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稚園小朋友吃飯的規則在這裡啦!

幼稚園小朋友吃飯的規則在這裡啦!

進餐是幼稚園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環節,這也是孩子們健康的起點。為了保證這項集體活動的有序進行,提高孩子們的進餐品質,老師們要有一定的組織流程和正常要求。

一、餐前組織

01

用律動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機關進行盥洗,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裡的幼兒,另一位老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

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後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這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老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幹淨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為了減少多數幼兒的無謂等待,中間可以有目的穿插需要複習鞏固的律動。

當一組幼兒進行盥洗活動時,其餘的幼兒正在專心地做律動。盥洗回來的幼兒随時跟進,既照顧到了幼兒間盥洗時間長短的差異,又照顧到全體幼兒,沒有了無謂等待時間,孩子洗幹淨的手也不會再次污染。中間穿插的音樂律動要定時更換,也可以用手指遊戲為穿插,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02

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

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活動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長一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資訊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天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于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單,利用網絡搜尋菜肴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

色彩豔麗的圖檔,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欲。

二、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01

規範好幼兒就餐時間和就餐方法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

讓幼兒逐漸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小班幼兒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确進餐。

02

規範幼兒端飯線路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行進,但還是免不了有因端飯引起的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竅門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03

關注幼兒的進餐心理健康

在幼稚園進食中,常常聽到這樣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說話""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進食頓時嚴肅起來。

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吃飯不說話是一種美德,有利于健康。是以幼兒必須遵守這種傳統的美德,時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飯,從生理特點來看,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欲。

老師對吃的慢的幼兒的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的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于緊張狀态,影響了食欲,引起幼兒情緒的反感、緊張,造成厭食、畏食。

老師們通過觀察,會發現小班的孩子說話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飯時悄悄說話。在進餐活動中,幼兒願意互相交流或自言自語,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或破壞進食活動,個性行為就不應受到紀律的束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些小孩喜歡幹擾别的幼兒吃飯,這時老師就需要維持紀律,讓幼兒了解紀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覺遵守,并逐漸學會自控,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04

良好就餐習慣的養成

故事引導、榜樣示範法。利用幼兒喜歡聽故事、"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請吃飯幹淨整潔、動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吃飯樣子給大家看,讓幼兒明白自己動手吃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進而讓依賴性強的幼兒開始自己動手吃飯。

座位調整、小組比賽法。有的老師為了便于管理,把吃得特别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老師試着把孩子們混搭在一起,這樣,幼兒看到自己周圍的朋友吃得這麼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另外利用幼兒不服輸的個性,平時吃飯時看哪組表現更好進而得到更多獎勵,依靠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養成良好進餐習慣。通過比賽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05

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

家長對飲食往往特别關注,是以老師和保育員在分飯時,一定要做到統籌全局,公平對待。這裡的公平不是說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樣多,而是要根據每位幼兒的飯量添加适量飯菜,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吃好。特别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飯不能太多,否則會使他養成剩飯的習慣。

反之則使幼兒從自己獨立吃飯的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每位幼兒教師必修的基本功,幼兒進餐時,老師應注意到每個幼兒的進餐情況,包括速度和食量等。

不能催促幼兒,但要提醒他們時間,不能給幼兒養成偏食的習慣,不愛吃的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與個别幼兒的談話不能影響其他幼兒,讓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