讓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微妙變化,培養銳敏的感受力……

超适合中國人的藝術入門書來了,看完後大人小孩都能變成半個藝術家!

從生态學的角度欣賞草色

父母可以帶着孩子每天花幾分鐘觀察路邊的一株小草,看看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忽視的生命是如何成長的……在掌握草葉的基本特征後,擴充到對一片草色置身的生态環境的認識。一棵草與另外一棵草,與陽光、雨露,與生長的土壤,乃至土壤中的細菌等微生物世界,皆存在精密、複雜的有機聯系。一棵小草從種子到生根發芽、抽枝結果,茁壯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多種多樣的因緣際會,蘊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