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作者:向日葵愛曆史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選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援,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并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文者後續将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劉備,是蜀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他以仁厚著稱,以光複漢室為己任,在亂世之中開創了蜀漢基業。

為此,曆史學家易中天這樣評價劉備,說劉備是一個有英雄志,有英雄氣,有英雄魂,有英雄義的蓋世英雄!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有英雄氣概的蓋世英雄,卻一生沒有重用自己麾下的虎将趙雲,始終都是将趙雲這個虎将帶在身邊,充當自己的貼身保镖。

我們都知道劉備素有慧眼識人的智慧,那麼他為什麼會放着骁勇善戰的趙雲而不用,而是将他大材小用的去充當一名貼身保镖呢?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蜀主劉備在即将臨終之前給出了答案:趙雲有三件事情辦“砸”了,不符合他的心意,因而使得趙雲一生沒有受到重用。

接下來,文者就結合文獻史料來看看趙雲到底是那三件事情辦砸了,令劉備十分不悅,以至于趙雲一生沒有得到重用!

趙雲一生辦“砸”的三件事

我們都知道趙雲是三國時期口碑最好的一位良将,也是被後世公認的一位“完美人物”。

他與劉備麾下的兩員虎将關羽,張飛并稱為“燕南三士”,他本是漢末軍閥人物公孫瓒麾下的一員偏将,在一次機緣之下與劉備相識。

二人見面之後,相談甚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等到劉備起勢的時候,趙雲就投入劉備的麾下,在往後數十年裡的戎馬歲月中,趙雲追随劉備南征北戰,開疆擴土,可謂是忠心耿耿。

但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雖然對趙雲給予了封賞,但是卻并沒有像重用關羽,張飛,黃忠等将領一樣重用趙雲,也沒有讓他獨自領兵對敵作戰,使得趙雲在劉備執政時期,并沒有得以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

而等到劉備病逝于白帝城,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之後,趙雲才得以率軍出征,被委以重任。

那麼為何劉備會這樣差別對待趙雲呢,我們首先來看看劉備與趙雲之間的對話:

劉備囑趙雲曰:“朕與卿于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負朕言。”

”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從這兩句對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将趙雲視為自己劉家的貼身保镖,希望他不僅護自己一世周全,還要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劉禅,而趙雲面對劉備的囑托,也是表達了自己願意盡忠的言語。

那麼為何劉備要讓趙雲做他劉家一輩子的貼身保镖呢?難道是因為趙雲的能力有限,隻适合充當一名貼身保镖嗎?

而答案顯而易見,并非趙雲的能力有限,而是因為趙雲在劉備在世時,辦“砸”了三件事情,惹得劉備不悅。

這三件事情分别是趙雲千裡單騎救少主,放孫夫人回東吳,強烈反對劉備出兵東吳。

趙雲千裡單騎救少主的故事,後世耳熟能詳,這件事情看似趙雲十分忠義,但卻陷劉備于危難之間。

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南下荊州,劉備見強兵壓境,無力抵抗,不戰而走,而曹操則是派遣騎兵在後追趕。

面對這危機的局面,劉備丢下了老婆和孩子,帶着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本身作為趙雲來說,他的任務就是護衛劉備的周全。

但是趙雲卻自作主張去尋找劉備的老婆和孩子,這就使得劉備身邊的護衛工作出現“真空”,陷于危難之間。

雖然說趙雲最終救回了幼主劉禅,也救回了甘夫人,但是劉備卻并不高興,畢竟他個人的安危問題是要大于老婆和孩子的,這從他逃跑時,舍棄老婆和孩子就可以看出,是以雖然說趙雲千裡單騎救少主,但是劉備并不感恩于他。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說完第一件事情,再來說說第二件事情放孫夫人回東吳。

公元209年,吳主孫權為了牽制劉備,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而她的妹妹,也就是後世尊稱的孫夫人。

孫夫人自幼習得一身武藝,為人十分驕橫,使得劉備對她十分的敬畏,劉備率軍入主益州後,吳主孫權悄悄派了大批舟船要接孫夫人回去,并且讓孫夫人将年幼的劉禅一并帶走,以後好用劉禅來制約劉備。

而這個事情最終敗露,被趙雲等将領提前知曉,趙雲乘戰船帶着兵士長江截住東吳船隊,雖然說趙雲最終奪回了劉禅,卻沒有攔下孫夫人,使得劉備再一次失去了正妻,不得不通過改娶吳懿之妹為正室,來解決自己的“空巢”危機。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劉備建立政權後,對于關羽,張飛,黃忠等将領都是予以重用,讓這些将領獨當一面,而趙雲則始終都是扮演着一個“侍衛長”的身份,伴随劉備的左右,并沒有得到任何重用。

說完了第二件辦“砸”的事情,我們再來說說第三件事情,強烈反對劉備出兵東吳的事情。

公元221年,劉備為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欲率舉國之兵來讨伐東吳,趙雲見此情形,當即對劉備進言上谏道:

陛下,現如今的國賊是北方的曹操,并不是江東孫權,隻要我們擊敗曹魏,江東孫權自然會臣服,我們如果要先打東吳,必定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戰争一旦開始,便無法停止,是以伐吳并非上策。

但是劉備報仇心切,覺得趙雲并沒有站在他的位置上去看整個事态的發展,是以對趙雲的勸解,内心是忿忿不平的,是以拒絕了趙雲的相勸,執意率軍進攻東吳。

而這次進攻東吳的戰争中,劉備并沒有帶趙雲這位能征善戰的勇将參與到這場戰事之中,而是将他留在了大學營,從這一點來說,劉備已經對趙雲不再信任,對他産生了厭惡之心,甯願啟用小将,也不用趙雲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将。

等到劉備兵敗夷陵,率軍退至白帝城後,劉備在托孤之時,對諸葛亮這些老臣都有所安排,唯獨沒對趙雲這位起家之臣進行安排,這就說明了趙雲在劉備心裡已經沒有了位置。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我們綜合以上的三件事情,就能夠得出劉備在世時,為什麼對于趙雲這位起家之臣沒有重用的緣由。

而這三件事情,也是趙雲在劉備麾下為将時,辦得“砸”的第三件事情。

劉備死後,趙雲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尖刀”

劉備病逝于白帝城後,作為蜀軍老将的趙雲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尖刀”,在北伐戰中,趙雲率軍面對多次劣勢,急中生智,使得蜀軍擺脫了困局,諸葛亮為此多次當着衆将的面,對趙雲進行了稱贊,而趙雲充分展現了一個老将的價值,在蜀軍中起了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祁山戰場上,蜀軍将領馬谡違背諸葛亮的軍令,在街亭排兵布陣之時,擅自主張,被曹魏大将率軍圍擊,最終兵敗街亭,使得諸葛亮的這次北伐大局功敗垂成,不得不率軍回撤。

率軍回撤之際,趙雲親自引兵壓陣,使得張郃不敢率軍來襲,同時,趙雲在引兵撤退之時,親自督軍,引領大軍編制整齊如一退回益州。

從公元227年到公元229年,趙雲成為了諸葛亮倚重的軍事将領,無論是在北擊曹魏,還是扼守一方,都将這些軍務處理的是遊刃有餘。

劉備一生沒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他為什麼:有三件事辦“砸”了

諸葛亮曾想在後續的北伐戰中,繼續讓趙雲充當北伐的“尖刀”,但無奈趙雲已經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很快就病逝了。

趙雲病逝後,蜀主劉禅當即下诏,诏書中這樣寫道:趙雲當年追随先帝,功績卓著。當時我尚且年幼,曆經艱險,依靠趙雲将軍的無比忠誠,這才平安度過重大危難。

诏書中,蜀主劉禅首先對趙雲的為人,以及功績進行了肯定,然後講述了自己與趙雲之間的君臣之情,講述二人之間的故事,借此來稱贊趙雲。

後續,蜀主劉禅為了表彰趙雲的功績,将趙雲的兩個兒子都委以重任,将趙雲的長子封為虎贲中郎督,将趙雲的小兒子趙廣封為牙門将,以示尊崇!

“生子當如孫仲謀,做人當做趙子龍”,雖然說趙雲在劉備在世時,始終都沒有像關羽,張飛這些将領一樣,受到重用,能夠扼守一方,獨擋一面。

但是趙雲作為劉備的起家之家,能夠在亂世之中善始善終,這相較于關羽,張飛這些将領的結局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