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莽嶺下來,回到農家樂,正好老闆在,就詢問能不能帶我們去錫崖溝,答可以,200,黑了點,大家上了他的微面,前往錫崖溝。
錫崖溝景區位于王莽嶺景區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錫崖挂壁路被稱為世界奇觀。總面積約15平方公裡。
這是進錫崖溝路上的石柱。

自古以來,因周圍地勢險要,溝裡人幾乎于外界隔絕,60年代,他們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7.5公裡的“之”字形挂壁公路。
在隧道口停車拍照,隧道裡不準停車,不準步行。
從62年到92年,他們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為走出大山,靠自己的一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30年,用錘子、釺子,終于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7.5公裡的“之”字形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出的,此類工程奇險、艱難,在中國築路史上很少見。為了施工友善和開通後取自然光照明,挂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餘米旁開一側窗。從遠處望去,這一線側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
800裡巍巍太行中,共鑿有七條挂壁公路,其中工程量最大,曆時時間最長,也最為壯觀的,當屬錫崖溝挂壁公路。
看着這人間奇迹,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
憑着這麼一股精神,什麼艱難困苦都能克服,什麼人間奇迹都能創造。
錫崖溝村,由十七個自然村組成,200多戶人家,800多口人。他們的祖先是古代戰亂和災荒年代逃進山裡來的。這裡,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懸崖絕壁。千百年來,他們過着自生自滅的原始人一樣的生活,在溝裡開荒、種地、植樹、放牧、砍柴,俨然是一個“世外桃源”。解放後,他們也向往新生活,但閉塞的生存環境,讓他們無法擺脫困境,大批的水果爛掉了,大量的藥材漚了糞,燒了火。成群的豬羊趕不出山,人們生了急病,擡到半路就咽了氣,山外的姑娘不往裡嫁,除了換親,隻有打光棍。1962年,一位縣委副書記來這裡下鄉,騎着馬走到崖頭找不到下山的路,把馬也吓死了。回去以後,給錫崖溝撥了三千元錢,讓他們修路。從此,他們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修路裡程。
第一次在懸崖上摳出一條小道,隻能膽大的人走,他們試圖趕豬出山,結果趕了27條豬走了一裡多就摔死了13頭。
第二次,他們又換了一個方向修路,修到半途,無法前進,反而引得山上的狼進了村,被稱為“狼道”。
第三次修路,他們想鑿一個洞鑽出去,結果打了一百米,碴也不好出,煙也無法排,交通局技術員說“以你錫崖溝的條件,80年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結果這個洞變成了“羊窯”。
三起三落,錫崖溝人二十年的奮鬥與探索、是希望與失望的心靈煎熬,是汗水和着心血的揮灑與搏殺.三次築路的失敗,錫崖溝人并沒有甘心,更沒有死心。改革開放的春風又一次點燃了錫崖溝人走出大山的希望。1982年1月1日,黨支部又一次舉起了築路的旗幟。他們請來工程師,制定了“依山就勢,順崖鑿洞,天窗排渣,螺施上升”的大膽創新的築路方案。為了籌集資金,他們捧出了準備娶媳婦的積蓄,獻出了當年過門的嫁妝,捐上了備下的棺材,變賣了菲薄的财産。村委會賣掉了集體的樹木、牛羊、飼養室、連幾間辦公室也作了貸款的抵押。他們決心作一次破釜沉舟、決死一戰。他們組成了黨員攻堅隊,青年突擊隊,光棍決死隊,婦女支前隊,全村男女老少都撲在了修路上,創造了人間奇迹。
這張照片顯示的很清楚,山路從村裡過來,到了懸崖下,原先是往左邊修路,失敗了,後來,請來了工程師,才往右修通了道路。
在人們驚歎“錫崖溝精神”的同時,發現這裡還是一個神話般的世外桃源。在錫崖溝的大山谷中,從北到南分布着17個自然村。溝内阡陌縱橫,氣候涼爽,雞犬相聞,民風淳樸。清一色紅石闆壘成的屋子、籬笆牆、水辘辘、石碾子,詩一般的田園風光,清新宜人。壯美的山川與優美的曆史傳說,使人流連忘返。
大山的阻隔同時也造就了一個世外桃源,該區谷底阡陌交通,沔橋流水,田畦青翠,民風純樸,自然風光秀麗,村中有一個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垂直分開。
深邃悠長,峭壁如屏、砂岩如朱。
一股清泉從壁間飛流而下,濤聲如雷,寒氣上逼,雲霧飄渺,蔚為壯觀。
離開錫崖溝,旅館老闆把我們送到昆山隧道口,跟值班的打了個招呼,讓我們步行進去轉一圈。
往回走。
從昆山隧道出來,回旅館收拾行李去雲台山,這次旅行前,在網上查到從王莽嶺去雲台山有條近路,咨詢旅館老闆,得到确認,是從錫崖溝經天界回龍景區過去,并帶我們到路口去認路,我們從旅館出來,開到錫崖溝,在天界回龍景區大門口買好門票和停車票,驅車走回龍挂壁公路(無圖有真相)一個小時到達雲台山,當晚住雲台山下不表。(快到山下的時候,看到旁邊有條挂壁公路,不知道是哪條路)。
這樣,太行山七條挂壁路,我們坐車走了一條,步行走了一條,開車走了一條,路邊看到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