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作者:新民網

備受尊敬的志願者、“團長”“總裁”……在上海戰“疫”的這一個月,生活在浦東新區金橋碧雲花園一期的新加坡人楊慧娟不停地切換着自己的角色,為社群居民的健康和“菜籃子”保駕護航。而她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着“遠親不如近鄰”的鼓舞和感動。

當“隊長”又當“團長”

平日裡,楊慧娟是熱心公益的全職義工志願者、“尤克天使”公益志願團隊的建立者,這一個月她成了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點開楊慧娟的微信頭像,一個身穿“大白”防護服、戴着口罩和手套,自信滿滿的女性形象映入眼簾。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圖說:身穿大白防護服的楊慧娟

楊慧娟的社群戰“疫”志願故事,從她所在的金橋碧雲花園一期進入封閉管理的兩天前開始書寫。

她還記得那是3月26日的晚上,社群第一次組織居民做抗原檢測。

由于事發突然、又缺人手,要為近千戶居民發放抗原檢測試劑盒,小區物業的從業人員聯系了平日裡熱心公益的楊慧娟。時間緊任務重,楊慧娟知道得發動大家的力量。“幸運的是,大家都很熱心。”大約15分鐘,楊慧娟就組織齊了人手,當上了臨時“隊長”,連夜将試劑盒發放完畢。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圖說:楊慧娟協助組織居民進行抗原檢測并做了不少資料統計工作

在那之後,上午協助社群組織居民們進行核酸或抗原檢測,負責掃核酸碼,下午當“團長”,忙着為鄰居們尋找、采購和分發靠譜的物資,成了楊慧娟這一個月來的生活常态。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圖說:楊慧娟正在為居民掃核酸碼

雖說當“團長”算得上是楊慧娟的“特長”,平常她就經常幫着鄰居們組織社群團購,但這一次大不一樣,“顧客”從平日裡的十多人增加到百餘人。

工作量翻倍,風險也在增加。楊慧娟說,随着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居民們都開始有些怕了,将每一次出門都視作一次冒險。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居民們出門領取物資的頻率、降低感染風險,楊慧娟鼓勵大家每次團購物資到貨,每個樓棟派一個代表出門領物資,大家輪流充當各自樓棟的配送員。在她看來,尤其是在疫情形勢嚴峻的當下,團隊精神很必要也很重要。

正能量不斷循環

居民們出門的頻率是降低了,可楊慧娟幾乎天天得在外面跑。

這樣的“髒活兒累活兒”,要說家人們從一開始就都支援,那顯然是不真實的。

先生忙着居家辦公,小兒子今年高中畢業,但全職媽媽楊慧娟卻冒着感染病毒的風險忙裡忙外,還顧不上家,尤其是剛開始防護裝備還不夠到位的時候,家人們自然心有怨言。

但漸漸地,楊慧娟憑着自己的一腔熱情、十足的正能量和出色的團隊組織能力博得了居民們的信任。

她也發現,當自己忙于組織大家做核酸,顧不上給家人做飯的時候,鄰居們會悄悄将熱騰騰的食物放在她的家門口,并且自發地為回不了家的物業從業人員準備餐食。“遠親不如近鄰。”楊慧娟感慨道。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圖說:鄰居們送來的食物

而她的團購配送隊伍裡面,“企業高管們成了我的配送小哥和發貨員,他們管我叫‘總裁’。”楊慧娟驕傲地說道。

幹了一個月“髒累活兒”,來自新加坡的她成為小區裡最受尊敬的人|守望在春天裡

圖說:楊慧娟與她的“配送小哥”和“發貨員”們

而家人也漸漸開始支援楊慧娟的志願工作,甚至為她出謀劃策。比如,每個樓棟派代表領團購物資以縮短物資發放所需的時間,就是楊慧娟的先生給出的金點子。

在楊慧娟看來,這次的疫情讓她有機會認識了更多不昧相逢的鄰居。而每一次在大群裡小小的求助收到來自“近鄰”們的積極回報,就像是正能量在不斷循環,鼓舞着她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小區裡有一些外籍居民将自己的離滬計劃提前了,但原計劃在8月同家人一道傳回新加坡定居的楊慧娟卻說,自己和别人不一樣,她看到是在上海多住一段時間的希望。盡管因為孩子的原因,楊慧娟最終還是得離開,但她舍不得,因為她覺得自己和她的“尤克天使”們還能為上海,為了讓這座深愛着的城市變得更好貢獻更多力量。

新民晚報記者 齊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