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教育更是無法撤回重新再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一個孩子将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始于陪伴,

優秀的孩子都是陪伴出來的

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很多父母為了應付繁雜的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陪伴孩子的時間被濃縮的少之又少。

然而,很遺憾的是孩子的成長很快,當他長大了,可能需要你的地方就少了。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父母送給孩子童年最珍貴的禮物,從來就不是什麼玩具、物質上的滿足,而是你的用心陪伴。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伴出來的。

真正的“陪伴”,不是和孩子在一起就好,而是在陪伴的時候,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努力去培養他。

那麼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怎樣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其實,孩子的一些特别表現,或者特殊“嗜好”就是亮點,你有沒有注意到?

1歲之内的孩子,拿到任何物品都會第一時間往嘴裡放;

2歲左右的孩子,在馬路邊上盯着地上的小螞蟻看個半天;

4歲多的孩子,喜歡剪紙工作,一個上午沒有換過第二個工作......

孩子一切行為的背後,都指向了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優秀的父母,不僅能夠發現孩子成長中每個階段獨一無二的“特色”,還能為孩子這些“閃光點”創造适合的環境。

優秀的父母,總能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充分利用好孩子成長中一生僅有一次的敏感期。

3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關鍵一年,他們多鼓勵孩子繪畫、編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5歲是親子關系最親昵融洽的一年,他們經常陪伴與贊美孩子;

6歲是孩子内心開始出現沖突,開始叛逆的一年,他們多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蒙台梭利博士說,兒童隻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适合的環境中;

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的發展, 并展現他内心的秘密。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就像花兒的茁壯成長,需要水、陽光和土壤。

孩子心中的秘密花園,同樣需要成人用心去呵護,去澆灌,去培養。

當你在孩子身上,傾注了陪伴、耐心和愛護,孩子自然就會回報給你一個像星星一樣的自己。

陷于教育,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成功的家庭教育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庭教育嬌慣成一個失敗的孩子。

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被父母放養長大的。

不管不問,教不出好孩子;松懈怠慢,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對于孩子來說,努力學習或許是他成長過程中某個階段最重要的責任。

對于家長來說,教育好孩子,則是終身的責任,更是任何事業都比不上的成功。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有管,有教,有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其中百封家書,記錄了傅雷和傅聰的父子情誼,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這是兒子傅聰出國留學臨行時,傅雷唯一的叮囑。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在教育界,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場演講,跨越百年依然在發揮着影響力,他便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啟超先生。

梁啟超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家中子女九人,全部被他培養成了國之棟梁。

長子梁思成是建築學的創始者,長女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小兒子梁思禮更是成為火箭專家,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

梁啟超在100多年前的一場演講中提到:

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

養定其根本智慧,保護好其自由意志,最終要讓其擁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觀,做個不惑、不懼、不憂,頂天立地的人。

正如蘇格拉底說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中的火焰。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成績,成績隻是一時的名片,而人品則是一生的盔甲。

培養出一個優秀且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忠于三觀,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眼界和胸懷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格局和遠見,決定了孩子一生所能達到的高度。

圈子不同,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就不同;格局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自然就不同。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對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和對生活的态度,反映了最真實的人品。

而孩子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模仿,進而影響他的格局形成。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心中格局的大小,決定了眼光是否長遠,眼光是否長遠又決定了事物的成敗。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擁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創造各種可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進而内心變得強大起來。

在教育孩子中,父母的大格局展現在不亂給孩子貼标簽,懂得孩子的品格教育比能力更重要。

不暴躁,面對孩子的撒潑耍賴,始終懷有一個好脾氣,溫和且堅定的堅持理性的教育原則。

不驕縱,懂得在該嚴管的時候嚴管,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該放手的時候舍得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煉。

不氣餒,堅信孩子總有閃光的地方,就像花園中的花兒一樣,花期各有各的不同。不着急,不生氣,讓孩子按照他原有的姿态緩慢成長。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人生本就應該是一個“慢”的藝術,放慢腳步,才能從容的欣賞路邊綻放的鮮花。

教育孩子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有大格局觀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從不缺席。

因為他們懂得,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真正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做父母容易,做好父母很難。

育兒路上,記住最進階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觀。

如此,才能養出一個陽光、自信、優秀的好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