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昨日逛成都博物館【雲想衣裳---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特展】,看到内蒙古博物院館藏的【龍形金項飾(晉代)】,龍形金項飾五兵佩,這讓我想到了黃龍祥教授《圖說中醫 · 針灸》中關于針灸針具起源相關的論述,九針與五兵。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圖1 龍形金項飾 晉代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

項飾為國家一級文物,整體為龍形,龍身用金絲編綴成絞索式管狀空腔,外觀似鱗片相疊。兩端有龍頭,樣式相同,龍耳、目、口、鼻等處用一道金絲加一道連珠紋勾出輪廓,個别間飾有料石,龍頭前部飾有金環,以便兩端互相銜接,頸上飾一圈花紋帶。龍身上有七個附加裝飾,分别為兩盾、兩戟、兩梳、一钺,其上均有圓圈紋和魚子紋,部分殘存有藍、綠料石。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圖2 龍形金項飾 晉代 内蒙古博物院館藏

龍形金項飾在西晉十六國時期的佛教造像中開始出現。陝西三原出土十六國時期菩薩像,胸前垂下編結的項鍊辨識龍首,這種造型的項飾在犍陀羅造像中常見,應是受到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影響。龍形金項飾上的墜飾應是文獻中提到的五兵佩。

《宋書·五行志》中記載:“晉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玳瑁之屬為斧、钺、戈、戟當笄。”……五兵佩源于印度……龍形金項飾帶有濃厚的佛教因素,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以上内容來源于 龍形金項飾 解說文字)

ps:《漢書·吾丘壽王傳》:"古者作五兵。" 顔師古 注:"五兵,謂矛、戟、弓、劍,戈。"五兵多泛指各種兵器,比如包括:斧钺鈎叉刀槍劍戟等等。

《圖說中醫 · 針灸》針灸起源--九針與五兵

以往提到針法的起源,人們總認為針法的前身是砭法,由于金屬針的出現,石質的砭針自然過渡為針灸針。

砭針與微針是兩種起源不同、特征不同的療法。

砭針發源于東方,微針發源于南方

砭針--主要用于排膿、放血、放水等外科病症,無需經絡、腧穴理論的指導,實際上是外科的前身,從後世外科器具圖中仍不難看出其脫胎于砭針的印迹。

……

從戰國以前出土文物中現已鑒定用于醫療的砭石形态特征來看,其均取法于兵器,皆适宜于放血刺癰。

《黃帝内經》以九針比之五兵,複以刺法比兵法。古代針具簡直就是一套古代微型兵器。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圖3 仿古九針模型

在古人的觀念中,兵器---特别是寶劍、腰刀,還具有驅邪逐鬼之功。是以驅鬼之門神多為手持寶劍之形象,在古代打鬼之神--鐘馗被塑造成手持鐵錐以逐鬼的形象,于是劍形或刀形之鐵器也就被賦予了驅鬼邪之功。在古代,人之患病也被認為是鬼邪所中,所中部位不同,症狀也各異,因而有鬼打、鬼擊、鬼排等病名。以針刺鬼邪所中之部位---穴位,就能驅逐鬼邪以治病。春秋戰國時期名醫的代表人物扁鵲傳有治療癫狂的“十三鬼穴”---人體十三個重要腧穴,而且這種觀念一直影響着中國古代百姓。

《黃帝内經》也以周身腧穴為病邪所侵襲之處,需要用針刺邪之所在以去病,所謂“邪氣之所客,針石緣而去之”是也。

以此類推,以劍形、刀形或箭形針具刺病,乃古人最初“驅邪逐鬼”觀念的一種直覺表達,因而砭石療法所有針具--铍針、鑱針、鋒針也是直接取法當時的兵器--五兵。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圖4 九針取法兵器

從上述的記載中,不難了解大陸的先民是如何萌生“以針治病”的直覺認識的,而且早期的針法---放血,其主要目的即在于驅邪,在黃帝内經中凡被認為由鬼邪所中的病症,如“癫狂”、“瘧疾”等仍大量采用針刺放血法治之。另外,“火”也被認為有驅鬼邪之功,是以相傳扁鵲治“橫邪癫狂”之十三鬼穴,皆用火針法。當然火灸法也是常用的治法之一。由此可見,“驅邪逐鬼”的觀念應當是針法産生的初始因素之一。

《九針十二原》即開宗明義指出要用金屬微針系統替代古老的砭石療法

黃帝問于岐伯曰: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餘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餘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

毫針的出現

△擴大了針刺入的範圍

△可長時間留針

△避免了出血

△催生了支撐針灸學兩大支柱:針法與氣穴

△針法從簡單的“制砭石小大”的砭法---提插、撚轉、輕重等要素組合而成的複雜補瀉手法

△在刺血的血針之外,誕生了以調氣為目的的氣針,随之産生“氣穴”的概念

△腧穴部位也開始從砭法、灸法時期較籠統、寬泛的面(部位)向較局限的點(穴位)方向發展

△随着腧穴定位的不斷精确,以前屬于同一個針刺部位的穴位也演化成多個不同的穴位

(内容摘自黃龍祥、黃幼民教授 所著《圖說中醫 · 針灸》)

《靈樞·玉版》:黃帝曰:餘以小針為細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餘以為過針之意矣,願聞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針者乎?夫大于針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備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鎮也,其可不參乎?夫治民者,亦唯針焉。夫針之與五兵,其孰小乎?

針言│砭針、微針與五兵

圖5 山西師懷堂 師氏新九針

後記:

在老家,腰痛有時候被鄉親們認為是為“陰箭”所“射中”,腰痛之人常先求助于略懂治療的普通群衆,方法即是:“挑陰箭”,大概是腰痛者站立,施術者先拍打腘窩(使之充血),再以針等尖銳之物在腘窩部位挑刺,過程中還伴随施術者“口念咒語”,黑血得出,常有收效。

“挑陰箭”之法極具原始針灸樣貌。

其一:認為疾病為“鬼邪所中”;

其二:以“挑刺出血”、“口念咒語”等方法“驅逐邪氣”;

其三:《素問·刺腰痛論》:"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刺其郄中”,刺其郄中當是刺腘窩血絡。這也讓我們窺得刺法從“血針”到“氣針”;穴位從“刺其郄中”之面-部位演變成“腰背委中求”之點-穴位的演變。

耳聞許久,還未曾親眼見過操作,以後若是有機會看到,定當完整記錄視訊與文字,整理獨立成篇。

圖1、2 來源于成都博物館微信公衆号

圖3、4 來源于《圖說中醫 · 針灸》

圖 5 來源于網絡

内容摘自成都博物館微信公衆号 及《圖說中醫 · 針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