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世紀開始出現的各式塑膠制品,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但也因為難降解等特性,給我們身處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占全球所有廢物的 12% 的 PET 塑膠(學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就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才能自然降解,如今的微塑膠污染更是已經侵入人體,解決塑膠污染已經迫在眉睫。

▲圖檔來自:Unsplash
于是,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想辦法「消滅」這些廢棄的塑膠制品。雖然回收利用是減少塑膠垃圾最明顯的方式,但全球隻有不到 10% 的塑膠能被回收,其他的廢塑膠不是被扔進填埋場,就是被燃燒。不但成本高,耗能大,還會産生有毒氣體。
▲ 圖檔來自:Flo-Bro
在熱解、利用甲醇等多種嘗試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效的方法——利用酶來分解廢塑膠。幾年前日本的研究人員就發現一種會「吃」塑膠的細菌,在酶的作用可以在幾周内分解 PET 塑膠。
之後,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性能更強的酶——「PETase」,并将它與另一種名為「MHETase」的酶結合形成一種「超級酶」,能夠以六倍的速度「吃掉」PET 塑膠。
▲ 圖檔來自:New Atlas
不久前,這種「吃」塑膠的酶又變得更強了。德克薩斯大學的一個團隊對「PETase」酶的一些缺點進行了改進,比如它無法在低溫和不同的 pH 範圍内正常運作、直接處理未經處理的塑膠廢物缺乏有效性以及反應速度慢等等。
▲ 圖檔來自:cnBeta
為了讓「PETase」酶變得更強,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這個模型可以預測酶中的哪些突變可以消除這些阻礙,比如在低溫下如何快速解聚那些消費後留下的廢塑膠。
借助機器學習的預測和研究,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功能、活性、穩定性和耐受性都更出色的酶,稱為「FAST-PETase」。
▲ 圖檔來自:UTNEWS
測試中,「FAST-PETase」酶在一周内幾乎完全降解了 51 種不同的消費産生的塑膠容器、5 種不同的聚酯纖維和織物以及 PET 制成的水瓶。在某些實驗中,它甚至可以在短短 24 小時内就可以将塑膠分解。
通過測試,研究人員已經地驗證了它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FAST-PETase」酶不僅分解速度更快,還可以在低于 50 攝氏度的溫度下發揮作用,這也就意味着它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 圖檔來自:UTNEWS
接下來,這個團隊計劃擴大酶的生産規模,為工業和環境應用做準備。研究人員已經為這項技術送出了專利申請,并計劃了幾種不同的用途,比如清理垃圾填埋場;也在研究多種将酶帶入田間以清理污染場地的方法,計劃把它用于環境修複。
▲ 圖檔來自:UTNEWS
廢塑膠給我們造成的影響已經太多也太久了,「FAST-PETase」酶的出現,是合成生物學、化學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多種學科共同的智慧成果,也是處理塑膠污染的可行之道。希望借助它的力量,能讓塑膠制品帶來的污染能在我們的環境中漸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