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鬥一号:向萬米海底深潛

【曬曬咱的國之重器25】

這是一條能遊弋于萬米海底的“中國魚”。

身長3.8米,橘色的魚背、黃色的魚腹,一雙大眼睛明亮有神!

要問它是誰?它就是大陸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号”。

海鬥一号:向萬米海底深潛

“海鬥一号”即将被回收至甲闆。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

水深範圍從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間,被科學家稱作“海鬥深淵”,是人類了解不多的神秘世界,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區域。海鬥深淵究竟什麼樣?什麼樣的生物生存在那裡?生态環境如何?藏着哪些資源……探知這些問題,絕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彭曉彤曾這樣寫道:“以深淵進入技術、深淵探測技術為代表的深海技術,代表了目前國際深海工程技術的頂級水準;以深淵地學、深淵生命科學為代表的深淵科學研究,代表了目前國際深海科學研究的最新前沿。”

頂級水準!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鬥深淵有多難。

通信、控制、材料……處處是難題,最難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壓力。因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壓力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這意味着,在萬米海底,一個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就要承受一噸重量。

但,這是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要征服的高峰。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支援下,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内十餘家科研機關,用近4年的時間協同攻關,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海鬥一号:向萬米海底深潛

“海鬥一号”海試負責人員進行裝置下水前的檢測。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

“海鬥一号”在中國國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聲學定位技術和機載多傳感器資訊融合技術,能夠滿足科學研究的多種需求。

它有靈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全海深電動機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樣;

它還能“看”——通過高清攝像系統等裝置,人類終于可以看清海鬥深淵的真實面貌。

2020年5月,“海鬥一号”首探馬裡亞納海溝。10884、10907、10802、10863……這些數字不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無人潛水器世界紀錄,更顯示出“海鬥一号”卓越的穩定性。它擷取的樣品與影像資料為大陸科學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至今仍在産出科研成果。

2021年10月,“海鬥一号”再探馬裡亞納海溝,在萬米海底工作的航時、航程以及連續坐底工作時間等多項技術名額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國際上實作對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進行大範圍、全覆寫巡航探測。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李碩說:“‘海鬥一号’連續萬米深潛與科考應用的成功,标志着大陸無人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進入全海深探測與作業應用的新階段,标志着大陸在全海深無人潛水器領域邁向國際領先水準。”

後續任務緊鑼密鼓。李碩說:“除了按計劃執行深淵科考任務,我們也将進一步提升‘海鬥一号’的智能化水準和科考應用能力,為推進國家深遠海戰略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海鬥一号”的故事還将繼續,未來更加可期!

(本報記者 齊芳)

來源:《光明日報》(2022年04月29日 01版)

圖檔:新華網等

責編:張永群

編輯:邢妍妍 孫岱 張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