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迎來超大融資,10億

自動駕駛迎來超大融資,10億

剛剛,騰訊、滴滴投資過的一家網約車平台又宣布融資了,然而這一次可能是因為“新故事”。

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了超10億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廣汽集團領投,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參投。

2019年年中上線,背靠大股東廣汽集團,立足大灣區,剛成立就獲得騰訊、滴滴等的10億元融資,如祺出行可謂是出道即巅峰。然而,随着網約車在資本市場上風光不再,以及疫情對網約車行業的影響,如祺出行也面臨轉型問題。

一方面如祺出行立足于穩定大灣區的網約車基本盤;另一方面,則開始朝自動駕駛計程車這個新市場發力。

2021年,是自動駕駛行業在國内的投融資高潮期。去年至今,自動駕駛賽道共發生了100多起融資事件,光是披露出來的融資額就有近600億元。從趨勢來看,該行業今年有機會在融資上再創新高。

萬億級市場,自動駕駛背後有着巨大的商業利益的想象空間。在自動駕駛大範圍商業化應用之前,似乎自動駕駛計程車便成為最有可能率先實作商業化的場景之一。這可能也是如祺這樣的擁有資料優勢的玩家,能夠再次獲得資本青睐的原因。

但對于 Robotaxi 何時能真正實作商業化這個問題,以及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産品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誰都無法給出準确的時間表。

網約車轉做Robotaxi營運平台

自動駕駛賽道再爆好消息,4月26日,如祺出行宣布完成了超10億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廣汽集團領投,小馬智行、文遠知行、SPARX、瑞盛亞洲、廣州産投集團、嶺南商旅集團、工控資本等機構參投。

引人注意的是,這是2022年國内智能網聯出行行業的首筆融資,除了大股東廣汽集團的領投,參投方還出現了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這樣的L4級自動駕駛企業的身影。

其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如祺更多的是一家網約車公司。如祺出行隸屬于廣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1689.88萬美元,是廣汽集團旗下的網際網路出行産品,2019年6月26日,如祺出行在廣州正式上線試營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向全國進行推進。

上線之初,如祺就獲得了由廣汽集團、騰訊、廣州公交集團、滴滴出行等的共同投資。據媒體報道,投資金額為10億元。

一直以來,如祺出行的核心地帶就是粵港澳等大灣區。公司背靠廣汽集團,在基礎人員和車輛設施上進行嚴格把關,為了針對地區的發展,如祺出行把目标使用者定位在了本地人。為了保證司機的專業水準,公司還成立了如祺學院,對司機進行全方位教育訓練和路試。2021年以來,如祺出行訂單合規率已經4次位列全國第一,并且在6月、7月、8月實作連續三個月穩居第一。

從網約車平台轉向自動駕駛出行資料平台,原因其實不外乎兩個方面:

一是網約車行業已經時過境遷。如果說3年前,傳統車企進軍網約車還是為自己錦上添花,如今則大不相同,由于城市規劃、監管政策、疫情等原因,共享行業的融資規模也在不斷的縮減。

二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影響。雖然背靠強大國企背景是如祺出行最明顯的優勢,但是在能量守恒定律的規律下,不可能過于順利。2020年,新冠疫情的來臨給剛成立的如祺出行帶來了新的挑戰。2020、2021年,如祺出行都沒有公開報道的融資發生,市場的寒冷可見一斑。

在過去兩年,如祺出行也做了兩件事情就解決這兩個問題。

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恢複和穩定健康出行業務的基本盤。疫情之後,如祺出行快速釋出了一個智能資料系統平台——祺立方并且更新防疫措施。如祺出行快速反映讓訂單在疫情期間也快速得到恢複。在2020年2月底,如祺出行便已經回複到了日常水準的90%。

恢複了本地的訂單量,如祺出行開始采取漣漪模式,從大灣區開始向外擴散。通過“漣漪模式”,目前已開通廣州、佛山、珠海、深圳、東莞等多個城市營運服務,在大灣區核心城市的使用者滲透率已超30%。

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出行領域講出新的“故事”。去年11月,如祺出行攜手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推出的Robotaxi亮相本屆廣州車展。如祺出行開始朝Robotaxi整個新市場發力,将推出國内出行行業首個真正全開放的Robotaxi營運平台,為産業合作方提供Robotaxi商業營運解決方案和Robotaxi車輛營運基礎設施,助力産業鍊上下遊共同加速Robotaxi商業化營運落地。

自動駕駛迎來超大融資,10億

轉型初期,如祺出行CEO蔣華向媒體表示,“Robotaxi要落地,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的,沒有商業能力的營運,也隻是‘隻開花不結果’,作為背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汽車産業叢集的智能網聯出行平台,如祺接下來的挑戰,将是為自動駕駛插上可持續、商業化的‘雙翼’”。

Robotaxi是否可以實作商業化落地,重要的是平台的營運能力,而如祺背靠廣汽,擁有海量的資料和優秀的營運平台是它的優勢。如祺的轉型顯然已經獲得了自動駕駛領域玩家的濃厚興趣,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才會出現在A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上。從新聞報道上來看,除了财務方面的投資,各方也已經與如祺進行了深入的合作。

一年吸金600億,自動駕駛開始賺錢了麼?

自動駕駛無疑是個吞金怪獸。

在這個行業裡,金錢真的就是隻一個數字而已,行業裡的頭部企業的融資基本都是以億元、十億元為機關,再小的話都掀不起水花。

據鉛筆道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圍繞着自動駕駛行業,海外資本已經砸入至少數百億美元,在國内也有超過千億人民币資本投入這個還沒有穩定的技術。

自動駕駛迎來超大融資,10億

△ 圖源:IT桔子

2021年是這個行業再國内的投融資高潮期,2021年至今,自動駕駛賽道發生了100多起融資事件,光是披露出來的融資額就有近600億元人民币。并且從趨勢來看,該行業今年有機會在融資上再創新高。

自動駕駛行業現在的處境是,燒錢但是又不缺錢,總會有人心甘情願為了“未來的船票”買單。

“萬億級市場,自動駕駛背後有着巨大的商業利益的想象空間。”多數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在這麼說。

可是即便燒完千億,“雙手離開方向盤”“開上高速,你就不用管了,可以吃着火鍋唱着歌”這些願望也沒能實作。

L4乃至更進階别的自動駕駛,不僅投入巨大,且短期内難以量産。但同時這個技術也是一個不得不投入,需要時間進行積累的領域。如今的自動駕駛場景更多還是停留在園區之中,想要上路,但技術與資料都還不足以提供支援。

靠燒錢永遠燒不出來自動駕駛的未來。如果說,在2020年,自動駕駛公司必備的核心競争力是融資。2021,從業者強調技術,使得AI晶片、車規級傳感器等呈現出多個裡程碑式的進展。那在2022年這個競争力又是什麼?

一衆從業者、投資人說:是商業化。

雖然在自動化算力、AI晶片上車、雷射雷達等方面,自動駕駛還存在各種不足,不過在2022年,各大自動駕駛企業都在注重技術更新的同時,集中發力商業化。

在商業生态中,一個“好技術”是可以轉化成“好生意”的。真實場景的應用才是讓自動駕駛證明自己的武器。 這裡的真實場景,包括能夠順利完成運輸/出行工作和能夠搭建完整的商業閉環。可自動駕駛至今沒有實作融資和造血“兩條腿”走路,所有的L4/L5自動駕駛公司都在找高頻、剛需、可量産的場景,但是沒有一家公司跑通。

“自動駕駛行業主要有三種發展模式:一是以谷歌Waymo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模式,走一步到位的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路線;另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廠商自主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自産自銷的商業模式;第三種是以通用汽車Cruise為代表的,主機廠與自動駕駛團隊合作的模式。”此前毫末智行CEO顧維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在自動駕駛大範圍商業化應用之前,自動駕駛計程車便成為最有可能率先實作商業化的場景之一。

國内也已經有了不少實踐者。

剛剛投資了如祺出行的小馬智行就是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已經獲準在廣州南沙投入100輛自動駕駛汽車提供計程車服務,期限為5年。這是國内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的計程車經營許可。

上面提到的如祺出行另外一位股東文遠知行則在2018年就和廣州的白雲出租集團組建合資公司——文遠粵行,由這家公司來營運Robotaxi服務。

還有已經取得了自動駕駛出行的商業化收費許可的百度。如今,乘客在北京亦莊或者首鋼園區内部使用度“蘿蔔快跑”叫車時,旗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就會在3~5分鐘内開到乘客面前。有使用者對鉛筆道表示,在首鋼園内,已經看到了駕駛座位上沒有安全員(副駕駛仍有從業人員)的蘿蔔快跑計程車。

……

從大衆交通入手去推廣和普及自動駕駛技術或者産品是一個不錯的點子,但顯然,這樣的速度可能對于資本和創業者所期盼的還是太慢了。如今,各大玩家手裡還有大把的錢可以繼續燒下去,但對于 Robotaxi 何時能實作商業化這個問題,以及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産品走進尋常百姓家,誰都無法給出準确的時間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