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文丨春辭 排版丨羽夜

“來了來了,爺最喜歡的電子鬥蛐蛐。”

“最喜歡的巨獸互毆。”

“像是在看寶可夢。”

你能在B站使用者@2nd_wick釋出的視訊《【法環BvB】黑暗棄子 vs 龍王》中看到類似的彈幕,而這位UP主釋出的主要視訊内容,就是使用修改器讓本應該在遊戲世界内各地的BOSS互相對戰。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除此之外,這位UP主還基于艾爾登法環這款遊戲,制作了由NPC們參與對戰來完成的擂台晉級賽大賽。

有趣的事情就在這些由玩家奇思妙想出的對戰中發生。

活在電子網絡時代的現代人仿佛能夠感受到民國時代孩童們鬥蛐蛐時的樂趣,在視訊中為自己喜歡的BOSS和NPC加油助威的人們的彈幕,又仿佛把人帶回了古羅馬時代的競技場,我們正在見證一場又一場遊戲中的角色們的競技死鬥。

1

BvB,意為Boss vs Boss。

一般由玩家通過修改器等非正常手段,通過修改資料,比如将Boss級怪物的資料複制到某些具有召喚物機制的系統上,再更改某個場地原有的敵人修改成想要的另一位Boss級怪物這樣的方式來完成,當然,Boss怪物可以替換成任何角色資料。

通過這種方式,玩家可以做到很多在遊戲流程中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召喚一群黑刀刺客與大盧恩的持有者們對戰還原劇情中“黑刀陰謀之夜”,又比如召喚出“大老婆”和“二老婆”來上一場愉快的後宮起火之戰……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而其中最為有趣,被玩家制作的最多的部分自然還是那些高難度戰的BOSS,以及高人氣的NPC們之間的戰鬥。這些敵人往往有着特色的招式和技能,攻略他們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攻略這些特色的招式技能。

像是前文提到的古龍王與黑暗棄子,就有“艾斯堤彗星”與“雷雲化身”、“普拉頓桑科斯的凋亡”等獨特的技能。

而當這些強大的敵人使用着他們獨特的技能,在不屬于他們的戰場上與其他個性并且強大的敵人戰鬥時,甚至能夠打出極具觀賞性的節目效果。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每每這樣的時間到來,屬于玩家那份曾經辛苦攻略敵人的記憶就會被觸動,将他們與鬥場上的BOSS們聯系在一起,發出熱血沸騰的聲音。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為龍王喝彩的彈幕

當然,這份觸動是一種獨屬于玩家,建立在玩家與遊戲的獨特關系上的一種聯系。

但這份觸動也不是那麼容易獲得又如此獨特,比如因為遊戲機制的原因,制造了“猩紅腐敗”的半神Boss級敵人女武神瑪蓮妮亞無法戰勝使用猩紅腐敗作為主要進攻手段的小怪類敵人“腐敗結晶人”;又比如在NPC武道大會上每每登場的女魔法師瑟濂被擊敗時,彈幕裡總會有在瑟濂那裡學習過魔法的“艾爾登之王”們的聲音:

敢打我老師,敢不敢跟老師的高徒比一比?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而這些為瑟濂老師加油助威的玩家們與老師的感情,就聯系在瑟濂的劇情線中,瑟濂對于玩家們的真情流露。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圖源B站@瓜滋滋永不言棄

2

2nd_Wick的《艾爾登法環BvB》系列已經有了1000w的播放量,但關于電子鬥蛐蛐的曆史,我們至少能夠追溯到1999年。

因為在那一年,《M.U.G.E.N》(簡稱mugen)出世了。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這款軟體最早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讓格鬥遊戲的愛好者們能夠跨越遊戲版本,看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戰鬥,最初的mugen也隻是一款面向非專業愛好者們的對戰引擎,可是在那個電子遊戲蓬勃發展的時代,一款開源的并且能夠自由設計角色的對戰引擎,正如同mugen在日語中的意思一般:無限。

無限的可能性。

許多玩家大佬在這個引擎的基礎上制作角色,範圍也從當時的格鬥遊戲開始輻射到動漫人物和電影角色,再到同人遊戲中的二創角色,覆寫面極廣。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圖源水印,左邊是基于東方Project系列的主人公二創角色“鬼巫女”

而在mugen出世并在全世界獲得大量人氣之後,玩家們創作角色的方向也朝着兩個不同的方向前進,一是強調格鬥遊戲本身的平衡、演出與對戰感的本格派,另一個則是強調角色強力,使用各種手段戰勝對手的強度派。

在前者的設計思路中,AI偏向掌握着頗為華麗的連段以及強調格鬥對戰的立回、格擋的對戰政策,而後者則更多的是光炮對轟,甚至是代碼層面的戰鬥,偶爾也會出現像是利用"假死"來騙過對手和系統,然後使用詐屍炮這樣陰損招式來戰鬥的角色設計。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引擎系統,為了觀賞性和強度的考量,玩家們将mugen中的角色分别以紙、并、強、兇、狂、神六個強度等級,以及論外這一個隻以代碼層面作為考量的分類等級。

一般來講角色和角色之間隻在自己的等級内和其他同等級的角色戰鬥,而由玩家們錄制,由多個角色參與戰鬥的比賽,往往也以錄制的玩家自行命名或是以他們自己的名字而進行命名的XX杯形式出現。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遺憾的是,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更新中,就連KOF這樣的王道格鬥遊戲都開始選擇3D模組化的道路,仍然在2D平面戰鬥的mugen在國内的熱度也逐漸降低,新入坑的玩家也鮮少有管道能夠接觸到mugen,但你卻能在各個電子鬥蛐蛐的場地内找到這些玩家的影子。

比如, 在法環NPC大賽第一屆的冠軍米莉森登場,幕後為她開啟了女武神的BGM的時候。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3

從電子遊戲誕生以來,關于遊戲的制作方向一直存在兩個巨大的方向。

一個方向是,自由的幻想,即現實中不存在的還有現實中人們無法辦到的事情,另一個方向則是,還原現實中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幻想,都不能超脫現實本身,而無論如何還原現實本身,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還原,一切的電子遊戲都介于這兩種方向之間,玩家們基于遊戲搞出來的電子鬥蛐蛐,也是建立在幻想和對現實的還原上。

在遊戲裡看BOSS們互毆,正在成為玩家們的電子鬥蛐蛐娛樂

圖源水印,我打我自己

但電子遊戲世界的魅力也正源于此。

在現代的遊戲社群中,你能夠發現玩家們基于遊戲會去做很多還原現實的事情,甚至在網絡社群中制作線上的網際網路夜店、網際網路炒股站等玩法。而在那些BvB、Npc對戰的視訊下方,玩家們讨論着對戰的角色,讨論着遊戲的版本。

但抛開這些現實之外,還有玩家用遊戲中的各種梗為自己喜歡的角色拉票,甚至為角色們寫起了二創劇情……

在現實辦不到和還原現實的縫隙中,電子遊戲讓每個人的幻想都有成為成真的機會。

這是一種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的魅力。

更有趣的是,自古以來,在尚不存在的現實中通過幻想去尋求新的事物的痕迹,娛樂如此,技術發展科技創新如此,生活中的各種角落亦是如此。

電子鬥蛐蛐的出現, 是技術和玩家異想天開的結果,更是千百年來人們在時光的流逝中從未停止過且共通的,關于幻想和創造的浪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