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BBA一直是豪華車的頂流,現實利益的難以割舍,可能牽制了電動化戰略轉型的堅定性。

作者丨孟華

編輯丨田草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自從2022北京車展延期後,BBA都把原本準備在北京車展上“開大”的招數使出來。

疫情亂了車展節奏,産品節奏不能亂。這說明今年後面還有一批量産或者概念車在排隊等着上市。牌不缺,缺的是打出大牌的平台。

4月20日,寶馬釋出純電版7系,即i7。寶馬發了狠,i7背了超過100度電的大電池,WLTP續航超過625公裡,最大功率544馬力。寶馬CEO齊普策稱之為“最強7系”,反正每一代7系都是“最強”。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4月19日,奧迪釋出了概念車之王“urbansphere”,PPE平台打造,續航750公裡(大機率是NEDC模式)。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同樣是4月19日,奔馳釋出第三款“正向”純電車型EQS,同樣是電池超過100度(107.8),外加空懸和後輪轉向。奔馳聲稱“豪華大型純電SUV非常稀缺”,能掰手腕的隻有寶馬iX,但是豪華屬性奔馳占優。

貴是夠貴了(可能110萬元起),但奔馳沒有講清楚的是,如果為了豪華屬性,買BBA的高端SUV沒問題,純電本身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價值?也就是說,相對自家的豪華車,純電有何優勢?

如果這個問題講不清楚,則又回到自家和自家打架,就是BBA電動産品的尴尬現狀。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從銷量上來看,2021年寶馬拿到了全球和中國豪華車銷冠(不考慮副品牌也是如此),在BBA當中純電銷量也是最高,勉強算“三冠王”吧,而且寶馬也實作了自己在2021年初的預言“純電全球銷售10萬輛”;奔馳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為27.2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4.9萬輛;奧迪純電動車型銷量約為8.19萬輛。

從紙面上看,業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哪有尴尬可言。

在國内新勢力重點盯防的SUV市場上,BBA的電動車賣的都很一般,這是不争的事實。從車型角度,BBA當中隻有寶馬iX3銷量(21814輛)排在前15名,還是在大幅降價沖銷量的基礎上得到的。

在新能源車市場上,BBA的存在感比較弱。從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車市場上的排行榜(前15名)上看,BBA都不見蹤影。

1

寶馬:燃油車利潤太香了

BBA當中,電動化開啟最早的是寶馬,其标志是2011年釋出純電i3。但是i3不被市場廣泛接受,此後7年,寶馬再未釋出任何純電車型。

有人認為,i3問世太早,但其實i3誕生比特斯拉的Roadster晚了3年。前者續航隻有130-160公裡,更像是一輛家用小車;後者跑車造型,續航395公裡。

雖然Roadster初期價格高達9萬美元,但鮮明的産品氣質,讓加州的有錢人捧場,特斯拉靠這種小衆車型,一直撐到2014年Model S誕生,價格和定位仍然小衆。

而寶馬i3定位,看不出任何電動戰略的迹象,更像是“玩票之作”,做一個“精品小車”試水新的細分市場,這種探索不出所料地失敗了。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寶馬在豪華車領域如魚得水,根本看不上電動車這點銷量。所謂減少碳排的願景,看上去更像被歐盟環保政策催動而不得不為。

寶馬這幾任CEO,雷瑟夫倡導純電,克魯格推PHEV,齊普策則是純電、PHEV+氫燃料電池一把抓。

這是大衆式的all in嗎?顯然不是,對寶馬而言,燃油車市場顯然是太香了。齊普策最近還在說,寶馬要小心,不能過于依賴少數幾個國家而專注電動車,内燃機的市場仍然廣闊。

仔細咂摸其講話的語境和潛台詞,似乎不是傳統上用老業務養新業務,而是多頭并舉。未來幾年内,燃油車市場仍然是增量市場。

這和寶馬一直以來的政策相符。直到2020年2月,寶馬管理層還在強調,不會因為提速電動化而去打造專屬于純電動汽車的全新平台。這不就是市場不斷诟病的“油改電”嗎?

寶馬的确是這麼做的。X3、3系、7系,都有純電、PHEV和燃油車。平台相容了多種動力總成,而平台設計的着眼點,仍然為燃油車服務。

其實寶馬聲稱自己早就開發了純電平台,2015年就推出CLAR(後驅)、UKL(前驅)。但這兩個平台仍然三種動力相容,對純電的支援仍然是有保留的。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為啥“油改電”不好?底盤和車身結構如果是燃油車的“底子”,電池布局必然因陋就簡,因為模組尺寸就那麼幾個,盡量多塞也不可避免要浪費空間,而且安全性、整車配重和操控性都遇到調校問題。

更關鍵的是,電子電氣架構都沿用以前的設計,這導緻雖然也能OTA更新,但無法涉及重要的駕駛功能。OTA不徹底,就等于徹底無法OTA,消費者就是這麼了解的。搞個不疼不癢的車機更新,隻會引來嘲笑。

寶馬真正的兩個純電平台(NEUE、KLASSE),據說将在2025年推出。

這不是技術能力的問題,而是寶馬要掌控電動化的節奏。在燃油車市場利潤衰減之前,都不把戰略重點放在電動車上。

2

奔馳:暫時不建電動工廠

和寶馬“既要……也要……”的電動戰略相比,奔馳态度上更堅定一些,但銷量不支援這一說法。

去年9月在慕尼黑車展上,奔馳宣布,将停止開發PHEV(并非停售PHEV)。此前,奔馳已經停止研發新的燃油機,也停了48V輕混。看上去,隻剩“全力”向電動發展一條路。

除了燃油機,PHEV和48V輕混不再研發,顯然基于商業和技術的雙重考慮。PHEV方面,整個歐洲都落後于中國和日本。奔馳的P2混動,以及1.5T+48V産品,都不大受市場歡迎。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奔馳的電動計劃更像是為了確定高利潤的燃油車業務繼續進行。歐洲的排放法案,将每公裡碳排壓到95克,奔馳利潤豐厚的大排量豪華車,是受傷最重的品牌之一(還有些豪華跑車品牌)。

如果不盡快推出純電來背碳排,光是嚴厲的罰款就會對利潤造成重大打擊。而中國市場雖然尚未轉向碳排為标準的監管政策,現在看監管層“吹風”,恐怕隻是時間問題。

這一點上,奔馳比寶馬更迫切。奔馳計劃在2022到2030年間投資400億歐元,用于開發純電。奔馳計劃于2030年底實作全面電動化。

去年7月,奔馳宣布,企業戰略将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目标在2022年為所有細分市場提供純電車型,2025年純電動和PHEV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每一款車型都将推出純電動版本。立足中國市場,2022年,奔馳将推出21款新産品,包括8款純電及PHEV車型。

在純電平台方面,奔馳比寶馬積極。奔馳一口氣推出5個平台,MMA平台(緊湊車型)、MB.EA(中大型車)、AMG.EA(高性能車)、VAN.EA純電平台(商務車/MPV)。奔馳強調,它們都是正向研發的專門純電平台。

但是,這些純電平台完成車型全覆寫之前,奔馳仍然在推出燃油車的純電版本,包括EQA、EQB、EQS、EQE,以及今年EQE和EQS的SUV版本車型,而2024年G級也将推出純電版本。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全面電動”的旗幟下,奔馳積極投入電池産能、軟體工程和充電樁部署。

奔馳規劃的8個電池工廠,總産能高達200GWh(相當于2021歐洲動力電池裝機量的2倍)。而歐委會預測,2025年歐洲電池需求量為174GWh,奔馳似乎有點積極過頭了。

充電樁方面,奔馳打算在53萬根樁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充電網絡。

眼看着大衆一度為車機軟體所困,奔馳計劃新招聘3000名軟體工程師開發MB.OS,在奔馳所有車型上統一作業系統。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但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奔馳對建設純電總裝工廠的态度。奔馳試圖共線生産同平台的燃油車和純電車型,奔馳稱之為“確定生産線的靈活性”。專門生産電動汽車的工廠,2025年之後才會建成。

可以猜測,奔馳目前對純電産品的銷量沒有信心,是以不願意立刻投巨資建設專門的純電工廠,避免大衆汽車目前MEB産能放空嚴重的窘境。這和寶馬不同,寶馬在沈陽鐵西的純電工廠正在建設,計劃今年投産。

而奔馳目前的電動車型,已經在德國、匈牙利和北京與燃油車一起生産。奔馳也是BBA當中唯一不打算近期建立專門純電總裝廠的一家。

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安排固然不錯,但2025年50%新能源銷量的任務咋辦,難道隻是說說而已?但看到奔馳投資的熱火朝天,似乎又很認真。隻能說,奔馳也試圖把控純電産品的節奏,始終以盈利為标準。

3

奧迪:依賴集團力量

和母公司大衆集團一樣,奧迪在電動上也執行all in政策。今年,奧迪釋出了包括Q4 e-tron、Q5 e-tron、首款“Roadjet”以及e-tron GT在内的MEB車型。

由保時捷和奧迪共同開發的PPE純電平台,也作為大衆旗下使用的平台。Q6L e-tron(eQ5)、Q6L e-tron Sportback(eQ6)兩款純電動SUV,以及純電動轎車A6L e-tron,都誕生在PPE平台上。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和寶馬、奔馳相比,奧迪在産能布局上發動更早。2020年,奧迪與中國一汽簽署了《奧迪一汽高端新能源汽車合作項目諒解備忘錄》,宣布雙方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2021年3月,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在長春注冊成立。

“奧迪一汽”與此前的“一汽-大衆奧迪”、“上汽奧迪”名字上,股東排序小有變化,意味着奧迪将主導在華新能源業務。

砸錢投資這事,BBA貌似都差不多。奧迪表示,2025年前将投資350億歐元,旗下純電動車型将達到20款,全球範圍内傳遞的汽車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新能源車;2026年起,奧迪在全球範圍内推出的新車型将全部為純電車型;到2033年,奧迪将逐漸淘汰最後一批内燃機車型,全面加速品牌電動化轉型。

從純電産品節奏上,專門産能也應到位最早,這顯示了奧迪在新能源戰略上最為激進。當然,标準不是誰的調子高、投資額高,而是研發和産能的推進節奏。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和寶馬、奔馳在自動駕駛上謹慎态度不同,奧迪在2018年前就在奧迪A8上搭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也首先嘗試了雷射雷達部署在量産車上,并與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組成多感覺系統,依賴以太網進行内部資料傳輸。不過,感覺和融合算法,以及平台處理器的硬體,都是由二級供應商提供的。

目前,奧迪把L3以上自動駕駛研發項目提到大衆集團層面,試圖将其整合進Car.Software(負責集團車載軟體開發的部門)。奧迪主導自動駕駛,後者負責泛化大衆自動駕駛技術,包括使用者體驗、雲架構、電子商務等。在奧迪的e-tron上,奧迪自動駕駛的優勢得以全面展示。

奔馳更在意豪華屬性,寶馬不想丢掉性能大旗,而奧迪則在智能化上步子比較大。和另外兩家相比,奧迪對待自動駕駛技術的态度,更像新勢力。

【汽車人】BBA電動化戰略,執行因何落後

BBA一直是豪華車的頂流,和最近的追趕者都隔開了一條鴻溝。現實利益相當難以割舍,可能牽制了電動化戰略轉型的堅定性。

平台技術和電池研發,周期比較長,可以走在前面。三家都不缺乏現金流,這一點是不會吝惜的。一旦未來豪華車市場也隻認電動的話,它們未來推出産品的速度将很快。

但是現在,BBA實際執行都落後于自己宣稱的戰略進度,在新能源産能和衆多新技術的量産上,表現得缺乏進取心。BBA的電動車産品,在中國遠不及自家燃油車的市場聲望,隻是一系列戰略執行的中間結果。

這讓人擔心,盡管預制了大量電池的訂單,并初步打造了電動供應鍊,但真正的轉型來的太晚,會不會喪失曆史機遇。即在燃油車業務不再是現金奶牛後,BBA的新能源能否接過赢得利潤的大旗。也就是說,電動轉型節奏的把控,BBA也許并不能一直操之在手。

【版權聲明】

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