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柴油機醫生”鹿新弟:吾生未有崖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尹麗梅 北京報道

從一名技術勞工,到6塊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牌、26個國家專利得主,全國勞動模範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再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裝配工廠中的房間發動機裝調工、進階技師鹿新弟用了整整35年。

“柴油機醫生”鹿新弟:吾生未有崖

柴油機是許多大型機械包括汽車的“心髒”,其功率、功耗、排放等能否達到設計性能标準,調試是關鍵。曾幾何時,柴油機調試技術一直被歐美等少數發達國家壟斷,在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中,以鹿新弟為代表的技術勞工不畏挑戰,終于攻破柴油機調試等“卡脖子”技術。在中國攻克柴油機調試技術的漫漫征途中,鹿新弟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在行業内,鹿新弟有“柴油機調試大王”和“柴油機醫生”等美譽。

在與柴油機打交道的35年間,鹿新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他被行業内人士戲稱為柴油機故障的“克星”。他攻克了柴油機性能調試沒有統一标準的世界性技術難題,使中國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的柴油機調試技術,填補了國内空白。在多年的實踐探索中,他還解決了“單體泵内漏柴油故障”“柴油機呼吸器噴機油”等行業關鍵難題。

鹿新弟之是以能夠成為柴油機調試技術領域的權威和标杆,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他有“與時間做朋友”的耐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闆凳”。而在業内外看來,這份潛心鑽研、精益求精的行事理念,也正是“工匠精神”的要義和内涵。

從“門外漢”到“技術大拿”

鹿新弟與柴油機結緣要追溯到38年前。1984年,17歲的鹿新弟聯考落榜後,來到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技工學校學習鉗工,1987年畢業後,由于成績優秀,鹿新弟直接留在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的前身大連柴油機廠,進入開發科試驗室工作。

“我是鉗工專業畢業,對發動機知之甚少。入了新行當,什麼都要重新學,那時心情很郁悶。”與許多年輕人一樣,當鉗工出身的鹿新弟被公司配置設定到他比較陌生的發動機相關新崗位時,他感到無所适從,前路茫茫。

這一年他二十歲出頭,經過短暫思索之後,他準備與人生的艱難時刻展開博弈。為了能夠盡快“入門”,鹿新弟決定拜在全廠的維修權威、以脾氣火爆“難伺候”著稱的宋成金門下學習柴油機調試技術。

嚴師出高徒。在師父的高标準要求下,鹿新弟逐漸掌握了柴油機的維修技巧,慢慢地他自創了一套“看、聽、摸、聞、問”快速、準确排除柴油機故障的五步維修法。而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和技術水準,鹿新弟在腳踏實地工作之餘也不斷鑽研,學習研究國内外先進技術,這為他後來攻克柴油機世界性技術難題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外人眼裡,鹿新弟在工作上特别較真,有一股子“倔勁兒”。不過,也正是基于此,鹿新弟才能夠有機會開啟接下來不平凡的人生軌迹。

2005年,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引進了德國道依茨柴油機,先進的産品得有先進的調試技術“輔助”,憑借過硬的技術,鹿新弟成為調試道依茨柴油機的首選人才,被調入新組建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面對全新複雜的裝置和技術,他一頭紮進資料堆裡,僅記錄的筆記就有幾十萬字。他潛心鑽研,發現原有的柴油機試驗方法已經嚴重阻礙生産,品質無法保證。

“當時,柴油發動機市場需求大增,公司盡管有調試台架20個、勞工兩班倒,也滿足不了需求。沒有一套完整的柴油機标準化調試操作規範,勞工調試隻能憑經驗,怎麼才能讓每個人做出來的産品都是一樣的參數?能否制定一個标準,讓大家按一個标準工作?隻要能做成,節拍、品質都能得到保證。”鹿新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柴油機醫生”鹿新弟:吾生未有崖

“帶着這一疑問,我向很多專家進行了咨詢,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沒有一位專家支援我。有的專家說:‘内燃機行業都沒有這個标準,你做不出來。’也有很多人質疑:‘發動機裝配因為勞工技術水準、手法不一,每台發動機都會有細微的差别,是以才需要調試。對這樣的工作怎麼制定标準?’但我心裡想着,沒有标準我就自己搞。”鹿新弟決定破除這個障礙。

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他就自己琢磨。在随後4年多時間裡,鹿新弟記錄了1萬多台柴油發動機的各種資料。調試間發動機隆隆作響,高達100分貝。為了找出規律性,鹿新弟長時間在調試間工作,久而久之,聽力受到很大影響。但他仍然忍耐着柴油機發出的隆隆噪聲,完成上千次試驗,最終率先在内燃機行業建立了《道依茨柴油機試驗方法》。

這項方法成功實作了柴油機試驗品質“零缺陷”的目标,同時将柴油機調試時間從52分鐘/單台縮短到了25分鐘/單台,也使大陸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的柴油機調試技術。這項成果不僅完全适用于内燃機行業,還可廣泛應用于軍工及船舶業,對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内的節能減排起到了積極作用。

“堅持”“不服輸”是鹿新弟在采訪中反複提到的詞彙,也正是憑着這股“鑽”勁,鹿新弟成為了一個能真正摸透柴油機脾氣的人,成為柴油機調試“技術大拿”。

這些年來,鹿新弟破解的行業難題包括:找出二甲醚柴油機的設計缺陷,通過加大柱塞直徑、增加噴油量、取消噴油泵止回閥等措施,成功解決了中國首輛二甲醚汽車動力不足問題,為中國在這個領域趕超世界先進水準作出了突出貢獻;自主改造進口裝置,将進口試驗台燃油箱進回油路系統由閉式結構改為開式結構,輸油泵進回油形成自主循環,解決了中國首台共軌柴油機燃油系統測試難題;為了使柴油機故障排查更加精準,鹿新弟還獨家創造了“看、聽、摸、聞、問、測量”六步維修法,準确率高達99%。

在30多年的工作中,鹿新弟經曆了很多次考驗,但在每一次的考驗中,他都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鹿新弟曾說過:“我把創新工作當成生命一部分。”而他也的确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初心:30多年來,他共完成技術創新成果535項,創造經濟效益12246萬元,其中100個項目榮獲國家、省、市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擁有26項國家專利。他還在2012年牽頭成立了被譽為高技能人才的"黃埔軍校"——“鹿新弟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成立10年來,共完成了1250個創新項目,獲得了6塊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國家授權專利46項。

“也許在别人看來,機器是死的,總是發出刺耳的噪音。但是我認為,它是活的,是有靈性的,那些所謂的‘噪音’是最動聽的音樂。”在采訪中,鹿新弟充滿感慨地對記者說道。

為産業發展“鼓與呼”

35年前,鹿新弟從技校畢業後進入汽車工廠,憑借刻苦鑽研和大膽創新,成長為“大國工匠”,與迅猛發展的中國汽車産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目前,全社會的一個普遍看法是,弘揚工匠精神是實作制造業轉型更新的重要基礎。在30多年的從業經曆中,“大國工匠”鹿新弟不僅實作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在用個人微弱的力量助推汽車産業發展和轉型。

除了一汽解放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裝配工廠中的房間發動機裝調工、進階技師的身份,鹿新弟還是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已是鹿新弟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五個年頭。

作為一名浸淫汽車行業30多年的“老人”,鹿新弟對于行業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鹿新弟送出了《關于國家統籌規劃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的建議》,提出應規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

“新能源汽車電池溯源管理應切實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健全完善動力電池的回收标準體系和行業監管機制。補貼獎勵參與電池回收的正規企業,嚴厲打擊不合規的回收。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機制,實施‘延伸生産者責任’制度,利用法律強制力對各環節進行規定,限制整個電池生命周期的各個相關主體。”鹿新弟表示。

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超出市場預期,而補能問題卻是懸在汽車産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鹿新弟看來,解決新能源汽車當下補能問題的一把關鍵鑰匙在于,應大力推廣自動換電模式。“自動換電模式一般都是汽車廠家提供的,産品技術、品質有保證,從産品售出一直到産品淘汰的全生命周期内都可以全程受控,這樣就避免了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柴油機醫生”鹿新弟:吾生未有崖

鹿新弟對記者表示,整體來看,換電模式有三個好處:第一,能夠實作快速換電,與傳統汽車加油時間差不多;第二,可以換上更高裡程續航的電池,電池技術每年都在更新,比如說路程較遠就可以更換更高續航裡程的電池;第三,車電分離,使用者可以買到比較優惠的産品,是以使用者可以隻買車身,而我們隻需要租賃電池,更能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雙碳戰略、産業創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晶片等字眼成為關鍵詞彙,這是目前汽車行業亟須破解的難題所在,也是機遇所在。鹿新弟對中國汽車的發展前景表達了樂觀的預判。他認為,随着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高品質增長,人民群衆的收入水準将會越來越高,是以汽車市場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在他看來,汽車産業是标準的實體經濟,也是先進制造業,更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支援發展的重點産業。在汽車這個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上,智能電動汽車将會是中國汽車産業未來的機遇所在。“與此同時,汽車産業正在朝着高科技産業轉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大量應用使汽車産業将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些技術的出現給中國汽車企業的自主創新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不過,在前景樂觀的“A面”背後也有不盡如人意的“B面”。“自主品牌汽車競争力相對較弱,與國外品牌的競争過程中都表現出明顯的弱點,發展速度和技術儲備遠遠落後;與此同時,晶片已經成為我們國家汽車行業的制約點;新能源汽車數量增長,充電樁布局及數量還相對偏少,制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鹿新弟說道。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鹿新弟還建議,打破技術勞工職業上升壁壘,在國家層面設立新“八級工”制度,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産業勞工,加快“中國制造”成為“世界名牌”的速度。

鹿新弟長期身處一線,最能夠感受到汽車人才結構的深刻變化。“目前,大陸的技術勞工總量仍然不足,尤其是進階技術勞工的占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距離。”鹿新弟告訴記者,目前青年人不想做勞工、不願做勞工的心理普遍存在,有必要從各個層面加以有序引導。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在35年的從業經曆中,鹿新弟一直踐行着這樣的信念。而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柴油機調試勞工,還是“大國工匠”,鹿新弟将繼續踏踏實實朝前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闆凳”。這句話也是鹿新弟為當代産業勞工開出的“藥方”。

(編輯:張碩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