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孩子和其他孩子鬧沖突怎麼辦?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頭疼。

為什麼?太複雜了~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一方面,場景複雜

搶玩具,搶地盤,打架,吵架,冷戰,冷暴力(小團體邊緣化某個孩子),層出不窮,不知疲倦~

另一方面,年齡複雜

2歲和6歲的時候,應對方式肯定不一樣,沖突的嚴重程度也不一樣。

2歲的孩子再打也不算太危險,但是4歲的孩子打起來頭破血流是常有的事,處理方式肯定不同。

再者,和孩子有沖突的“對手”之間也有差別。

有欺小的,有同齡互相競争的,有一對多的...情況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複雜程度可見一斑,世界大戰也不過如此~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别急,今天我就為你總結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幫助你在“兒童戰争”中有一點喘息的機會。

首先要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對于孩子的社交沖突,你隻需要知道兩個概念:

一、激發孩子的兩個意識,問題迎刃而解。

第一,保護孩子的物質主權意識:

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有了“這是我的東西”(物質主權)的概念?

2歲。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是的,是最頭疼的2歲小孩。

當他們意識獨立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要獨立,尤其是玩具和衣服,沒人能碰它們。

不巧的是,這個時候,孩子會進入一個“規則偏執期”。

簡單來說,孩子一旦認定了一個規則,就無法更改,如果換了,就會生氣。

是以,當“物主權”和“規則偏執”加在一起,就會出現一個“緻命”的思想:

“我的東西就是我的東西,誰都不可以拿!”

有弟弟妹妹來家裡做客,想借自己的玩具玩一下?不行!

在幼稚園裡别的孩子想碰一下自己的玩具?不行!

去别人家不随便碰别人的玩具?也不行!

因為“到我手裡的就是我的!”“誰都不可以拿!”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這個時候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很可能會變得“自私”、“不可理喻”(很多家長在向我抱怨孩子的時候都會用這些标簽),讓你很為難,甚至在朋友面前很尴尬。

其實沒必要,給孩子貼上标簽和尴尬後的“惱羞成怒”,甚至隻關注孩子的争搶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傷害。

至于怎麼操作,我後面會詳細說,先說第二個意識。

第二,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

你想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還是一個處處依賴父母的孩子?

如果要選擇前者,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提問”比“建議”好,“建議”比“訓斥”好。

當你相信孩子會給眼前的問題想出一個好方法時(6歲以後),你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

當你想鍛煉孩子的情商,給孩子更多的引導時(3-6歲),可以提出可行的建議讓孩子嘗試。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引導,但是沒有一個年齡可以用訓斥和貼标簽的方式管理好孩子。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下面詳細分析每個階段的引導方法,如果能深刻了解孩子的這兩項基本權利,孩子之間的沖突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如何保護孩子的物質主權。

不要為了面子,強迫孩子放棄自己應得的,常見的“主人讓客人”、“大的讓小的”等育兒觀念,其實是不符合社會邏輯的,家庭規則應該與社會規則平行。

有很大機率你不會允許朋友來你家就随便去你的書房玩電腦,去你的卧室翻出你的名牌包來背;

你也不太可能主動放棄晉升機會給其他更年輕的同僚。

因為這不是公認的社會規則。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社會支援每個人不受年齡和場合限制的物主權和公平權。

但是為什麼孩子的東西你就要粗暴幹涉一定要給别的孩子呢?

長此以往,“主人讓客人”、“大的讓小的”的觀念就刻在了孩子的腦海裡。

未來在學校、在職場、在情感上,即使是你應得的,也可能在别人的傲慢下不敢去争取——因為那是你一直教導的。

那時候,你着急嗎?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是以,應該怎麼操作比較好呢?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告訴你的孩子:

哪些是孩子應得的。

比如兩個孩子争玩具,你優先考慮的重點不是“不要打架”,而是讓兩個孩子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屬于誰的”。

“這是XXX的玩具,她/他有權決定玩具可以給誰玩!”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當你發現兩個孩子為了一個玩具打架,你要調解的時候,也許你可以用上面這句話作為你演講的第一句開場白。

如果兩個孩子還是不肯讓任何人,你可以借助大人的力量,把孩子拉開,按照你的第一句話來處理,公平配置設定玩具。

不用擔心别人家的孩子沒有玩具玩,也不用擔心自己家的孩子會變得自私。

因為這是社會規律要求的,這樣做隻會對兩個孩子的未來更有利。

這時候,你的操作已經解決了最緊迫的問題——目前的沖突。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那麼,接下來怎麼安撫孩子呢?

4歲以前,孩子之間的沖突多是争奪玩具和底盤的事件。

孩子在社交和情緒管理方面沒有太多經驗,你需要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兩個孩子快速冷靜下來。

對沒有得到玩具的一方可以說:

1、“你現在很難過,我知道,但是玩具是XXX的,他有權利不跟你玩,就像你有權利不把自己的玩具給别人一樣,對吧?”

2、“看,我們周圍有很多玩具可以玩,你覺得哪個玩具會更好?”

對得到玩具的一方可以說:

1、“玩具是你的,你有權不給他玩,但是你去他家,他也有權不給你玩具玩。”

2、“到時候你會難受嗎?”

3、“你想試着和每個人分享玩具嗎?去别人家,别人也給你分享,大家就可以一起玩了。”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而是告訴ta分享的好處,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分享。

三、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意識?

有些孩子之間的沖突是為了争奪玩具和底盤,可以通過以上方法解決。

但随着年齡的增長(4歲以後),問題逐漸複雜。

比如社會問題,一言不合就打;

比如被欺負的問題,大的欺負小的,你的孩子可能是當事人,也可能是“受害者”;

比如被邊緣化的問題,以多欺少,被一群人故意邊緣化。

這個時候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首先,你要打消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幻想1:一次性解決問題。

因為每個事件都盡不相同,孩子需要時間和經驗來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幻想2:找到一個正确答案。

事實上沒有正确答案。

你敢确定你自己是職場上的交際達人?你敢确定你能解決所有的社交問題而不與他人産生沖突嗎?

大機率都不敢确定吧~大人都這樣,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是以情商和能力不是孩子社交沖突的主要原因,社交問題沒有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這才是主要原因。

是以不要幻想哪個專家會給你最好的絕對正确的答案,你的最佳答案一定是你的孩子和你讨論過的最合适的方法。

幻想3:一切問題都可以控制。

4歲以後,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多是父母不在的時候。

是以,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在你不在身邊的時候,指導他們如何更好地處理問題。

而不是教孩子聽從你的指令。

是以,這個時候,單純地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是相當低效的。因為如果下一個問題和你描述的不一樣,孩子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之間發生“戰争”,家長應該怎麼辦?這個方法統一有效

你要教給孩子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具體操作。

指導孩子解決社交問題的黃金4問:

1、“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備選問法:你覺得這個問題很難是嗎?)

2、“你想要得到什麼?”(備選問題:你想解決這個問題是嗎?)

3、“那你認為有什麼解決辦法呢?”(備選問題:你認為XXXXX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呢?)

4、“下次你想怎麼做?”(備選問題:XXXXX是不是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呢?)

當然,不同情況下的對話要靈活應用,這就是教育最大的難點——随機應變。

但是,隻要你了解了尊重孩子物主權和自主權這兩個意識,然後慢慢實踐我給你的方法,相信你就不會再那麼不知所措了。

因為你會發現,尊重之後,孩子首先得到的是更充足的内驅力——他們會更願意去嘗試很好的解決自己的問題,你的教育也會變得更加輕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