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們經常吵架的時候,家長有必要在家庭内部進行協調,并制定對應的内部友好管理制度,不偏不齊。比如,使用暴力就要受罰:罰站、寫檢讨、不讓孩子玩自己特别喜歡的玩具和遊戲等等。
孩子之間有沖突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以公平的态度對待每一個當事人,年齡差距隻有一兩歲的就更加要如此,不能因為是哥哥就必須讓着小的,不能強求任何一方做出讓步。因為那樣一來,孩子們就不能學會公平地對待事情,兄弟之間的沖突将會越來越大,孩子們對父母的信任将大打折扣,這對孩子的性格成長發展會産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孩子們之間的打架過程中,父母在了解情況之前盡可能的不要快速下結論。父母替孩子們判斷對錯不一定是準确的,應該讓孩子們停止打架,然後掌握他們的具體原因後,再做出決策。孩子們處于激動狀态時,讓他們檢討自己的錯誤實際作用不大。父母勸住他們後,要将他們分開,并給他們提供各自的檢討時間與空間,他們将會安靜下來,各自整理情緒和思緒,自己會找出和解或辯解的辦法和答案。
父母抱着一種“長大就會好了”的想法,即使孩子動手打架也置之不理,那将會出大事的。孩子将來會動不動就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更别說兄弟,甚至會對父母動手。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能縱容孩子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
對于經常打架的孩子,父母要給他們灌輸兄弟友愛之情。為此,父母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玩一些需要互相協作的遊戲,比如二人三足遊戲、跷跷闆遊戲等。通過這些遊戲,孩子們會明白,有些事情隻有互,相協作才能完成,任何事通過互相協作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兄弟姐妹之間會互相尊重,更加友愛。
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們吵架,自己也激動、發怒,而是要阻止孩子們,給他們檢討錯誤的時間和空間。反之,父母直接發脾氣就與暴力沒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