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書店|冷門考古書在這裡熱賣

央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 這幾天,中國之聲帶來特别策劃《我的書店》。

我是王娴,在北京用打車平台叫車,第一次發現目的地名字裡有錯别字,就是去人文考古書店。考古的考竟然被寫成燒烤的烤。

天還冷,早上9點不到,書店的門就打開了,正好把兩側的對聯擋住,隻露出橫批“小中見大”。店主人洪霞一直在悶頭收撿、打掃,進店轉了一圈,都沒找到她人。

洪霞:反正我一般會提前半個小時先過來,早晨先會去隔壁把一些快遞拆了。店裡還得打掃一下什麼的……昨天是因為店面的人員多,是以這些就都沒有做。那些箱子都是昨天到的書,也沒來得及拆開上架、入庫。

門口的書架邊還堆着十幾個沒拆封的快遞紙箱。剛剛過去的周末對書店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忙亂,有媒體報道了這家“冷門”書店如何曆經十年活下來,去過的讀者評價它是“小衆中的小衆”。書架都“頂天立地”,書架上的書往往比普通書店開本更大、更厚。幾排書架頂頭都挂着一幅字,中間的寫着“考古文章源自田野,琳琅滿架隻待識者。”

我的書店|冷門考古書在這裡熱賣

書架邊還堆着十幾個沒拆封的快遞紙箱(記者 王娴 攝)

隻要站定在任何一個書架前,就會明白它和其他書店的不同。

記者:我的感覺,大部分書其實都不像在日常的書店能看到的書……

洪霞:我們在擺的時候,就像器物類的大家比較直覺。不用知道這是什麼,隻看你就覺得超級漂亮,然後這塊錢币、金銀器、銅鏡整個都是在這一列,這邊可能就稍微專業一點。我們可能會稍微按朝代做區分。古代文明的,夏商周的,然後這邊是中古的,就是魏晉南北朝隋唐的,這塊可能是古代的禮儀類的,還有一個天文考古學,再就是上古神話的這些部分,這邊的三個架子,都是新到店的書……後邊的架子其實都偏人文曆史,包括後邊的衣食住行,物質文化,整個在這一片……

書架的分類标記不是數字或字母,而是《千字文》字序,洪霞說,就是因為分類太多了,字母不夠用。

被更多人知道之前,洪霞的“人文考古書店”一直人不多,她聽說我要做廣播節目,立刻說“我們這兒沒有什麼聲音!”店裡常常沒有讀者,隻有洪霞和同僚在忙。這家書店,洪霞在首都師範大學讀曆史文獻學專業時就在這兒兼職,畢業了在這裡工作,2018年索性從原店主那裡接手管起來。

我的書店|冷門考古書在這裡熱賣

店主洪霞在店内整理圖書(受訪者供圖)

收拾了一氣兒,洪霞在工作台坐下來和出版社聯絡訂書。

記者:這是準備買10本的意思嗎?為啥?

洪霞:這個書在某種情況下資料性很強,在我們家來說銷售也很好。

記者:《中原東部唐代佛堂形組合式造像塔調查》。

洪霞:對!對于一個新研究出來的書,某種情況下,大家都需要去做資料的參考,是以我就會看,這個書我們現在是進了第四次。

如果隻看公衆号的文章,“是什麼讓一家冷門考古書店活下來?”也會成為天然的疑問,但聽洪霞說幾分鐘,書店的工作邏輯就會顯而易見——專業。

洪霞長期聯系考古文博類專業出版社、對接專業讀者、線上上平台開辟專業店面。“基本上像正常合作的,比如文物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像上海古籍這些基本上都可以閉着眼睛選……”

記者: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建立了這些比較暢通的和不同出版機構的聯系管道?

洪霞: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基本上關系都挺好,他們的書目發過來,你就去看哪些你需要訂……價格高的書可能是先試一下水。什麼叫試水?我們先在微信公衆号和微網誌做一下推薦,看看這個書的銷量情況。我們前兩天推的書是“科學”的,真的挺好,很專業,但是在“圈裡”是挺好的。

我的書店|冷門考古書在這裡熱賣

書店門口的小展闆随時更新圖書資訊(記者 王娴 攝)

“圈裡”,指的是考古、文博圈,人文考古書店是“圈裡”很多人購買專業書的首選管道。合作久了,不少出版社給了人文考古書店“賬期”,相當于購書的無息貸款。老讀者們也往往是大宗采購。

洪霞:我們平時工作基本上偏溝通性質的會比較多。

記者:跟出版社包括跟讀者之類的……

洪霞:對。我們合作的學者裡邊,他會直接把我們推薦的公衆号連結轉給我,就說需要這一本。然後我就說好的。

記者:服務這麼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