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聚焦、突破與沉澱。

探索未來是科技公司最大的社會責任。在疫情反複與地緣政治的持續影響下,不确定性正在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嚴峻挑戰,而如何在不确定中發現确定,考驗産業智慧。

4月26日,第19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如期而至,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分别就華為未來業務布局與前瞻技術判斷展開了詳實的演講,而通過胡厚崑與周紅的主題演講,記者發現,在面向數字化與自身未來發展上,華為給出了三大關鍵詞,即聚焦、突破與沉澱。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4月26日,第19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如期而至,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分别就華為未來業務布局與前瞻技術判斷展開了殷實的演講。

聚焦:兩大主航道構築長期競争力

目前,加速數字化及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大多數國家應對疫情、增加社會韌性、促進經濟複蘇的國家戰略,與此同時,氣候與環境變化已成為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巨大挑戰,過去三年,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對華為的經營帶來了困擾,是以,聚焦數字化與低碳化,正是給華為内部的全部産品線先指明了确定的發展方向。

“華為要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兩大機遇。”胡厚崑認為,華為作為一家科技企業,這兩大趨勢既不可回避,也不可錯失,華為過去三十多年來的創新積累,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指出,華為要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兩大機遇。

長期以來,華為緻力于将ICT技術能力延伸到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通過持續創新,支撐千行百業的供應鍊數字化轉型,緩解疫情帶來的客觀困難。過去一年,華為和營運商、合作夥伴一起,在港口、制造、煤礦、鋼鐵、化工等20多個行業實踐數字化轉型更新,累計簽署了超過3000個5G行業應用商用合同。

在礦山,華為利用5G實作了井下采煤機、掘進機、運輸軌道車的遠端操控,在改善工作環境的同時,減少了勞工在井下危險環境的暴露時間,大大改善了煤礦的安全生産狀況;在面臨易燃、易爆、高溫等挑戰的化工行業,通過5G機器人巡檢、5G移動作業監控等手段對廠區的全要素進行視訊采集和全天候分析,使得安全預判效率得到巨大提升。

作為使能千行百業的關鍵技術,在雲服務上,華為雲提出一切皆服務的發展理念,并将華為公司30多年在ICT領域的技術積累轉化為各類雲服務,以雲為基礎,以AI為核心,通過雲網邊端協同,建構一個開放、立體感覺、全域協同、精确判斷和持續進化的強大的數字平台,沉澱行業知識,加速主業務流程創新,快速疊代,應對新的競争和變化。

在綠色低碳方面,數字技術是綠色發展的關鍵使能器。華為首先是圍繞ICT産業自身的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通過節能技術創新,不斷提升ICT産品的能效,打造極簡、綠色、智能的ICT基礎設施,并将ICT作為一種使能技術助力其他行業轉型更新,實作綠色發展;與此同時,華為數字能源創新融合了數字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儲能技術與熱技術,實作比特管理瓦特,助力客戶節能減排。

無疑,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使能行業轉型更新與經濟發展,不僅展現在生産效率提升與商業價值創造,更凸顯出較大社會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壁壘,華為先後成立了十五大軍團,每個團隊針對一個特定行業,在縱向上縮短管理鍊條,讓産品研發更好的響應客戶需求;橫向快速整合資源,識别關鍵業務場景,把華為和夥伴的産品以及能力,整合到一起,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可見,華為兩大主航道的明确與軍團的成立不僅保障了華為業務的連續性,在持續深入行業的同時,華為也會在解決技術問題和探索科技前沿上更加有的放矢,托起長期競争力。

突破:巴斯德模式下的技術願景

科技認知最大的障礙在于對克服既有知識的固化。長期以來,我們将科學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然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唐納德·E·司托克斯在其遺著《巴斯德象限: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一書中提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非對立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交錯融合,甚至應用研究可以啟發基礎研究,這也為華為的技術創新邏輯提供全新的思路。

“華為的基礎研究開展巴斯德模式創新,既拓展科學認知,又創造應用價值。”周紅指出,面向未來,資訊技術将以超過十年百倍的速度增長,數字化将促進人和社會加速發展,華為提出面向未來的4大科學假設與商業願景,希望與學術界和産業界一起共同探索,開展面向未來的研究。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周紅指出,華為的基礎研究開展巴斯德模式創新,既拓展科學認知,又創造應用價值。

具體來看,華為的4大科學假設包含了微觀、感覺、計算與聯接。

其中,微觀是指前沿實體學理論的探索,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創新圍觀器件、技術與方法;進而實作發明新的物質、能量與方法,分子、催化劑與器件等商業願景。

感覺是拓展感覺世界和感覺自身的能力,從接近到超越人類感覺、從替代感覺到擴充感覺、從人類感覺到機器感覺;進而實作促進身體健康、建設數字世界地商業願景。

計算是探索适應目标與環境地新的計算模式,進而實作發展高效計算架構、發明新的計算部件。

聯接是突破香農定理的假設,在有先驗知識的世界、以及更大的時空中探索資訊技術,進而實作建設全球直達的通信能力,融合現實世界與虛拟世界,使能機器無處不在的商業願景。

無疑,有了明确的科學假設創新才夠有意義。在4大科學假設的背後,華為将創新邏輯分為五大部分,假設創新、願景創新、基礎科學突破、工程技術創新與商業創新。其中越靠近前端假設、願景和基礎科學的創新,就越需要耐心。

周紅指出,如果沒有假設方向就不會有藍圖,隻能盲目摸索人雲亦雲;如果沒有願景,可能是保守的、固步自封的創新;如果沒有基礎科學的創新,就無法跳出現有認知的邊界;如果沒有工程技術的突破,就隻能做一些更好一點、更便宜一點的延長線創新;而創新的終極目标,就是要提升使用者體驗、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态,創造産業與社會價值。

沉澱:面向未來的有品質發展

未來始于假設。沒有正确的假設,就沒有正确的方向,也就沒有正确的思想、理論和戰略。事實上,客戶對華為的期望正是能持續提供有競争力的領先産品。然而,新業務需要不斷的技術突破、更多的系統創新,甚至是持續進步的理論支撐,是以,華為也通過“技術強度+人才濃度”來保證持續創新能力。

2021年,即使在營收下滑,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人民币,占銷售收入的22.4%,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于近十年的最高位。

而在人才方面,華為總結了ICT行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吸引全球優秀人才,讓世界級人才來攻克世界級難題。華為提出“讓天才成群而來”,讓專家在關鍵業務領域充分發揮作用,讓他們在科學領域“橫沖直撞”,以人才的濃度對抗技術的難度,2021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10.7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4.8%。

目前,華為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5萬餘族(超過11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華為在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和歐洲專利局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均排名第一,在美國專利商标局2021年度專利授權量位居第五。

變動總是會讓人不安。過去三年,當全世界都在關注華為會不會倒下與是否會急功近利的時候,華為顯然更懂沉澱的價值,創新是華為三十年來生存和發展的根,面對未來智能世界的機遇和挑戰,華為始終堅持研究與創新,而所沉澱和積累起來的研發能力、研發隊伍、研發平台,讓華為得以保持産品領先性與技術敏感性,這也正是華為建構長期、持續競争力的核心。

附:胡厚崑演講PPT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周紅演講PPT

喊話全球分析師:華為說了什麼?

采寫:黨博文

編輯:胡媛

指導:新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