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對國産劇來說,好久都沒有這樣的現象了:兩撥立場鮮明的觀衆,在評論區吵翻了天。有人占領高地,大喊它“販賣焦慮”,也有人代入自己,表示故事本身“無比真實”。什麼劇?——《親愛的小孩》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目前該劇豆瓣評分8.0,口碑還有繼續飙升的希望。它的厲害之處在于,作為國産現實主義作品,它幾乎囊括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所有角色和事件。婚姻職場、倫理道德、精神壓力、社會輿論、愛情出軌……每個人都能在故事找到自己。而這所有的一切,又因為生孩子,把老、中、青三代人的種種串聯到了一起。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生娃似乎讓已婚已育的人“不忍回憶”那些帶娃的不堪,讓未婚未育的人開始恐婚恐育,而早就抱孫子的老一代人,則可以順理成章帶入自己拉扯幾個孩子長大的經曆,雲淡風輕地來一句“現在的年輕人就是矯情。”

可《親愛的小孩》真就僅僅是這麼簡單地講述“生娃”這件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順理成章的事嗎?當然不是,能掀起這麼巨大的讨論,除了劇本身精良的制作和品質外,它也埋下了三個當代社會最值得深挖的問題。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家庭倫理劇中看到了懸疑氣質,隻有看懂這三個問題,才能真正看懂這部《親愛的小孩》。

問題一:方一諾和肖路的離婚,是因為孩子嗎?

方一諾(任素汐 飾)和肖路(秦昊 飾)本是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肖路會在晚上加完班後,跑大老遠去給方一諾買一碗她饞的面,因為孕期忌口,他還會先吃掉有辣椒的那碗。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對待妻子,他一直溫聲細氣,從不發火。從早工作到晚,肖路也默默承擔着家庭的經濟重任。怕給妻子炖湯的王八被蚊子咬死,他甚至能細心到給王八點蚊香。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誠然,肖路不是個壞男人,更不是渣男。再看方一諾,有女孩子都羨慕的國文老師工作。跟老公感情也很好,時常抖包袱,開玩笑。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不僅如此,方一諾也很堅強和獨立,課堂上羊水破了,一句“我先去生個孩子,你們老實點”,透着大女主氣質。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這麼恩愛的一對夫妻,在劇集開始的時候,怎麼都想不到他們會走到離婚的十字路口。

明面上的導火索,是因為孩子的出生與他們當初預想的完全不同。他們以為自己做好了所有準備,但根本沒有。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方一諾還沒進産房,就“怕”了。為了孩子好,她堅持要順産,可進了産房,發現并不是那麼回事,“天哪,這也太疼了。”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平時悉心呵護妻子的丈夫肖路,到關鍵時刻卻掉了鍊子。媳婦住進了醫院,他半夜還喝着啤酒看着球,錯過了孩子的出生。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到了醫院,為了給母親送胎盤,在産房外守了半天,活像個傻子,家醜都傳到了護士嘴裡。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生完孩子,問題更多。千挑萬選的月嫂臨時跑路。方一諾母親當了一輩子勞模,還有兩年退休,不能在此時打退堂鼓。肖路的母親要照顧啃老的小叔子,也脫不開身。催生的雙方父母此時沒一個能幫上忙。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于是這對新手爸媽,陷入了因孩子而造成的生活崩塌中。做老師的方一諾很嚴謹,信奉科學育兒,道理一套一套,可過猶不及,在無意識中陷入了過分緊張的怪圈。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新生兒黃疸發燒,頭疼腦熱,漏尿紅屁屁,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方一諾看來,這讓她心急火燎,瀕臨崩潰。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肖路白天要上班,晚上三番五次被妻子喊醒,休息不好,精神焦慮,壓力驟增。更可怕的是,因為将全部精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方一諾忽視了夫妻感情,無視肖路的情感需求,任何問題都“冷處理”解決,這無疑更讓沖突加劇,也讓最終的離婚順理成章。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不過他們的婚姻問題,僅僅是因為一個孩子的出生嗎?顯然也不是。孩子隻是導火索,并不是問題的根源。用方一諾的話說,即便沒有朱珠(第三者)他們也會離婚。

因為他們性格不同,三觀不合,需求錯位,可以說他們的婚姻裡隻有愛情,其他什麼都沒有。肖路從小家境不好,肖母将他們兄弟倆拉扯大,最缺的就是錢,這在肖路的生命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是以在肖路的世界裡,錢是最重要的,他性格大大咧咧,經常在無意識中提及金錢,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方一諾不同,她家雙職工,從小家境不算優渥,但也不缺錢。她謹小慎微,理性至上,對她來說,需要的是安全感,是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在需要時随時可以出現的人。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但肖路卻偏偏滿足不了她的這些精神需求。生産的時候他錯過了,孩子生病他沒接到電話,重要的時刻一個接一個錯過,也意味着他們的婚姻走向了終點。他們婚姻悲劇的根本原因,不是生育,不是孩子,而是他們最初在一起的動因,隻有單薄的,無法承擔現實壓力的純粹愛情。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愛情是很美,愛情的力量也很大,它可以無視年齡,家境、國别甚至性别,但就是無法戰勝雞毛蒜皮和雞零狗碎的小事。這是愛情的弱點,也是他們婚姻真正的悲劇。

問題二:三位母親,誰有問題?

有孩子自然有母親,《親愛的小孩》給我們展示了社會上最經典的母親群像。年輕母親的代表自然是方一諾。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方一諾最能激起觀劇年輕群體共鳴,尤其是已婚已育新手媽媽們的共鳴。一朝生産,十級疼痛,讓她們的身份從“仙女”徹底轉變為“母親”,這不僅僅是身份的轉換,更是人生的巨變。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母親,是一個需要自學,無法經過教育訓練的“職業”,在成才過程中,每個新手媽媽都要經曆煎熬。方一諾也是如此。為了孩子,她咬咬牙千挑萬選請來了月嫂,半夜頻繁起床喂奶。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她因為小嬰兒的啼哭而情緒崩潰,也因為月嫂的不負責而滿腹牢騷。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為了看孩子,她甚至開發出了偵探技能,不是半夜聞奶瓶,就是望遠鏡觀察。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甚至在離婚後和謝天華結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隻是因為孩子需要父親。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方一諾當然沒有錯,母親有為孩子付出,甚至将孩子淩駕于一切,放在首位的權利和自由。隻是看完這部劇,我們自然會有一個更深的思考:這種自我失位的母親,對家庭,對孩子,對丈夫是否公平?

第二位母親與方一諾完全相反,是李勤勤扮演的肖路母親,高彩屏。高彩屏大大咧咧,出場的時候極不讨喜,嘴裡來啥說啥。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生活習慣不好,不拘小節,剛進家門的時候行李撞了方一諾一個趔趄,不換鞋就踩在人家的地毯上。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但了解她年輕時的故事,我們會發現這是劇中形象最飽滿生動的母親,沒有之一。肖路和肖旭靠她一手帶大,但她從不會刻意放大自己的情緒。因為自身經曆的原因,她有時候會将年輕媳婦的哀怨歸結為“矯情”。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但在大是大非上,她從不偏袒兒子,而是始終站在“理”一邊。兒媳婦讓她戒煙,雖然煙瘾很大,但她還是下決心戒掉。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兒子出軌,她不僅帶着兒子親自去給親家賠禮道歉,還專門從鄉下炖了土雞湯,做了許多方一諾最喜歡的辣椒蘿蔔,風塵仆仆地來訴說衷腸。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自始至終,她都沒有勸方一諾複婚,在為人處世方面,高彩屏有來自市井和煙火氣裡的人生智慧。

第三位母親是方一諾的母親,由嶽紅扮演。方母的性格與方一諾很像,理性大過感性,自認為從小對方一諾進行了良好的教育,卻又時時刻刻透露出言行不一的沖突。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産房生産,方一諾覺得耽擱了老公的工作,讓他先回去,方母進來就是一頓數落。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打疫苗的時候,三個大人照看一個孩子忙成一團,方母也是張嘴就罵。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等到肖路出軌,她作為方一諾的母親,竟然勸女兒複婚。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在三位母親裡,方母給人的感覺一直是高高在上,自己雖然做得不好,但卻喜歡指責别人,人際交往的時候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更成了女兒和肖路之間的絆腳石。

這三位母親,也幾乎概括了現實生活裡大部分母親的特點。《親愛的小孩》之是以将她們放在一起,并不僅僅是戲劇沖突的内在需要,而是大多數普通家庭,都要經曆媳婦,婆婆,嶽母三者關系的沖突與和解。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她們的做法,當然沒有誰對誰錯,都跟自身經曆和個人性格息息相關。她們都是真實且複雜的普通人,在互相碰撞中不斷加深着彼此的了解,最終找到家庭關系裡那個隐秘且脆弱的平衡點。三個母親加起來,是這部劇最大的真實。

問題三:通過生孩子來救孩子,對嗎?

劇情的後半段,波瀾再起,方一諾的女兒禾禾因為生病,急需救命。而醫生建議的最好方法,就是再生一個孩子,用新生兒的臍帶血,去拯救禾禾。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這顯然陷入了懸疑片常用的一種套路,叫“道德困境”。就是說,無論如何選擇,結果都是壞的。一般我們做選擇,如果一個是好的結果,一個是壞的結果,顯然選擇好的就是了,這沒有任何争議。

但如果結果隻有壞和更壞,怎麼選?這也是《親愛的小孩》抛出的,關于人性和倫理的最大問題。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從淺層來說,前夫和前妻要在合法,并且合乎倫理的情況下通過“身體力行”再生孩子,需要承擔的是兩個新組建家庭的徹底破裂。而他們的婚姻關系已經破裂過一次,不可能再完全修複,這會讓三個家庭同時陷入情感和倫理危機。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從深層來說,禾禾的生命固然需要不顧一切地去拯救。但那個以挽救他人的生命為唯一意義,通過已經離婚的父母降臨到這個世界的小生命,是不是從某種意義上就變成了一個“工具人”。

他(她)出生的全部原因是姐姐的生命,那麼他(她)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長大後到底應該如何自處?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的關系,這顯然是社會學家的邏輯,在已為人母的方一諾眼裡,這種邏輯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内。摒棄一切,無視一切,隻要救孩子,這是隻屬于一個母親的邏輯。

暴走媽媽割肝救兒,唐縣母親割皮救子,為救孩子跳下懸崖,擡起汽車……關于母愛犧牲和奇迹的真實事迹,在現實中數不勝數。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在這些真實面前,方一諾的“強盜邏輯”似乎更能站得住腳。因為隻有這樣,母親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也隻有這樣,才有身為人母,為母則剛的偉大和堅強。

事實上,母愛不需要人和事作為解釋和注腳,也難以在道德困境中權衡感性和理性的因素。孩子的生命,就隻關乎生命,無關乎利弊,這也是看《親愛的小孩》後,我們都應該了解的母性哲學。

沒想到我從家庭劇《親愛的小孩》中,挖出了婚姻生活裡的“懸疑氣質”

任何對于這一行為合理性的讨論,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事情沒有發生在讨論者身上。但我确信,假如類似事件真的發生,會有多少人采用方一諾的做法呢?畢竟,母親的堅強,不該被質疑,而母愛的力量,也不該被懷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