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梓丹借來的無人配送車 來源:受訪者供圖)

作者|傲敦

編輯|石丁

陳翔和梓丹同住浦東新區羽山路一個小區,因疫情和一輛無人配送車,兩個陌生人相識并成為“戰友”。

4月20日下午,正在配送第四批保供物資的陳翔,拍下一張照片:黑白色無人配送車,上面擺放兩層紙箱,車身後還有五十多箱貨物等待配送。貨物的背後是小區内的35棟樓房,和近1600戶住戶。

這輛黑白色無人配送車是梓丹借來的。五天前的4月15日,看到同小區鄰居“捐了一輛無人駕駛快遞車”,梓丹也想出點力,馬上發一條朋友圈。4月16日,她的朋友運來一輛“會自己找停車位,自己認樓棟位置”的無人配送車。而“無師自通”的志願者陳翔,成了梓丹的搭檔,也成為了無人配送車的操作員。

遠在徐彙區當小區志願者、團長江玲,并不那麼幸運。她住在一個老社群,有80棟樓。如果團購貨和政府發放的物資同日到達,靠着超市小推車運貨,一天下來,身強力壯的男志願者也會“累癱”。江玲不知道的是,四月的前半個月,陳翔用的推車更可憐,那是一個兩輪推車加上一大塊木闆。而今的無人配送車,“節省了體力,鄰居們都覺得新鮮”,陳翔說。

3月底的上海,無人配送車隊似乎被按下了“緊急呼叫”鍵,來自美團、京東物流、白犀牛等企業的數百輛無人配送車“悄然”進入上海不同社群和方艙醫院,加入“最後100米”的物流配送接力賽。對數百輛無人配送車來說,這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關鍵之戰,但現實遠比想象中的複雜而魔幻。

人車“囧途”:車怕迷路、人怕喝水

這是美團自動配送車第七次支援疫情。4月2日下午5點,31位營運人員從北京出發落地上海,當晚還有一個重任等着他們去完成。載着幾十輛美團自動配送車的一隊卡車正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速上,按照原定計劃,它們将在4月3日淩晨抵達上海。

美團自動配送車測試安全員遊國棟是當晚接車小組一員,等到12點仍沒有車隊消息,他定了4個鬧鐘睡下。直到早上七點,遊國棟都沒能等到接車通知。後來得知,因為通行證問題,自動配送車4日淩晨才到達約定地點。此時遊國棟小分隊已經在康橋半島小區值班運輸貨物,隻能換其他組人去接車。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北京出發至上海運輸途中的美團自動配送車 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到上海後,運維小組需要對自動配車提前做好調試,熟悉小區附近路況,同時需要跟社群從業人員對接好路線,保證車輛不在小區内迷路。因為疫情期間訂單量比平時多出幾十倍,美團自動配送車團隊分為五個小分隊,采取了‘車輪戰’方式,人可以休息,車和任務不能停。

随着疫情加重,32個運維人員的安全、吃、住、行難度也逐漸加大。美團自動配送車區域安全負責人雷岩此行的任務就是解決這些問題,但在特殊時期,大到一件防護服,小到一根馬克筆都成為難題。

4月2日,雷岩與北京運維隊伍幾乎同時抵達上海,除了每天上傳大家的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結果,他還要申請或采買防護服、消殺物資和食品等必需品。“酒店不提供任何早餐,我們運維人員每天很早要出門,一幹就是一天,早上不吃東西會很累。”雷岩稱,上海天氣逐漸悶熱,前線同僚手上戴了手套,脫下手套手就跟泡椒雞爪一樣,都是褶子。

上海天氣忽冷忽熱,被防護服裹得嚴嚴實實的“大白們”濕了幹,幹了濕,最難的是,運維人員怕出汗不敢喝水,也不友善上廁所。雷岩記得,一位同僚來第三天就犯了痛風,“不敢喝水,尿酸就蹿得特别高,天天腿疼得不行,還堅持在一線”。

美團自動配送車運維隊抵達上海的前一天,也就是在4月1日,上海市正式實施了以黃浦江為界線的浦東和浦西分批封控措施。浦西正式封控後,住在嘉定雲翔佳苑小區的易咖智車員工楊碩正式擔負起了小區“最後100米”運輸重任。

與其他區域不同,楊碩既是兩輛京東物流智能快遞車運維人員,也是小區志願者,提供“從裝貨、卸貨到送貨的一條龍服務”。接到任務後,他從南翔經濟城的公司調來兩輛車,前兩天采集地圖、規劃路線,第三天順利開始送貨。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易咖智車是京東物流智能快遞車底盤供應商,該公司抗疫支援負責人回憶稱,在浦西封控之前,易咖智車與京東物流共同商議決定鋪車、鋪人,不計成本解決末端物流問題。

3月28日,京東物流緊急調運的智能快遞車抵達上海浦東新區。4月12日,京東物流從常熟緊急調派50多台智能快遞車分批運往上海。京東物流智能駕駛部營運負責人稱,京東物流已先後調撥100餘台智能快遞車增援上海,包括技術、營運、産品等多個領域有百餘人投入到此次工作。

而在兩天前的星期天4月10日,自帶幹糧、防疫物資的107名永輝保供員工從福州出發飛往上海,他們将抵達永輝超市位于寶山月浦的閉環管理的倉庫,負責揀貨、打包等工作。從這裡發往上海多個小區的部分生活物資,将由白犀牛無人配送車完成最後三公裡運輸。

疫情“風暴眼”中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就像人們穿着打扮不同,這些無人配送車也有着鮮明的顔色标志。它們被四面八方投到上海,又被散落到大大小小小區和醫院,每一秒都在随時待命。

美團自動配送車被小區居民親切稱為“小黃車”,體型看起來圓乎乎的,人們稱它為“鐵憨憨”。“小黃車”分别在上海瑞金醫院、複旦大學、普陀區方艙醫院及綠洲康城、康橋半島等近10個社群落地。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來源:受訪者供圖)

進入日常工作後,遊國棟等運維人員先把物資從美團買菜的門店裡裝到自動配送車上,再送到所服務的小區大門口或者樓棟門口。他記得,初期他們在康橋半島小區附近運送貨物,菜站上架就秒空,運維隊伍不得不“跑步”分揀訂單、裝貨卸貨,以最快的速度把貨交給志願者,讓志願者在送貨到居民手裡。

4月11日,美團一支小分隊來到浦東仁恒河濱城小區,這裡有70棟樓,最低的一棟樓是25層,居住着近1.5萬人。小區保安告訴遊國棟,這裡是整個浦東陽性比例最多的小區,他覺得自己來到了“風暴的正中央”。

當日下午,美團8輛“小黃車”開始學習勘察小區,找充電樁位置。小區保安帶着車,告訴它們眼前是幾号樓,車輛再把地圖勾勒出來,完成采圖工作。遊國棟回憶說,走在小區小道,景緻特别美,樹高又茂密,“但是沒有人,隻有大白”。

那天上海最高溫達到36度,仁恒河濱城幾乎每棟樓都有确診病例。小區志願者告訴遊國棟,他一天最少換三套防護服,因為防護服濕透了也有污染,搬運過程中會有刮蹭、破損,都得換。另外,吃飯是個大問題,也需要脫掉防護服,怕有病毒沾染到衣服再傳給志願者和其他人。

防護服和“小黃車”需要嚴格消殺。美團給每組分了三桶酒精,5斤左右,遊國棟組兩天就用完了,“還是省着用的,盡量省”。他說,來到仁恒河濱城後,感覺康城半島小區已經很輕松了。

與“小黃車”不一樣,京東物流“小紅車”與春天的綠意正面撞色,小區志願者從很遠就能認出它在緩緩駛來。4月3日正式與京東物流“小紅車”組隊之後,楊碩負責把小區門口的貨物放到無人配送車上,再跟着車到每棟樓門口按門鈴,讓居民下來取貨物。

無人配送車“曆險”記:疫情風暴眼中為居民送貨,無人車仍做不到“無人”

(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日常營運中,京東物流“小紅車”配送貨物需要使用者掃碼取貨。但是在疫情期間,這輛車負責搬運門口貨架上各個平台的貨,如果遇到無法擷取手機号的訂單,隻能采取臨時方法,按照對應的位址送貨。

統計下來,楊碩每天約配送100單貨物。初期如果有些居民聽不到門鈴聲,他隻能在下一趟再送一回試試,不過後來每個樓都有了微信群,楊碩在每次出發前在群裡發通知讓大家及時下樓取貨。

根據上海當地防疫情況,京東物流近百輛智能快遞車主要投入在封閉社群、方艙醫院。京東物流智能駕駛部營運負責人介紹稱,封閉社群和方艙醫院主要在配送範圍大小、道路複雜性上不同,社群配送的範圍更大,道路複雜性更高,采圖難度也更高。

為了讓智能快遞車盡快适應新環境和新任務,在上海本地的易咖智車在浦西封控前夜緊急召集志願者加入到和京東物流“小紅車”配送隊伍中。

上述易咖智車負責人回憶稱,上海30多度那幾天幾位志願者正好跟其他陽性志願者在一個套間裡,當時很擔心他們會不會被感染到,“因為我們支援不到,隻能靠他們自己去爆發能量來解決所有問題”。

零接觸提供的機遇:從“新手”到“老将”

“小黃車”、“小紅車”和白犀牛等無人配送車并不是第一次加入到抗疫工作。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它們輾轉北京、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如今已是身經百戰的“老将”。

不過上海疫情情況特殊,無人配送車所服務的場所主要在封控區域,需要更特殊的保障工作。

雷岩回憶稱,美團“小黃車”進入到校園、醫院等封閉營運場地之前,會跟校方、院方和社群志願者進行充分溝通,并用大概三十分鐘的時間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訓練,教他們車輛日常操作、充電、保養等基本動作,“因為車輛進去之後短期内不會出來”。

除了落地之後的車輛技術保障,雲端也會有技術保障人員随時監控車輛安全。在“小黃車”自動駕駛時,美團雲控平台會有人實時進行安全監測,前線封閉場地内如果有需求,随時可以進行人機互動輔助。

說起“人機互動”,雷岩說看到來自複旦大學一張照片,瞬間破防。4月12日,那晚上海下大雨,“小黃車”載着學生的飯在校園裡行駛,複旦大學志願者打折傘在後面跟着,車身背後亮着“複旦大學加油”。

“小黃車”背後電子屏原本不是這幾個字。12日白天,複旦大學同學提出了這個小需求,想給同學們打打氣。接到需求之後,雷岩他們緊急拉群,群裡有美團技術人員、複旦大學志願者同學和老師,超過20人。經曆一個半小時“隔空合作”,晚上九點半,“複旦大學加油”終于出現在小黃車背後。

為了無限接近零接觸,上海之行之前,“小黃車”又經曆了一次疊代,在自動駕駛時通過道路識别開艙門,同時可以語音提醒完成部分工作。

“小團、小團打開艙門。”聽到指令後,無人配送車會自動打開艙門,志願者可以取餐送到樓棟門口志願者。“小團、小團關閉艙門。”有時候兩手都需要取餐或物品比較多較重時,志願者可以語音關閉艙門,做到了零接觸。

雷岩回憶稱,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小黃車”在廣州、深圳、南京、廈門等城市支援抗疫共七次,抗疫工作也有了體系化标準流程。但是因為上海疫情期間每天任務較重,雖然派了更多車輛和人數,新的挑戰也會不斷出現。

“志願者分布得沒有像以前那麼多,是以也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們從社群門口配送到樓下,志願者在每一棟樓下接取物資,不需要有志願者從一開始裝上車,跟着走進去然後再擡上樓。大大減少志願者在中間配送的時間和消耗的精力。”雷岩介紹稱,截止4月28日,美團自動配送車在上海抗疫保供中累積配送的訂單量超過28萬單,相當于約300名志願者的配送能力。

同樣,京東物流此次投用的第五代智能快遞車在智能、高效、穩定方面也有全面更新。智能方面,車輛實作了遠端開關機、遠端遙控、遠端監控等功能,背景可時時掌握車輛狀态,關鍵時刻對車輛進行有效幹預。

針對疫情特殊情況,一批“小紅車”在不增大車輛體積的情況下,增大了貨箱體積以及格口數量,同時在标準化貨櫃的基礎上實作了格口靈活拆分組合,有效提升了單車運載量及靈活性。車速也由3m/s提升至5m/s車速,大大提升了配送時效。

從場景應用來看,經過2年的模式探索,京東“小紅車”在末端配送方面增加了短駁模式。對于一些路途較遠的路區,無需快遞小哥往返站點取貨,智能快遞車可以将貨物短駁到小哥身邊。同時多種格口的貨箱,可以根據不同場景變化即時更換。

楊碩最初拿到的是小格貨櫃車,每次隻能拉十幾件,後來與公司協調後換成了大格口的車,效率提升了兩三倍。每次把貨送到居民手中,聽到他們說“謝謝”,楊碩就覺得幹這個事情很有意義,“用更先進的工具把人力解放出來,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