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本田中國釋出了全新純電動車品牌e:N,不到一年時間,今年的4月26日晚迎來了e:N品牌首款純電動車——東風本田e:NS1正式上市,這被看做是本田中國電動化事業新篇章的開啟。除了本田外,豐田、日産在華的電動化之路也再加緊推進中:4月27日,日産Ariya将在國内上演首秀;4月28日,則是豐田bZ4X開啟預售的日子。

在燃油車時代,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産)在各個級别就打得不可開交。如今電動化時代來臨,三者又前後腳釋出了基于純電架構打造的電動車,且還都是SUV,大有要聯起手打“翻身仗”的架勢。
下面咱們就來看下本田e:NS1、日産Ariya、豐田bZ4X各有什麼樣的“殺手锏”。
1
日系三強的“殺手锏”
本田e:NS1基于e:N Architecture F純電架構打造,其長寬高為4390x1790x1560mm,軸距為2610mm,定位小型SUV。
本田e:NS1采用全新“e:N Design”設計語言,内飾設計通過15.1英寸超大中控屏、數字儀表盤,以及流媒體後視鏡等,營造出極強的科技感。空間上,秉承“MM”理念,令乘員空間更大化,機械空間更小化,并且有着多達18處的儲物空間。動力方面,本田e:NS1的續航裡程分别為510km和420km。智能化配置方面,本田e:NS1配有Honda CONNECT 3.0純電動車專用版本,及Honda SENSING系統。
豐田bZ4X基于e-TNGA純電架構打造,其長寬高為4690x1860x1650mm,軸距2850mm,定位中型SUV。
動力方面,豐田bZ4X将提供前驅、四驅兩種動力形式。前驅版本電機最大功率150kW,0-100km/h加速8.4s,四驅版本前後電機最大功率均為80kW,0-100km/h加速7.7s,WLTC工況綜合續航500km。智能化配置方面,豐田bZ4X将配備全新“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輔助套裝”,支援10餘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日産Ariya基于CMF-EV純電架構打造,其長寬高為4603x1900x1654mm,軸距為2775mm,定位緊湊型SUV。
日産Ariya采用了V-Motion 3.0家族式前臉設計,但封閉式進氣格栅與誇張的大燈造型使其與燃油車有了明顯差別。日産Ariya一共有兩種不同的動力版本,單電機版最大功率178kW,雙電機版前後均搭載最大功率為160kW的電機。智能化配置方面,參考海外車型,日産Ariya将搭載ProPILOT 2.0智控領航與Nissan Safety Shield主動安全等。
2
大衆ID.開了一個不太好的頭
在了解完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産)最新的電動化産品後,我們發現它們的級别并不相同,也許是為了避免日系品牌“内卷”而有意為之。不過,就算它們不“内卷”,今後的道路也是布滿荊棘。因為在不少業内人看來,豐田、本田及日産的電動化提速來得太晚了。
中國目前雖為世界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格局似乎已定。這塊蛋糕基本被比亞迪、廣汽埃安領銜的自主品牌、“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及特斯拉分完了。
可實際呢?資料顯示,2021年大衆ID.系列在華累計銷量為7.06萬輛,相比“蔚小理”中2021年銷量最差的理想,還有着近2萬輛的差距。相比2021年比亞迪32萬輛、特斯拉47.2萬輛的電動車銷量,差得就更遠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本田e:NS1、日産Ariya、豐田bZ4X三款車型沒有表現出可以“逆天改命”的實力。在自主品牌面前,它們的配置、價格、續航沒有優勢;在新勢力面前,其“三電”和智能化上也處于跟随狀态。原有燃油車領域的優勢,能否撐起它們電動車的夢想?
3
市場結構或變,主流電動車會翻身嗎
日系三強是重蹈大衆ID.的艱難還是會聯手打個“翻身仗”呢?
一季度銷量資料顯示,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TOP15排名中,累計市場佔有率已占到82.5%,而入圍的合資品牌僅有上汽大衆,且上汽大衆新能源市場佔有率僅占1.8%。相比之下,一汽-大衆、東風日産、廣汽本田等主流合資車企未進TOP15。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數量少。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的終端銷量資料顯示,一季度市場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共有326款,其中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僅占64款。這與燃油車的現狀似乎恰好相反。
目前國内的新能源市場中,30萬以上高端市場被新勢力占據,15萬以下市場被的低端傳統自主品牌占據,呈現出兩端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結構。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目前自主品牌正是抓住了新能源市場的“空子”。不過,随着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超過20%以後,多方人士都在預判15萬~25萬元區間的市場将來會迎來快速增長期。
如今,随着日系三強的全新産品已經到來,再加上大衆、福特已經上市的産品,以及即将到來的通用,一個全新的市場格局重構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