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

作者:韋三水

流感、脊髓灰質炎等疾病表明,感染甚至可以在幾十年後改變生活。為什麼對 COVID-19 依舊提高警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曆史令人深思。

下面的内容來自Nature的文章《大流行病緻殘——政策制定者忽視的曆史教訓》,作者是勞拉·斯賓尼。本号釋出時有删減。

為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

長流感

考慮一下“所有流行病之母”——1918 年西班牙流感的爆發。即使在 1920 年代,科學家們也明白這種流感具有神經和其他影響。其中最臭名昭著和最受争議的——仍然——是重疊流行的嗜睡性腦炎 (EL) 或“昏睡病”。80% 的 EL 幸存者繼續發展為帕金森樣疾病。根據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傑斐遜神經科學醫院的細胞生物學家 Richard Smeyne 的說法,從未在生物學上證明流感會導緻 EL 和這種腦炎後帕金森症——至少不是在大腦中立即感染病毒的意義上死者的組織。然而,它的統計情況似乎很強大。

随後在 1957 年和 1968 年發生的兩次流感大流行的神經系統尾部不太明顯,但随後腦炎(腦部發炎)和其他情況的病例均有所增加。再一次,研究人員未能證明與早期流感感染有明确的因果關系,但已經确定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大腦并引發那裡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發炎。臨床醫生在每個流感季節之後都會看到這一點,主要是老年人中風和心髒病發作。而且流感會導緻兒童腦炎。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它可以殺人,幸存者可能會受到長期腦損傷。

流感絕不是唯一具有長期影響的傳染病。對于麻疹和肝炎等老對手來說,并發症是有據可查的——例如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和慢性肝病。

對于新疾病或舊疾病的新變異,長期影響需要時間來表征。例如,研究人員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證明了一種預感,即感染 Epstein-Barr 病毒是多發性硬化症的觸發因素。将晚期症狀與疾病的急性形式聯系起來并确定常見原因并不總是那麼容易,這是有原因的。

以埃博拉病毒為例。自 2014 年在西非爆發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認識到一種影響心髒、大腦、眼睛和關節的埃博拉病毒後綜合征。埃博拉病毒如何在如此多的器官上引起症狀尚不清楚。研究這個問題變得複雜,因為埃博拉病毒是如此緻命——殺死了大約一半的感染者——幸存者經曆了嚴重的社會恥辱。

污名可以為疾病的慢性影響蒙上一層沉默的面紗,結果它們不會滲透到公衆意識中。Jeanne Billioux 是馬裡蘭州羅克維爾的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傳染病臨床醫生,自 2015 年以來一直在關注賴比瑞亞埃博拉病毒的幸存者。她說,他們中的許多人被逐出村莊:“他們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好,但很大一部分仍然有症狀。”

脊髓灰質炎後綜合症

在病毒學家喬納斯·索爾克的脊髓灰質炎疫苗于 1955 年獲得準許之前,每年夏天席卷北美和歐洲的可怕脊髓灰質炎流行病給集體想象留下了傷痕。

幾十年後,當這些流行病的一部分幸存者複發時——估計在 20% 和 85% 之間6——他們的病情未能引起同樣程度的關注。

随着日益嚴重的呼吸和運動困難迫使人們重新依賴輔助裝置來呼吸和移動,他們的優先事項被重新排序,就像可以想象的那樣徹底。加拿大溫尼伯曼尼托巴大學的醫學人類學家和曆史學家 Joseph Kaufert 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采訪了脊髓灰質炎後綜合症患者。“當我坐在輪椅上時,我隻想呼吸,”一名男子告訴他。“那是一天的工作。”

對于考夫特來說,這些人的隐身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集體記憶的失敗。随着他們來之不易的自主權逐漸消失,他們經常聯系最初為他們治療的呼吸内科醫生。但許多人已經退休,年輕的臨床醫生表現出的興趣不大。“在過去的疾病中建立事業真的很難,”考弗特說。

回顧二十世紀,不可能忽視傳染病的疤痕效應。然而,當新冠病毒在 2019 年底出現時,即使是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未能預料到它的長期影響。

新冠的長期影響

新冠疫情是最新的提醒,即流行病在生物學、心理、經濟和社會方面都有長尾。自從在大流行 6 個月後發現 COVID-19 的持續影響以來,多個報告顯示了多達 200 種症狀,包括皮膚、大腦、心髒和腸道。其中反複出現的核心症狀包括行動不便、肺部異常、疲勞以及認知和心理健康問題。但很明顯,長期 COVID 是一系列病毒後綜合征的統稱。是以,沒有簡單的測試。診斷基于臨床症狀、既往感染 COVID-19 以及缺乏明顯的替代原因。

從一開始,醫務人員就有一種淡化長期 COVID 的趨勢。然而,決策者仍然僅根據病例、住院和死亡資料來展示遏制 COVID-19 的成本和收益。這意味着在許多國家,正在造成本可以預防或減輕的未來殘疾負擔。

2021 年 5 月,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健康經濟學家估計,COVID 引起的殘疾可能占大流行病總體健康負擔的大約 30% 。他們的嘗試是早期的,必然是有限的量化嘗試。例如,它排除了精神疾病。鑒于對長期 COVID 的累積但仍然部分了解,最近的估計表明,殘疾可能占 COVID-19 負擔的最大份額,并且可能不成比例地影響女性,尤其是那些年輕時被感染的女性。

這些估計仍然是粗略的,尤其是因為人們對 COVID-19 對兒童的長期影響知之甚少。同時, SARS-CoV-2 如何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是一個激烈争論的問題。一種理論是,SARS-CoV-2 會引發短暫的免疫反應,進而為大腦準備好以後的侮辱——遺傳或環境。

短暫性感染新冠本身是否會造成一種脆弱性,而這種脆弱性在某個時候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轉化為殘疾流行病?這是科學家們正在擔心的問題。

參考閱讀:COVID後糖尿病風險增加

同樣釋出在Nature網站上的文章顯示,一項大規模研究表明:與從未患過這種疾病的人相比,感染COVID-19 的人在一年後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即使在輕微感染後也是如此。

密蘇裡州榮民事務部 (VA) 聖路易斯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員 Ziyad Al-Aly 和流行病學家 Yan Xie 研究了超過 180,000 名在感染 COVID-19 後存活超過一個月的人的醫療記錄。他們将這些記錄與兩組的記錄進行了比較,每組包括大約 400 萬沒有感染過 SARS-CoV-2 的人。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患有 COVID-19 的人在一年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出約 40%。幾乎所有檢測到的病例都是 2 型糖尿病,并且随着 COVID-19 嚴重程度的增加,患糖尿病的機會也随之增加。

COVID-19這種流行病将留下醫療保健系統毫無準備的慢性病遺留問題。

為防失聯

請加微信

laoduoyuya

建議添加備用公衆号

weisanshuimedia

·END·

文圖版權歸著作權人,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之用

韋三水自媒體矩陣

“韋三水”是由财經作家、資深内容人和市場營銷專業人士創辦并推出的社會與财經類自媒體,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公衆号、頭條号、網易号、百家号、企鵝号與視訊号等自媒體矩陣。該矩陣除了“韋三水”公衆号、頭條号、網易号之外,還有多個公衆号,分别聚焦于精選文摘類、經濟與社會思想類、大健康類以及專業财經與商業類。

“韋三水”自媒體公衆号與頭條号閱讀量上億,其中頭條号單篇最高閱讀量500萬,公衆号單篇最高閱讀量百萬。多次獲得青雲計劃獎和月度優質賬号。

主理人韋三水出版過《誰人不識甯高甯》等八部财經著作,服務過青島啤酒、伊利集團、新奧集團、中國銀聯、大衆輝騰、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等上百個客戶。迄今為止,還形成了《搖晃的世界:曆史隐蔽的未來》《這個狗日的世界正在向惡分期付款》《咖啡館裡的病人:人生的三個斷章》《鄉村與城市的兩難與和解》等抽屜作品集。

持煙火以謀生,用寫作以長醒,保思考以獨立。一起共勉。

以文會友,歡迎掃碼加入韋三水粉絲群

申請時請備注:韋三水公号

微信号:laoduoyuya

為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

世界時局二十講連結:

為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

每一個最後的睡姿

都是一首提前為自己祭悼的

長長的詩

本文來源:Nature

文圖版權歸著作權人

如涉侵權,立即删除

嚴肅閱讀,讀懂中國

Make A China Again

為何要想方設法地避免感染新冠?大流行病緻殘

一個可能不讨好人的公号

這裡隻與常識和讀知有關

韋三水

資深媒體人、财經作家與品牌策劃人

草根詩人、連續創業者

已出版發行多部财經著作

曾先後系統性地提出

現代新國企論、未來國企分化論

所著《大國企》、《誰人不識甯高甯》等書

曾策劃與服務過多家著名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