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作者:一隻夢想遠行的老貓

幾年前,美國朋友葉塞尼亞一家讀到《馴鹿牧人在我心中》這本書,從此對蒙古國那支神秘部落滿是憧憬。

而我,出生在中蒙邊境,從小就夢想着到國界另一側去探個究竟。

于是,2017年夏天,我們一同去了蒙古國,并且千辛萬苦地在西北部的庫蘇古爾湖附近,找到了我們心中的馴鹿牧人!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蒙古國行進路線略圖

狼在嚎 熊出沒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蒙古孩子的奧特曼與剪刀手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背着大包的我們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湖邊夜色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山中敖包

從北京坐火車到了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我們租了輛蘇聯舊軍車,颠簸三個白天(夜裡就在路邊搭帳篷住宿),這才到達庫蘇古爾湖南端的哈特嘎勒市。

然後,大家背着裝有帳篷睡袋、鍋竈食物等的超重大背包,先沿着湖向北、再向西進山谷,走了整整10天、約130公裡,終于走到小鎮仁欽隆勃。

一路上,大家喝湖水河水,撿枯木點篝火做飯,夜裡能聽到狼嚎,一個大牌子還警示前方有熊出沒。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我的帳篷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葉塞尼亞一家在篝火邊,湖邊的7月傍晚冷成這樣

在仁欽隆勃,我們租車來到100多公裡外的湖邊,找到納蘭胡大叔。

他讓兩個兒子和女婿做向導,我們九個人騎着九匹不高大但很壯實的蒙古馬出發了,還有兩匹馱着行李。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騎馬實在艱難。馬過沼澤時泥漿幾乎濺到我們的脖子!你看山頂上的馬和人,我們要騎馬爬上這樣的大山!

我們付的向導費是固定的。

是以,大家後來想破腦袋也想不通,本來有條隻需一天半就能到達且好走不少的路,他們為什麼偏要選擇艱險又耗時的那一條!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蒙古向導在做飯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騎馬前行

近三天,我們趟過數片沼澤。

每次馬連肚子都沒入泥漿時,我都想起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女戰士被沼澤一點點吞噬的恐怖一幕。

我們爬上爬下無數山坡,每次馬踉跄着下陡坡時,我總覺得自己下一秒就會一頭栽将下去……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我們的馬兒在吃草休息

我們曾沿着懸崖邊一尺來寬的小路騎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我既怕馬一失蹄從懸崖上滑下去,又怕自己一不留神從馬上掉下去,那是我經曆過的最漫長的半小時!

葉塞尼亞一家都會騎馬,尚且叫苦不疊;隻在公園騎着老馬照過幾回相的我,雖然時時有驚但終究無險,沒掉隊沒添麻煩,絕對是個奇迹。

笃信天主教的葉塞尼亞不得不說:“你上輩子可能就是蒙古人吧!”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遠遠望見撮羅子

第三天下午,馬馱着我們艱難地爬上一座大山,我們又牽着馬——坡度太陡連向導都不敢騎——高一腳低一腳地走下來。

終于,隔着一條挺寬但很淺的河,大家看到了遠處馴鹿牧人特有的錐形帳篷——撮羅子!

那時,我們離開北京已經奔波了20多天!

撮羅子,我們的新家!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撮羅子,馴鹿和太陽能發電裝置

馬深一腳淺一腳地把我們馱過河。好幾個牧人已經等在那裡。靠着中國産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他們也用上了電器和手機,想來知道我們要來。

進了撮羅子,女主人把一小盆面包片捧到每個人面前,大家都隻揪下一小塊嘗嘗。

牧民通常不富裕,草原人又好客,是以主客間就達成默契:主人慷慨地款待,客人“小氣”地享用!

很多蒙古包裡還隆重地擺着個裝滿誘人美食的“看盤”——隻是用來看的!大山深處的馴鹿牧人,物資尤其匮乏!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左1是向導,其它人是房東一家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馴鹿角當挂勾,挂着一罐馴鹿奶

我拿出特意從國内帶去的一小瓶高度酒,指指上面印着的56°,他們個個眉開眼笑。

大家開心地傳着那瓶酒,每人都用瓶蓋小心地喝一口,然後一副非常享受的樣子。他們還很自然地把酒傳給門邊的3個女人,女人們也大方地喝下。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撮羅子的尖頂是開放的

撮羅子是由十幾根很長的樹幹在頂部交叉支撐起來的,外面裹着帆布,正面挂個簾子當門。撮羅子頂部有個大洞,所有的樹幹和煙囪都從這裡伸出去。

他們一年遷徙5-10次,不過男主人說支起撮羅子隻要15分鐘。他其實是外族人,隻因愛上這裡的一個女人,就義無反顧“嫁”了進來。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如果住自己帶的帳篷,遊客不用付費,但最好送一點禮物,香煙、舊衣服、糖果……什麼都大受歡迎,因為這裡什麼都缺。

不過我們住進撮羅子,每人每晚1萬圖格裡克,合人民币30塊。

這不是為遊客準備的,而是主人騰出的自己的家。

撮羅子中央是爐子,這是蒙古人無比神聖的地方。正前方挂着塊花布,下面的矮桌上擺着男女主人和女兒的合影。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石塊木闆搭成的床

騎馬走進最後的馴鹿部落

進帳右側擺着鍋碗瓢盆

旁邊樹幹上别着塊少了一角的,害得孩子們總懷疑是我偷吃的,因為隻有我吃得慣蒙古奶食!

矮桌兩側,依着撮羅子的形狀,成八字型擺着兩張床,其實隻是幾塊大石頭托起幾塊木闆。這一半的地上鋪着毯子。

靠門那一半隻有破舊的地闆革,有些地方直接露着草地。

進門左側挂着牙刷牙膏等日用品;右側擺着鍋碗瓢盆。對于蒙古人,這兩類東西絕不能混放,更不能擺錯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