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夫妻,是一種特殊的關系,他将兩個毫無關系的兩個人以婚姻關系連接配接在一起。
有的是處于愛情,有的卻是處于現實壓力,而不得不結婚。
在這種關系下,有的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是令人豔羨的關系。可是有的人卻在婚姻關系以壓榨對方為快樂,甚至沒有起碼的尊重。

餘秀華就是處在這樣的婚姻關系中,她不美,她從母胎留下的毛病,讓她的前半生都在别人的嘲笑中度過。
在她的婚姻中,更是如此,那一層脆弱的關系,在她的眼裡不僅不是幸福,更是災難。
于是在她得知可以脫離這段關系時,她毅然決然地脫離。
可是這樣的她卻成了别人口裡的抛夫棄子。對此,她毅然對外界說:我有錢了,就應該養活他?
餘秀華出生于20世紀七十年代的湖北鐘祥市的一個小村落,因為在她出生時母親難産,導緻她一出生就因為缺氧而導緻腦癱,而且行動不便。
因為這些缺陷,餘秀華直到六歲的時候,才學會走路,在那之前,她的活動都是通過爬來爬去完成的。
為此她的家人為她做了學步車,不過沒有什麼作用,又換成了拐杖,才勉勉強強學會了行走。
而這些怪異,讓她在同齡人之間,受到了很強的排擠和欺負。
小孩子的喜與不喜是很直接的,他不懂什麼道德修養,他隻知道不喜歡就讨厭,這讓年幼的餘秀華的生活很坎坷。
餘秀華從母胎帶出來的毛病,讓她成了别人欺淩嘲笑的對象,為了疏解内心的郁悶,她将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文學熱愛上。
她喜歡詩詞,能帶給她現實生活中無法體會到的情感,可是她做出來的詩詞,卻因為她的外表而受到了同等的嘲笑。
她的一位老師對于她寫的詩詞,隻發表了“字寫得太醜”。不過萬幸的是,這些都沒有打消餘秀華對寫詩的熱情。
餘秀華的學校生活隻到了高中,高中結束以後,她便賦閑在家。
因為餘秀華身體上的殘缺,導緻她的家人很擔心她的生活,為了讓他們的女兒有人照顧,家人為餘秀華安排好了婚姻。
對方是一個四川的流浪漢,一直居無定所,而與餘秀華的婚姻可以讓他有瓦遮頭,這對流浪漢無疑是筆好買賣,但是他卻也瞧不上餘秀華。
而餘秀華一直在壓抑的環境中長大,一直對于美好的愛情十分憧憬,家人的這一安排無疑是把她的夢想打碎,且放在地上踩。
可是餘秀華又無比悲哀地發現,現實就是如此,生活中沒有出現她的白馬王子,有的隻是一事無成的流浪漢。
流浪漢在結婚後,并沒有盡到自己丈夫的義務,而是對餘秀華非常看不上。
雖然是入贅,但是他對于餘秀華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對于這個妻子,他與一般人一樣,用異樣的眼光,看餘秀華歪嘴的樣子,和走路的歪歪扭扭,這一場婚姻隻是讓他不必風餐露宿的工具而已。
家庭的冷暴力,并沒有打消餘秀華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可能是一開始就沒有希望,是以也不會有失望。
餘秀華和她的丈夫婚後育有一子,看着孩子有看着辛苦經營多年的家庭,餘秀華默默忍受着來自丈夫的歧視,而有一件事卻讓餘秀華對于丈夫涼了心。
因為不想在家裡見到妻子,婚後尹世平去了外地打工,突然有一天他通知餘秀華,說要帶她進城。
以為終于等到美好幸福的餘秀華沒有懷疑,興高采烈地去了丈夫的住處,可是等來的卻是丈夫讓自己去用身體攔車,追要丈夫被拖欠的工資。
尹世平當時被拖欠工資,可是自己又沒有膽量用自己的命去拼,于是當時的他馬上就想到在老家那個被自己歧視的可有可無的妻子。
何其諷刺,自己不肯以命相拼的事情,卻要拿自己的妻子的血肉之軀作為賭注。
餘秀華自此看清了丈夫自私自利的真面目,也對這段一開始就沒抱希望的婚姻寒了心。
這些在生活中苦痛的經曆,造就了餘秀華在詩詞上獨特的領悟與感受。她将自己全身心地封閉在詩歌裡面,讓自己逃避現實生活。
那些在生活中找不到人訴說的情感,也都被餘秀華放在詩詞裡面,是以她寫的詩感情充沛,很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鳴。
餘秀華從十二歲開始寫詩,她愛極了那個美好的詩詞世界,在這個世界沒有嘲笑沒有歧視。
她沒有一昧的在詩詞中訴苦,而是将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關于愛情,關于親情,關于對生活的感悟等等。
許多著名的詩人,都覺得餘秀華的詩詞起點很高,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将當時社會的底層女性的生存之痛,表達得淋漓盡緻。
餘秀華的堅持表現在寫詩上面,整整幾十年,她從未想過放棄。
餘秀華的詩詞中最多的就是在描述愛,她那種在泥濘中掙紮,卻不斷向着光明前行的精神讓人不得不佩服。
是金子總會發光,餘秀華的光再也不被她的外表所遮蓋,她的文采讓人欽佩,她的詩詞一首首被人們傳閱且稱贊,她的經曆讓很多人都驚歎不已,也贊歎不已。
在寫詩上,餘秀華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不僅在名氣上她被許多文人認識,而且寫詩也為她帶來了衣食無憂的收入,她終于不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發愁。
随着接觸越來越大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餘秀華也知道了那段失敗的婚姻關系,還可以通過離婚解決。
她不用依靠那個瞧不起自己的男人活最後的下半生,而在婚姻生活中的冷暴力,也讓她與離婚無異。
對愛情十分憧憬的她不願與那個不愛自己的人度過餘生,于是她毅然選擇了離婚。
在當初的社會環境下,會有的人拿傳統的思想去抨擊她,認為她在富貴以後就不認自己的丈夫與孩子大逆不道。
可是隻有餘秀華自己清楚,自己的選擇是無比正确的,她的丈夫沒有盡過丈夫的責任,“君若無情她便休”,這段非自由戀愛也确實該結束了。
而兩人的兒子,餘秀華并沒有抛棄,她當然不可能不顧自己含辛茹苦照顧大的孩子,那些說她抛夫棄子,不過是些還沒了解事情真相,就随意诋毀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