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作者:陪寶寶寫日記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一次交談,讓我發現了教育中恐怖的事實

我家女兒小時候吃飯很不讓人省心,家裡老人加上爸爸媽媽齊出動,寵着哄着,用玩具加卡通片為籌碼,身前身後一口一口喂到嘴裡,生怕孩子少吃一口,丢了那點營養。

于是,剛送去幼稚園那段時間,小祖宗哭得翻天覆地,老師又氣又急,孩子一點獨立性也沒有,不僅不會獨立穿衣上廁所,連吃飯都要老師哄着喂...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這種現象持續了很久,直到有次老師問我:

“豆豆媽媽,現在孩子小,你什麼都能幫助她,以後豆豆長大了要怎麼辦呢?你能幫助她一輩子嗎?”

你能幫助她一輩子嗎?

老師的一句話戳中了我的心,或許吃飯隻是女兒習慣養成中的一件小事,但是當把許多事情串聯起來時,我竟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當女兒玩玩具,尤其是搭積木時,失敗一次她的情緒就會很急躁,将玩具摔摔打打,怎麼也不肯嘗試第二次,而是轉而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當女兒做一些簡單的算數題時,她也不喜歡動腦,依舊會尋求幫助或者是直接放棄;

而當女兒有一些不合理的訴求,我和爸爸想要拒絕時,她更不會采取積極正向的解決辦法,而是用哭鬧作為第一順位的解決方法,讓我和爸爸妥協,去滿足她的要求...

這些現象無一不說明了,我的女兒害怕失敗,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産生了極大的依賴性,而這些依賴性的源泉正是我和她爸爸的不斷幫助。

這些幫助看似在幫助女兒清掃成長路上的障礙,實際上我們卻将女兒身上最珍貴的抗挫折能力,一掃而光。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當我反思完這一切,老師又告訴我一件紮心的事實: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幼稚園之前應該學會自主穿衣服、自主吃飯、能跟老師溝通,事實上,對于老師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小班的老師會一點點教會孩子這些,而有一個能力,并不是老師教就能教會的,是需要父母從孩子會說話起就應該教給孩子的能力,那就是抗挫折能力。

老師開玩笑地說:“我也知道很多家長私下會議論幼稚園有沒有‘潛規則’,害怕自己孩子在幼稚園‘吃虧’,事實上,幼稚園确實有‘潛規則’,比起獨立、會溝通、會賣萌的孩子,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那就是不害怕失敗、抗挫折能力強!”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那些失去抗挫折能力的孩子,都怎麼樣了...

當我意識到抗挫折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時,我驚訝地發現,比“扶弟魔”更讓人不易覺察、且大量存在的,是一批甘心當“扶孩兒魔”的父母,而這種無條件地“扶”,是直接導緻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案例一:在孩子的眼中:“問題難,難于上青天...”

比如清晨起來永遠系不上的紐扣,玩玩具時永遠搭不好的積木,算術題中拐彎抹角的應用題等等,這些在我們成年人的眼中,不過稍微用點耐心,稍微動動腦筋的事情,但是經常被幫助的孩子卻永遠做不到。

并不是他們真的做不到,而是那些橫插一手的幫助,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探索的興趣和勇氣。

當孩子像一個提線木偶,完全地依賴父母,無論是行為還是思維,都很難真正的獨立,更何談逆境中所必須的抗挫折能力呢?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案例二:青少年自殺率高升,讓大部分家長重新審視抗挫折能力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曾有調查資料顯示,每年大約會有十萬的青少年選擇自殺,而每十一個小時,就會有青少年通過自殺選擇死亡。

在上海地區,曾有24%的中國小生,有過自殺的想法,仔細思考且想要實施的孩子占據了這項資料的80%...

今年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們的身邊就出現了一例又一例幼兒自殺的真實案例,沈陽9歲男童因被老師批評,離家落水身亡,長春疫情期因網課事宜餘父母溝通不順,選擇跳樓身亡...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惋惜痛心的同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是感同身受,在無數個讓孩子墜落深淵的理由中,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必定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我們總是想讓孩子在溫室中長大,可是當孩子真正身處逆境時,哪怕是一件小事,喪失這項能力的孩子們,即使是一根輕輕的羽毛,也會将他們輕易壓垮。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培養抗挫折能力,需從孩子小時候做起

當我意識到我女兒的抗挫折能力急需改善時,我跟老師做了一次深度溝通,老師給了我三點建議:

1. 讓孩子正确了解“失敗”

想讓幼稚園甚至國小的孩子正确了解“失敗”這個詞也有點難,卻又是我們作為父母不得不做的一個功課。

我女兒的幼稚園老師告訴我說,對于孩子來說,想讓他循序漸進懂得一個道理不能說教,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書,她推薦給我一套培養孩子逆商和抗挫折能力、讓孩子正确認識“失敗”的繪本書,名字叫《你好,失敗!》。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我當即就買回來,每天陪着孩子看,一段時間之後,孩子真的變得比之前好很多,遇到失敗和挫折也不再是哭鬧或者尋求我們幫助,而是懂得自主想辦法解決。

這套《你好,失敗!》全套三冊,裡面寫了古今中外114位大人物的120個跟失敗相關的小故事,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話,潛顯易懂地講述了大人物們曾經經受的挫折和磨難,以及他們在面對這些挫折時所持的态度。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這套書内容很豐富,主題也很突出,有關于成長類、關于生命類、關于熱愛類、關于夢想類、關于信念類、關于堅持類、關于責任類、關于友誼等等,語句很幽默,再配上有趣的插畫,讓孩子在閱讀中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任何大人物,都是跟自己一樣曾經曆過無數小煩惱,這是成長所必經曆的過程。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你好,失敗!》這套書,讓孩子們在看這些大人物成長的例子時,能從書中的故事明白自己應該如何面對失敗、冷落、嘲笑、拒絕、誤解、犯錯、被欺負、分歧、與人相處、死亡等等問題。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當孩子明白了遇到困難時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态度,再加上父母的及時引導和放手,才能成長得越來越堅強有韌性,當孩子的内心變得強大,才更有信心去面對挫折和磨難。

在這裡把這套書推薦給大家,如果家有學齡前孩子,十分推薦大家給孩子準備一套,這套書裡所包含的成長進取、勤奮求知和探索夢想,就像一顆星星一樣能指引孩子前行,連結放在下面,有興趣的家長可點選購買。

【等風來】全3冊5-8歲給孩子的第一套逆商培養繪本 你好,失敗! ¥79 購買

2. 偷偷懶,不幫忙

在教育界中,有這樣一個熱門的觀點:

“父母偷偷懶,孩子會更加有責任感,也會更加獨立。”

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給予孩子适當的獨立,比如幼兒時期,我們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穿衣的好習慣,讓她在這些小事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

在青少年時期,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認真聽取他們的想法,遇到逆境時别忙着指手畫腳,多鼓勵少插手,做後盾而不是操縱者。

《你好,失敗!》不僅讓孩子明白凡事自己要獨立,很多故事都在向父母傳遞一個資訊,那就是一定要懂得放手、懂得偷懶,隻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在逆境中具備抗挫折能力,也更容易從失敗中走出來!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2. 正視失敗,才能打敗失敗!

當孩子的一篇字帖寫錯,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一次手忙腳亂地獨立穿衣時,你會怎麼告訴孩子呢?

是“你真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是“寶貝,還是媽媽幫你弄吧。”

其實對于幼兒來說,并非隻有大風大浪才叫做逆境,往往生活中的這些小場景,就是他們所要面對的一場不大不小的逆境,這些場景不是爸爸媽媽發脾氣或者寵溺的好時機,而是要正确的鼓勵和引導,告訴孩子:“沒關系,你很努力,繼續加油!”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

逆境并非靠放大或是逃避就能夠避免,與其改變孩子所面對的環境,我們不如教給孩子正确的價值觀,讓他們正視這些失敗,才有機會打敗這些失敗!

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幼稚園“潛規則”:比起獨立,老師更喜歡具備這種能力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