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作 者:新一

距離上海大面積封控,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我在家裡關了也差不多一個月。“一點一線”的生活,最難對抗的不是物資短缺,而是漫無邊際的無聊、沒有來由的emo。

為了轉換心情,我觀察朋友圈的做法,同時結合自身體會,總結了10件可以讓心情變好的小事,分享給你。

01 屏蔽負面噪音

疫情期間,有兩類消息會讓人心情焦躁,一類是不斷冒出的确診數字,一類是每天不重樣的怨言、謠言。傳播學有個規律,越是負能量、陰謀論,資訊散播越快越廣,導緻人們陷入“集體非理性”的狀态。

比如我在上海,觀察到,大多數居民一日三餐都不是問題,但是他們不敢公開這麼講。因為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上,吐槽、抨擊上海物資短缺才是“政治正确”。如果你被裹挾進入這樣的集體輿論中,便很難讓自己的心情保持甯靜。

最近我刻意減少資訊浏覽,退出了一些經常轉發未經考證資訊的微信群。經常關注的一個部落客幹脆把朋友圈關了,他說自己是“情緒易感者”,關閉朋友圈後心情明顯好轉。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02 避免口水之争

封控宅家那麼久,很多人積壓了大量負面情緒,像火藥桶似的一點就着。避免和他人無意義的争論,别讓自己成為引爆火藥桶的那根引線,對情緒穩定也很重要。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前兩天小區樓棟群,有個大姐情緒激烈地質疑居委會“A錢”口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誣陷,誰會頂風作案A錢幾塊錢的東西?)過幾分鐘,有個鄰居勸她冷靜,結果話不投機,兩人吵起來了。

我本想跳出來說句公道話,消息剛發出去,我察覺到,以我有限的溝通水準,不大可能停止這場口水戰,更不可能勸說那位大姐冷靜,參與其中無濟于化解沖突,反而很可能被大姐嗆聲,給我自己添堵。想了想還是撤回了消息。

03 在家務中發掘樂趣

上述兩點是防禦型做法,下面介紹幾個主動作為。

比如打掃衛生。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位德高望重的老闆更新了一條動态:“打掃衛生兩小時,獎勵一瓶可樂。”感覺好有趣啊!之前她還曬過自己做的可頌面包,調侃可以在小區擺攤了。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長期居家難免無聊,但我們可以把家務勞動當作生活的調劑,既鍛煉身體也優化居住體驗,心情自然會轉好。

04 認真學做飯

料理是我的業餘愛好。我是北方人,特别愛吃饅頭。自從小區封控後,外賣基本都停了,饅頭更是買不到。怎麼辦呢?

剛巧居委會給每戶發了一袋面粉,我想,不如自己學做饅頭吧!然後跟着視訊,和面、揉面、醒面,蒸出第一籠饅頭,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别提多麼滿足。我忍不住跟朋友分享:“剛才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饅頭——我做的!”

手機螢幕前的你,如果正在居家隔離,不妨趁着這段時間,認真學學做飯,如果不知道做什麼,可以從自己愛吃但不會的做起。

05 健身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會讓我們的身體分泌一種名為“内啡肽”的激素,主導我們内心的平靜、愉悅和幸福感。無論你現在狀态是什麼,在不影響鄰居的情況下,在家蹦蹦跳跳、活動活動筋骨肯定能讓自己心情變好。

這方面我應該檢讨自己,仗着吃不胖體質疏于鍛煉,經常處于“吃飽撐了”的狀态作躺平狀。罪過罪過。

06 看書

居家隔離,閱讀是為數不多可以擷取心流的方式之一。閱讀讓我們暫時忘卻嘈雜,從周圍環境抽離,沉浸在充盈的精神世界。

每當我為虛度時間而沮喪,打開一本書,便會迅速進入忘我狀态。讀到一些有用的幹貨、共鳴的觀點、共情的故事,内心仿佛接上電源線的手機,能量源源不斷湧入。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07 寫作

有時候,郁郁寡歡源自内在郁結,通俗地說,就是“想不通”。寫作能夠讓你擺脫情緒的旋渦,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自我,更加冷靜、全面地看待問題。

想象你肩膀上站着一個小小的人,TA是更高版本的你的化身,寫作的過程,不見得一定得出解決方案,單是複盤整理自己的思緒,足以達到轉換心情的目的。這些年我堅持寫作,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在于給内心“排毒”。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08 跟正向的朋友交流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的身上是有“能量場”的,消極還是積極?豁達還是狹隘?強壓還是柔軟?不同的人身上的能量屬性和強度不同。

有個讀者在我小紅書留言,我非常認同,他評價讀MBA的價值:“可以認識很多積極向上的人,他們不一定能在生意或工作中馬上給你直接幫助,但可以形成一個非常正向的交友圈。”。

說出來可能讓一部分人不适,如果你想保持不斷進步、成長的态勢,其實蠻有必要主動篩選、拓展一些積極正向的朋友。我相信無論你在做什麼,身邊總能發現這樣的朋友。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09 做有意義的工作

讀過一個隐喻深刻的寓言,梗概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向神靈祈禱:“請讓我進入天堂,裡面有享用不盡的美酒、美食、美景和美女!”神靈說:“可以,唯一的條件是你永遠不能工作。”男子欣然接受。

半年過去,男子瀕臨崩潰,請求神明給他一份工作。神明說:“對不起,我不能答應你。你以為現在天堂還是地獄?”

居家隔離,我終于過上了吃了睡、睡了吃、天天自然醒的豬豬生活。我給自己定下一條準則,宅家的日子每天至少做一件有意義的工作事項,比如更新知識星球的付費專欄,一對一輔導學員做好職業規劃。

10 信念建設

讀到這裡你可能質疑:“這些事太小,大環境這麼差,現實不允許我們樂觀啊!”

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書中講過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斯托克代爾是美國的一個海軍上将,在越南戰争期間,是被俘的美軍裡級别最高的将領。但他沒有得到越南的絲毫優待,被拷打了20多次,關押了長達8年。

斯托克代爾被關押8年後放了出來。吉姆·柯林斯先生去采訪他,問:“你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

斯托克代爾說:“因為我有一個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一定能夠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這個信念一直支撐着我,使我生存了下來。”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吉姆·柯林斯又問:“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

他回答說:“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吉姆·柯林斯說這不是很沖突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呢?

斯托克代爾說:“他們總想着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聖誕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複活節可以被放出去,複活節沒被放出去;就想着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着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劣,于是,他們郁郁而終。”

斯托克代爾說:“對長遠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着出去,一定能再見到我的妻子和小孩;但是我又正視現實的殘酷。”

居家隔離,讓心情變好的10件小事

這段稍顯冗長的文字,其實講的是一個關于信念的故事,忠告我們:如果現實很殘酷,一眼望不到頭,那麼正确的心态是短期悲觀長期樂觀。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是又直面現實的殘酷。

所謂: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當下越有耐心。

(如果覺得本文有收獲,請順手點個贊或在看呗~非常感謝)

部落客:新一,複旦MBA,大學畢業于中傳;胡潤TOP30财經新媒體前主編,訪談上百位商業領袖;現在專注于個體發展研究和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