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裡的老丁,死得很突然,上午他還在和江德福下棋,下午就因便秘而死在了馬桶上。
劇中并沒有呈現家人悲痛哭泣的場景,親友提起他的死亡,也隻是感歎世事無常。

仔細想來,老丁以這種方式離開人世,也算是一種幸運,畢竟他沒有受苦。
但回顧他的一生,你會發現,這種死亡方式像是一個天大的玩笑,帶着半分憐憫半分嘲諷,給他憋屈的人生,畫上了一個潦草的句号。
而作為觀衆,正當我在為他感歎唏噓時,又猛然發現,老丁一生的隐痛,其實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隐痛。
1.命運總是不懷好意地跟老丁開玩笑,而他隻能憋屈地忍受
老丁明明和江德福條件差不多,甚至比江德福有文化,但是偏偏混得樣樣不如江德福。
老丁骨子有文藝的氣質,喜歡舞文弄墨,渴望找一個能識文斷字的老婆。
然而,他的婚事是家人一手包辦,老婆王秀娥,比他大三歲,粗俗而醜陋。
有些軍官發達後,就打着拒絕包辦婚姻的幌子,跟發妻離婚,重覓良緣。但老丁做不到,因為他的老婆是表姐,他還有幾個孩子,他如果離婚,會被老家親戚戳着脊梁骨罵,他父母根本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是以,他隻能忍受妻子,忍受這段婚姻。
看到江德福娶了有文化的安傑,他忍不住就有一種酸葡萄心理,跟戰友們說資本家小姐嬌氣,什麼也不會幹,帶頭看江德福的笑話。
後來,他的老婆王秀娥死了,他終于有機會找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了。他看上 了和安傑一起教書的葛美霞,但葛美霞家庭成分不好,政委王振彪不批複他的結婚申請。
他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像江德福當年那樣,不顧一切,最後隻能忍痛割愛。
諷刺的是,當年阻止老丁的王振彪,後來竟然娶了葛美霞。
之後,老丁看上吳醫助,結婚申請都遞上去了,才知道吳醫助向他隐瞞了婚史。他就找吳醫助想問清楚,沒想到那個女人像個潑婦一樣抓花了他的臉。
一次次在理想即将實作的時候,老丁又被現實以戲谑的方式重新打入谷底。他就像一個命運反複捉弄的小醜,委屈、不甘,但沒有還手的能力。
兜兜轉轉,老丁最後還是向現實妥協了,娶了沒文化的德華。
在婚姻上,老丁不如江德福,在事業上也事事不如意。
當年,老丁頂替江德福留校,本來應該是件好事。為此,他還向江德福表達歉意。但誰知道,命運不濟,他後來還是被分到島上。
那個時候,江德福在島上混得風生水起,而他來了,隻能做江德福的下屬。
仿佛老天一直在和老丁開玩笑。他想要的,總是陰差陽錯,求而不得。他不想要的,命運卻又傾囊相送,比如寵他、愛他的王秀娥和江德華。
2.有文化的老丁,仿佛從一出生就老了
老丁雖然也和江德福一樣,是從農村出來的,但他的文化水準可比江德福高多了。他平時喜歡舞文弄墨,在文化修養上很有追求。
晚年時,大家一起重回島上,曾經戴過“帽子”的歐陽懿極其興奮。那段黑暗的日子,反而成了他向人炫耀的資本。他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吟誦蘇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王振彪評價歐陽懿不老練,但老丁說:“這就是他的可愛之處。”
歐陽懿是個文化人,有文化人的清高和驕傲,也有文化人的輕狂和孩子氣。
老丁說歐陽懿可愛,正是欣賞他的輕狂和孩子氣。因為這是老丁一生最匮乏的東西。
正如作家路遙所說:“我似乎有一種感覺:我生下來就是大人。”
這句話裡充滿了過早背負生活苦難的辛酸。
當然,老丁并沒有路遙的童年那麼慘,但他也仿佛沒有過做“小丁”的時光,在他年輕的時候,大家都一直叫他老丁,他也一直城府很深,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都衡量利益得失。
他仿佛從來沒有年輕人的任性和沖動。但他内心裡多渴望像歐陽懿一樣,做個輕狂任性的小孩,無所顧忌。可惜的是,他不能。
他背負着一家人的希望,背負着一家老老小小的生活重擔。他不敢冒任何風險,因為他沒有資本承受犯錯的代價。也是以,他一生都活得隐忍憋屈,不斷向現實妥協。
如果他隻是個神經大條的大老粗,那内心的這些苦,也就容易承受一些。但他偏偏有文化人的敏感,有讀書人的真性情,有對理想生活的強烈追求,所有這些都讓他在現實面前的妥協,顯得更加沉重,更加無奈,更加憋屈。
3.老丁一生的隐痛,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隐痛
創作者為什麼讓老丁死在馬桶上?說白了,就是因為老丁一生憋屈,心裡堵得慌,想發洩,發洩不出來,想隐忍,又隐忍不了,是以他就該像便秘一樣被憋屈死。
老丁的全名叫什麼?恐怕沒有人記得,大家一直都叫他老丁。因為他的一生就像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路人丁……像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拼命掙紮的大多數人。
我們曾擁有那麼強烈的願望,去追求理想的生活,然而卻在現實面前節節敗退,步步妥協。
兜兜轉轉,千回百轉,在我們以為理想即将實作時候,下一秒卻看到它被撞得稀碎。
用這部劇的導演孔笙的話說:“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和所有人開玩笑,我們能否敏感察覺到其中悖謬和颠倒的諧趣成分,并且意識到其價值,或者說,我們會不會用幽默的眼光笑對各種陰差陽錯,這取決于我們的智力。”
明智的人,面對命運的玩笑,會笑着奉陪到底,不逃避,不抱怨,全然地去經曆它,并且在其中提取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老丁能夠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再糾結過去,全然投入到每一個當下,在和德華的相濡以沫中感受生活細碎的美好,或許那些不甘和憋屈就會随風消散,人生會變得豁然開朗。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要擺平的是命運抛來的一個個難題,其實,我們最該擺平的是自己對過去痛苦的抗拒。
正如張德芬所說:“你所抗拒的,必将持續。”
隻有學會接受,才能在痛苦中抓住成長的契機,走出糟糕的人生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