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作者:上觀新聞

這兩天,一篇《你好,滬上百合!》在寶山區大場鎮上海濱江公園壹号小區居民的朋友圈刷了屏。

撰文的爺叔名叫袁長湧,和老伴兩人租住在此。本輪疫情發生後,物業公司的從業人員堅守崗位,承擔起了組織核酸采樣、抗原檢測、運送快遞物資、上門收運垃圾等工作的重任,住戶與從業人員的聯系較往日也緊密了許多。感慨于這段特殊時期的相處,袁先生寫下了這篇文章,記錄了物業服務中心管家百合真心待人、為居民服務解憂的點滴,為城市中像百合一樣的最平凡、最偉大的勞動者點贊。

記者聯系到了文章的主人公百合,她的真名叫何芳。一個多月前才入行的她,沒有想到挑戰來得那麼快。盡管工作辛苦,身體勞累,但她講述時還是聲音輕柔、語氣平和,令人倍感親切。何芳覺得,在這個有愛的社群與溫暖的團隊并肩作戰,明天一定會更好。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今年37歲,原本在廣告公司上班。因為孩子年齡很小,隻有一歲多,我想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不在通勤上浪費太多時間,就開始物色家門口的工作機會。正好我們一家租住在這個小區,看到物業服務中心招聘,我便應聘成為一名管家。為了友善記憶,管家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工作名,我是百合,另外還有紅楓、杜鵑、銀杏等。

管家是面對小區住戶的一扇視窗,連同領班在内一共有8個人,劃分服務片區,每個人對接百餘戶家庭。疫情發生前,我們的工作主要是組織帶動工程部、保潔部的同僚,每天巡查樓層衛生狀況、聯系跟進住戶家的報修維修情況。社群封控之後,要幹的事情自然是多了許多。好在我們經理3月底當機立斷,把60多名員工都留在了小區内,確定人手充足,即使業主足不出戶,日常生活也能夠得到保障。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小區業主也有組成志願者團隊,但為了安全起見,快遞物資統一由我們物業人員來配送。小區21棟樓,2800多名住戶,每天的快遞量确實不小。因為沒有經驗,頭幾天大家有些不太适應,早上五點多就要起來,穿好防護服待命,一直幹到晚上十一點多。有時正吃着飯呢,業主的消息來了,說是牛奶、肉、速凍食品到了,怕放久了太陽底下會曬壞或是被雨淋壞了,我們也不敢耽擱,馬上去送。有的送慢了,業主會來催促,有的送丢了,還要到處找,身心都受到考驗,真的很累。我也見過有同僚一時繃不住,哭了,哭完擦掉眼淚還是繼續堅持。

最開始的幾天真的是蠻幹、苦幹,後面就慢慢好了,上司的安排更加合理,大家也有了頭緒。送東西的時候,我們會特别關注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他們其實吃得不多,但是比較需要綠葉菜,又不會在網上買,我們就幫忙問問其他住戶有沒有買多的可以勻一勻。做核酸的時候遇到業主,就問問他們家裡油鹽醬醋還夠不夠,需不需要幫忙。個别業主房子正在裝修,裝修勞工也被封在小區,房子裡沒有冰箱,他們也不會網購,同僚們知道以後都很熱心,從本就不太夠的便當裡省出幾份來給他們吃。後來買東西稍微友善些了,就幫師傅們把菜買好送過去,讓他們自己燒來吃。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我本身就住在小區裡,還能回家,算是幸運的。絕大部分同僚,包括上司,都是睡在辦公室裡或是在地下車庫打地鋪。吃飯大家也不挑,能吃飽就好。因為很多同僚都是年輕的小夥,幹的又是體力活,政府發的便當其實一份都吃不太飽,上司心疼我們,就會給我們再買點菜煮面條、煮點飯加餐。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很多業主擔心我們吃不好,變着花樣投喂了很多美食,讓我們很感動。這段時間,小區裡有一個做菜出了名好吃的業主,基本上每天都會給我們燒一鍋菜。他很年輕,隻有二十多歲,一個人住,每天快到飯點了就發資訊,讓我們拿個鍋到他家裝菜,有時候是黃焖雞、大盤雞,昨天晚上是蘿蔔炖牛腩,味道都很好。我們看他平時快遞也不多,擔心他把菜都給我們吃了、自己沒得吃,就問要不要買些菜給他,他就說“不需要”。有的業主會送來自己做的包子,一送就是二三十個,有肉的、有素的。還有的業主心靈手巧,會烤曲奇、桃酥、蛋糕給我們吃。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之前還發生了一件讓我特别感動的事情。那天我正組織業主做核酸,我媽帶着小朋友在家。她想給門口消消毒,就把門關上了,小朋友想開門,沒想到一下子把門給反鎖了,急得直哭。我媽也急了,手機也沒帶,借了鄰居的手機給我打電話,但我在核酸現場沒有辦法,隻能向工程部同僚求助。他二話沒說就往我家趕,上司也趕緊安排同僚把防護服準備好,讓他馬上穿好進樓檢視情況。我家住3樓,同僚最後從4樓業主家跳進去開了門,我的心才放下。我原本已經做好最壞打算,請人來破門,但這個過程肯定要很長時間,小朋友會很害怕。真的多虧了大家的愛心接力,在最短時間裡幫我們解決了這件急事。

袁先生把我寫進文章裡,我挺意外的。之前給他家送東西,我都穿着防護服,不會和他直接接觸,東西放到門口、拍好照片傳給他就走了,我們熟悉的可能隻是彼此的聲音。有一天我穿着工作服和他打了招呼,他一下還沒認出我,問了句“你認識我呀”,我便告訴他“我是百合”,他就笑了。

爺叔發文點贊“滬上百合”小區刷屏,見到人時卻沒認出來……

文末附上《你好,滬上百合!》原文:

我租住的上海濱江公園壹号,小區面積不大,大約20多棟樓,位于祁連山路與塘祁路的交叉口。小區北門正對蘊藻浜,河邊還有一個祁連公園,環境還不錯。去年初,我們老兩口租住在這兒。

百合是杭州濱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公園壹号服務中心的管家。我估計,這個物業公司的上司一定是一個極有才情的人,為他們公司的物業服務人員起了百合、銀杏等這樣的名字,既新鮮又親切。本來我們與她們應該沒什麼交集,最多也就是點點頭而已。

可一場疫情,讓所有的都離開了原來的軌道,百合她們所在的物業,擔子陡然重了起來。她們身穿白色防護服,維持秩序核酸檢測,把物資送到樓道,逐戶送抗原測試盒,每天上門收垃圾等等。所有這些,讓我們住戶與物業服務人員的聯系緊密了起來。

我不知道百合的具體職責,大概是負責幾幢樓宇的物業主管。疫情來襲,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人們疑慮、困惑、困難也多了起來,她們的工作量激增。為友善服務,她将她負責的樓宇各自建了一個微信群,大凡團購網購、物資配送、禮包發放等,足不出戶的居民都會咨詢她或請她幫忙。

我們屬寶山區大場鎮,是此次疫情的重點地區,原定浦西4月1号至4月5号日封閉,但到5号之後仍未解封,可我家隻準備了少量的蔬菜。眼看解封無望,又不知道如何網購、團購。百合在微信群裡說,大家有什麼困難,可以找她幫忙。我想當然地認為,她就是團長帶貨的。是以,就非常認真地在群裡向她訂購一點豬肉,并且還打電話予以落實。當時,群裡就我一個人向她訂貨,我還詫異,怎麼所有人的準備都比我們充分?過了兩三天,她給我們送來了豬肉和排骨,并一直送到我家的門口。原來,她知道我們不會網購、團購,就請買到肉的54号樓道的鄰居勻了一些給我們。知道原委後,我和老伴非常感動。至今,我們的付款她也不肯收,說是等疫情過後再說,還說困難時期,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語言樸實無華,真情流露。後來,我努力學習網購、團購買菜,以後就不會再鬧笑話了。

我不知道百合的具體職務,隻知道問她什麼,她都會耐心地回答。居家封閉,最關心的莫過這麼幾件事:第一件是采購的物品何時到家。不管你什麼時候問,她總是細心地聽你講,然後告訴你别急,她會幫你找,如果東西在北門了,她會關照她在北門工作的同僚幫你找出,盡快送來;如果物品就在樓棟下,她會抽空幫你送到門口,并發微信通知你取回。在封控之後,這類事最多、最雜,她總是不厭其煩,耐心解決。另一件就是何時解封了。當有人打電話問她何時解封時,她總是笑眯眯地回答:我不知道。是啊,她怎麼知道何時解封?我們當然了解她。

我不知道百合的具體相貌,隻是在下樓做核酸時見到她穿着防護服忙碌的身影,那一身大白形象頗像盛開的百合花。雖然不知道她長得是什麼樣子,但我猜想,應該是很美麗的。這種美麗,源于她優雅的語言和服務的細心;這種美麗,源于她較高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其實,像百合這樣的普通勞動者,濱江物業公司還有很多。而本山大叔在多年前就告訴我們,勞動者是最美的!是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百合以及她的同僚,以及所有勞動者是最美麗的!在大疫目前的上海,維系整個城市運轉的,不是所謂的明星、偶像,而是最平凡、最偉大的勞動者!

眼下,病毒還在肆虐,疫情還未控制,百合以及她的同行們,還要繼續努力和付出,疫情不止,奮鬥不息!

向戰鬥在抗疫一線的普通勞動者緻敬!

欄目主編:周楠 題圖來源:濱江物業

來源:作者: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