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元明清設館修史制度的發展

作者:讀史品生活

作者/陳其泰

宋以後設館修史制度更加發展,撰成實錄、國史更為浩巨。從宋初起,史館即形成了修撰月曆——實錄——正史的制度。曆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欽宗、高宗各朝,分别命大臣李昉、錢若水、呂端、呂夷簡、夏竦、韓琦、呂公著、呂大防、範沖等,先後修成先朝皇帝實錄。

宋元明清設館修史制度的發展

據《宋史·藝文志》載錄,計有《太祖實錄》五十卷,《太宗實錄》八十卷,《真宗實錄》一百五十卷,《仁宗實錄》二百卷,《英宗實錄》三十卷,《神宗實錄》三百卷,《哲宗實錄》一百五十卷,《徽宗實錄》二百卷,《欽宗實錄》四十卷,《高宗實錄》五百卷,《孝宗實錄》五百卷,《光宗實錄》一百卷,《甯宗實錄》四九九冊,《理宗實錄》一九〇冊。合計十四朝實錄,三一八九卷(冊)。

同時,又成太祖、太宗、仁宗、英宗等朝國史。高宗至光宗時,各史官更分别修成多種體裁的官書,有魏杞等所上神、哲、徽三朝正史,陳俊卿、虞允文等上神、哲、徽、欽四朝會要,趙雄等上神、哲、徽、欽四朝史志,王淮等上神、哲、徽、欽四朝列傳。曆南宋各朝,也同樣重視實行這種修史制度。兩宋還有許多月曆、時政記和士大夫不可勝計的有關史事的記載。

總之,由于兩宋史館制度的健全、發展,保留了各朝實錄、國史連續不斷的記載,加上其他史料汗牛充棟,所有這些,為元初修宋史準備了極詳備的史事(當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是非善惡回護諱飾的問題)。此如趙翼所論,元初宋史成書迅速,卷帙浩繁,即因“大祗就宋舊本稍為排次”。宋亡後,元臣董文炳在臨安主持接收之事,言:“國可滅,史不可沒”,遂以宋史館各種記注、實錄、國史悉數送歸于元都,貯國史院。此可謂元臣中有識之人,視保持曆史記載的連續具有超越于一朝一姓興亡之意義。

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都認為自己是中原皇朝确立的設館修史制度的當然繼承者。契丹族原先缺乏曆史記載,故對其祖奇首可汗事迹,僅記其生于都庵山,徙于潢河之濱而已,甚為荒渺模糊。因受中原文化影響,以後曆朝已設監修國史之官,如劉慎行、邢抱樸、蕭韓家奴等。

遼聖宗統和年間,已修聖宗以前的實錄。興宗時,始命置局編修。耶律谷欲、耶律庶成及蕭韓家奴任編纂,成諸帝實錄二十卷。道宗大安元年(1085),史臣進太祖以下七帝實錄,對國史記載已稍具規模。至天祚帝乾統三年(1103),又诏耶律俨纂太祖以下諸帝實錄,共成七十卷。此又标志着至天祚帝時遼修撰本朝史更有進展,故趙翼評論雲:

“遼史傳贊謂其具一代治亂之迹,亦雲勤矣。當遼之世,國史惟此本号為最善,金熙宗嘗于宮中閱《遼史》,即此本也。”

金時,曾兩次诏修遼史。第一次為熙宗皇統年間,令耶律固、移剌子敬等續修,而成于蕭永祺之手,共七十五卷。第二次在章宗時,命移剌履提控刊修遼史,黨懷英等任刊修、編修之職,又搜求民間史料,責令家藏有遼時碑志及文集者,悉送上官。最後诏陳大任繼成。“至元修遼史時,耶律俨及陳大任二本俱在,《後妃傳•序》雲,俨、大任《遼史•後妃傳》,大同小異,酌取以著于篇。而《曆象閏考》中并注明俨本某年有閏,大任本某年無閏,尤可見其纂修時悉本俨、大任二書也。”

故《遼史》的修成,自太宗會同四年(941)至元朝至正四年(1344),共經遼、金、元三朝四次下诏修撰,前後曆403年而成。所稱“陳大任本”,先後有9人預修,加他本人共計10人。總之,《遼史》是積累遼太宗以來曆朝設館修史的成果乃撰成,前後經營既久,故雖有簡漏的缺點,但也有突出的優點,尤其清單最稱得法。

女真族接受中原史官文化的經曆也有類于遼。女真原無文字,對祖宗事迹并無記錄。太宗天會六年(1128),令完顔勖及耶律迪延掌國史,勖等将自金始祖以下十帝史事,綜述為三卷。其特點是如實記事,如趙翼謂:

“凡部族既曰某部,又曰某水、某鄉、某村,以識别之。至與契丹往來及征戰之事,中多詐謀詭計,悉無所隐,故所紀鹹得其實雲。今按《世紀》,初臣遼而事之,繼叛遼而滅之,一切以詐力從事,皆直書不諱。及《石顯》……等傳地名、部名、村名,悉瞭如指掌,應即勖等所修載在實錄者。”

此後,金史官又撰有《太祖實錄》、《睿宗實錄》。元朝修成之《金史》号稱叙事詳核,文筆簡潔,優于《宋》、《元》二史之上,金朝史臣提供的《實錄》記載詳确有據,令後之修史者有所憑藉,實是其至關重要的原因。

元、明、清三代也極重視實錄的撰修。

明初所修成的《元史》雖有諸多舛漏,頗受譏議,但學者仍視之為“首尾完具”的“一代全史”。明初館臣修成此書,實依靠元曆朝所修實錄。元世祖至元年(1341),翰林學士王鹗奏請置史館修《太祖實錄》,附修遼、金二史。二年,敕選儒士編修國史。五年,以和禮霍孫等充翰林待制,兼起居注,以記政事。滅宋後,诏作《平金》、《平宋錄》,及諸國臣服傳,命耶律鑄監修。成宗即位,诏完澤監修《世祖實錄》。至大德七年(1303),國史院進太祖、太宗、定宗、睿宗、憲宗五朝實錄。

趙翼對元代曆朝實錄頗予肯定,說:“《元史》大概亦尚完整,則以舊時纂修實錄者多有熟于掌故之人”。如著名文人姚燧、袁桷、歐陽玄等,分别參預《世祖實錄》、《泰定實錄》、《文宗實錄》的修撰。歐陽玄且是元順帝時纂修三史、制定體例和執筆撰寫論贊、表、奏的人物。“明初修史諸臣即抄撮成書,故諸列傳尚多老筆而無釀詞。”

明清兩代尤将修撰曆朝實錄視為重要政事,(清制,每帝卒後,設實錄館,負責纂修,事畢撤銷,與常設機構國史館有别),修成的實錄卷帙浩巨,分别達二千九百二十五卷和一千二百二十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