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育力保衛戰,技術能做什麼|海斌訪談

“身邊做試管(嬰兒)的很多,但我是最幸運的一個!”

來自河北滄州的劉曉荟對第一财經記者說,她在32歲的時候,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并順利産下了健康的男寶。

中國的不孕不育率還在向上攀升,對孩子求而不得的家庭以千萬計。生育年齡的推遲、不恰當的避孕措施以及随之而來的人工流産等因素,都影響生育能力。中國的生育力保衛戰已經打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劉曉荟一樣得償所願。

“無痛”之痛

“我們同僚有做五六次的”,劉曉荟對第一财經表示,在她周邊認識的人群中,嘗試試管嬰兒的并不少見。像她這樣“從初次就診到确定成功也就50天左右”般順利的卻不多。

試管嬰兒是一項體外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體的技術。一些女性需要多次嘗試試管嬰兒才會成功,也有人經過多次嘗試仍不能如願以償。

不孕不育困擾着相當數量的女性,而且這一群體的絕對數量還在增長。

今年兩會期間,一位政協委員援引報告稱,中國的不孕率從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2023年可能進一步增至18.2%。結合中國的育齡女性人口資料,醫療研究機構蛋殼研究院推測大陸不孕不育人群近5100萬。

“中國女性不孕不育率攀升有很多影響因素,”歐加隆中國總裁施旺對第一财經表示,生育年齡推遲會導緻大齡女性難以受孕,而且非意願妊娠和流産也容易導緻不孕不育。

歐加隆是一家關注女性健康的醫療創新公司,它于2021年從默沙東公司分拆出來獨立上市,深耕女性生殖健康等領域。

“中國一年有三千萬人次使用緊急避孕藥,九百萬的人工流産,這對女性身體和生育力是極大的損害。”施旺對記者表示:“中國隻有少于10%的女性在使用高效避孕方法,這和主流西方國家是非常大的差異。九百萬左右的流産量,很多和避孕失敗有關系。”

劉曉荟不孕不育的原因也在于此。她此前的一次流産經曆,導緻“一側輸卵管結紮,另一側輸卵管粘連”。

“現在社會因為種種因素,出現了晚婚晚育的狀态。很多女性希望先立業再成家,但對自身的保護做得不夠。”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麗惠教授最近在一場論壇上表示:“現在一年900萬的人工流産,其中50%是非意願妊娠,因為不懂避孕措施而意外産生的,而且大部分女性都是第一次懷孕或者未婚。這種行為大家認為很普遍,是以并不把這件事當成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人們通常不知道要為輕率的決定,在今後的日子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所謂“無痛人流”帶來的可能是痛苦的後果。

“現在普遍做的是無痛人流,很多女性并不覺得疼,但其實一次人流就可能造成嚴重問題。”魏麗惠說:“由于女性人流時處于無痛狀态,為了不要殘留就會刮得比較徹底,常常導緻宮腔粘連。是以現在宮腔粘連、子宮内膜受損的情況不少。這會導緻想懷孕的時候出現問題,因為受精卵無法着床而不易懷孕。”

生育力保衛戰

保護生育力,不是一項立竿見影的工作。

“産品在中國很多年,藥物在市場很多年,并不代表它就發揮了應該發揮的作用。”施旺對記者表示。

不管是歐加隆,還是拜耳以及國内的華潤等均有相應的避孕類藥物上市,但這類藥物顯然沒有得到有效使用,在2019年之前,中國每年的人工流産數量一直居高不下。

同樣的,盡管試管嬰兒技術已經在國内開展多年,但大多數人并不能像劉曉荟一樣有準确的認知。

在做試管嬰兒手術前,劉曉荟已經在一家縣級醫院擔任護士工作多年,這意味着她比普通人更容易了解體外受精等輔助生殖相關技術,也更容易掌握充足的資訊做出“去哪裡做手術、選哪種促排卵藥物、可能有什麼副作用”等判斷。

普通人對輔助生殖的了解可能就沒那麼明晰了。

“對于什麼時候使用輔助生殖,大家沒有正确的觀念。使用輔助生殖,大家擔心不是自然的懷孕過程,會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因為使用藥物促排卵和周期調節,這可能對女性産生一些副作用。”施旺表示:“很多因素在一起,造成大家對輔助生殖的了解沒有在正确的水準上。”

咨詢機構沙利文的報告顯示,美國的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超過了30%,中國則不到10%。

“輔助生殖技術的成本,看上去三四萬不是很便宜,實際上這塊和整個生育成本相比還是比較低的。”施旺認為,低滲透率并不是因為技術或成本因素。各國輔助生殖治療滲透率随着經濟發展逐漸上升,它和教育程度、公衆對科學醫療手段的認知程度等方面呈正相關。

建構生育友好型的社會,藥物和技術的創新必不可少。安全高效的避孕藥物和輔助生殖等技術保護女性的生育力,在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了女性更大自由選擇的空間。

“讓想生寶寶的家庭正确知道輔助生殖技術,知道什麼時候去用、怎麼樣去用,能夠讓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得償所願。”施旺對記者表示,企業能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1年大陸的新生兒出生數量降至998萬,人口出生率不到1%。低生育率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等均出現了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滑。歐洲的德國、英國等也長期緻力于扭轉低生育率的趨勢。一部分國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以瑞典為例,該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生育率呈現W型走勢。瑞典近年來的積極趨勢,受益于鼓勵生育政策的強化,家庭在生育和養育環節得到的支援。

國内的生育政策正在從計生向促生轉變。從中央到地方,中國開始逐漸落地一些保護生育力,提升生育率的政策。目前國内約有500家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醫療機構。2021年,國内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對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準入要求适度放寬。這一政策被認為是鼓勵更多輔助生殖機構提升技術水準,以緩解不孕不育困境。

一些積極的信号正在出現。《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國内節育手術總例數自2014年後開始下滑,人工流産數量則從2019年的976萬例下降至2020年的896萬例。

構築生育友好型社會是一項長期的課題,新技術的出現、積極政策的落地,科學觀念的普及等要素都不可或缺。

“國家肯定會有一系列統籌考慮來促進生育。生育意願的促進,輔助生殖可及性提升等幾方面一起,最後才能讓更多家庭得償所願,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寶寶。”施旺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