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跨專業,究竟可行嗎?

第一,國家的長遠戰略。

國務院在《中國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養複合型人才,教育部也下發了配套支援政策。跨專業考博者,顯然屬于複合型人才中的精英。

第二,專業的生死存亡。

現在學科的專業化細分是一種趨勢,但是這種細分導緻了專業的窮途末路。是以,學科專業要想生存,必須要以開放的心态廣納人才。即,一個專業或學科想要蓬勃發展,必須從外部注入新鮮血液,而跨專業考生就是這樣的新鮮血液。

第三,個人的前途命運。

聯考或考研定終生的局面将一去不複返;考博時,完全依據自己的志趣來一錘定音地選擇專業,實作個人夢想,乃明智之舉。

例如,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招生簡章說的是申請考核。但是其申請考核實質上和之前的普通招考,沒有什麼差別。這就表明,它是十分歡迎和鼓勵跨專業考博的。

綜上所述,跨專業考博是曆史的必然趨勢。進一步,跨專業考博的可行性條件是什麼呢?

跨專業考博的關鍵是,熟知拟跨考專業的範式。在有的情況下,考博學生目前所學專業的範式和待跨考專業的範式,是有天壤之别的。必須要清楚這一點,如若盲目地遷移、類比或類推,則無疑會犯錯誤、得不償失。

▼ 各個高校對于重要學術期刊的認定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01

考博跨專業的準備工作

洞悉專業行情

其實就是加深了解你所要跨考的專業。可以從三個次層次去考慮:

What?

  • 這個專業研究些什麼?
  • 有哪些方向和研究領域?
  • 有哪些代表學者?以及他們的學術貢獻是什麼?
  • 當下該研究方向有哪些熱點議題?

Why?

  • 為什麼我要跨到這個專業?(這個專業會帶給我哪些不一樣的東西)
  • 我與那些競争者們相比,優勢和劣勢分别是什麼?
  • 在短期内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取長補短嗎?

How?

  • 我需要如何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 在理論積累的前提,我需要如何将理論付諸于實踐能力的提升?
  • 我要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去彌補我的短闆?

以上這些靈魂拷問,沒有标準的答案,但重要的是,它能有效的指引你去快速的行動。

了解導師訴求

上文說過,博士的考核中,相對弱化了對專業技能的應試要求,這就使得導師對于人才的訴求愈發的重要,在前期聯系博導之前,需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1. 了解博導梯隊的人員構成。多方打聽了解博導的學生有多少?他們以前是什麼研究方向的?(這有助于明晰你自己的團隊定位,是否能為團隊添磚加瓦)

2. 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你原專業的聯系。(一旦找到這種微妙的“聯系”,就可以在郵件中展現出你的優勢)

3. 找到你的優勢和導師在研項目之間的融合點。學科交叉背景下的科研工作,總是需要借助不同專業的優勢(研究方法、研究經曆),如果能明确你的核心競争力,就能成為與導師談判交流的砝碼。

02

硬體準備

1. 履歷的制作

對于跨專業的小夥伴來說,你的履歷應該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以往的研究經曆,作為你的研究基礎(雖然可能與目标專業相關性不大,但仍然是不可缺少);

另一個則是你的本專業進行的準備工作(需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最後并做出自己“跨專業”的意願訴求。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履歷制作的要點

2. 個人學術材料準備

盡可能的展現出你在目标專業上做出的積累。将已閱讀的著作/論文,加以評價後,整理成讀書筆記文本的形式(包括電子版),放進“個人成果冊”裡。

推薦一款特别實用的筆記軟體——Effie(可在Mac、iOS上使用Effie并實作平台同步,目前安卓版正在上線的路上。官網下載下傳位址:https://effie.co)

  • 簡潔整理架構、分級,(一鍵展開、收縮的功能特别強大)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 支援PDF,DOCX,EFFIE等多種格式的導出,實作word的協同管理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 它的思維導圖功能簡直不能更香,實作筆記的邏輯架構便攜輸出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 思維導圖還支援多種格式、風格的轉換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學術論文的準備

不管表面上說的再說,還是需要有實打實的成果,是以,一旦有了跨專業的想法出現并決定了要走這條路,趕緊行動起來去發表論文吧!!

03

考博跨專業應注意的問題(誤區)

專業的選擇

不可盲目自大,認為随便什麼專業都可以去跨考。

最好的原則是臨近專業/學科。可以從中國學位與研究所學生教育資訊網(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國務院學位管理與研究所學生教育司官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33/)等官方平台檢視分類情況。本着“二級學科—一級學科——學科門類”這樣從易到難的層次去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

都說跨專業考博很難,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還是選擇跨專業讀博?

研究所學生教育資訊網的學科、專業目錄

當然,學科數量如此豐富,很多表面上看似不相關的學科,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界限清晰的鴻溝,甚至已經是互相滲透,不可或缺。這也為準備跨考專業的同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資訊。比如:

1. 計算機科學。幾乎能融入到所有的理工科體系中(建築、醫學、生物、環境、地理……)

2. 哲學。不僅在人文社科體系中占領者着理論高地,也同樣在建築學、醫學(比如“中醫”方向)軍事、法學等領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3. 語言類的學科,可以考慮跨考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他們都屬文學體系下,而且學科界限沒有理工科那樣明顯。

4. 曆史學、社會學,往往成為人文社科之間、以及文理交叉領域的香饽饽。

類似的還有多,如果能在跨學科選擇中,兼顧到個人前後研究的連貫性和互通性,往往更能成為導師心目中的理想人選。

對考試資訊一知半解

一定要通過整理目标專業、目标院校今年的招錄比,對所跨考專業進行深入的了解。(從學校研究所學生院官網進行資訊下載下傳)

如果有必要,可以進一步查詢了解那些已經上岸的人,原本的專業是什麼,制作屬于自己的一手參考資料(得到該專業的跨考比重關鍵資料)

04

及時止損

如果不滿足“第二節”所提到的各項條件,那麼在有限的時間内,是很難做到對跨考專業的整體掌握的,除非你不是應屆生的身份,依舊對跨專業考博有着很深的執念,否則,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選。

考博本身就是人生中一次意義非凡的選擇,而跨專業則需要更多的謹慎和準備,希望各位量力而行,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