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估計每個廣告人,都曾在日出日落時想過:不幹廣告,我能做什麼?

在我看來,學美術出身的廣告人,本身具備一定審美,加上廣告界多年厮殺鍛煉出來的腦洞和毅力,倘若跨界創業幹點事基本都會是有一定水準和高度,比如搞攝影、開餐廳、書店、咖啡廳。當然,還有一種廣告人,回歸藝術初心,追逐藝術的熱烈與生命的平靜。

這次,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前廣告人,就是後面這類人,如今寫字、畫畫、制硯、造壺,醉心中國文化。

半屋,原名馮大鵬。吉林伊通人,從事藝術創作、自由撰稿人、漢儀字庫簽約創作人、北京紅與火創意合夥人。

作品錄入“六合雅集“書畫聯展/“以夢為馬”中國畫邀請展/《水雲涵贲當代文士情抒芹洋 》(黑龍江出版社)/《邊緣表達》序文(雲南美術出版社)/《放飯集》序文(山東文藝出版社)/“典古為新首屆壺中天地紫砂茶器創新設計作品展”等。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馮大鵬本人

大鵬自述:

“時間倒退到一九九九年,我初做廣告時。那時幸運的我,靠撿拾到的一張老莫的名片以及自己的一張嘴皮子、幾頁畫稿子,進入到北京麥肯-光明廣告公司任職。突然眼前一片光明,幾近眩暈。從小小的設計做起,開始學習如何作好廣告。打雞血的我,除了日常工作,還利用晚上時間,遍讀當時能找到的廣告類書籍,一日當十日。從設計、文案、策劃到媒體,當時的龍之媒書店熱情地拿走了我每月的工資。仗着離公司近,每天中午泡面加雞蛋,偶爾就啤酒,微薄的收入居然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算是趕上了廣告黃金時代的尾巴,那時候也充滿激情,和同僚亮子、小樂最初組成的鐵三角,幾年時間裡拿下了幾十個國内外的廣告獎項。”

廣告是溝通的藝術,一種表達方式。做的時間長了,就會有懷疑和猶豫,同時,潛藏在心裡的一些念頭,也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複蘇。2012年的年底,馮大鵬辭掉在JWT的總監職務,和妻子開了家小型設計公司,而自己則把心放在了書畫上。

現在談及廣告,他說,“那些曾為之興奮和激動的榮譽和成績,現在看來居然未及草地上的花開花落,日暮黃昏,能記住的不多。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買菜做飯,畫畫兒寫字兒喝茶,享受時間的溜走,是件挺舒服的事兒。 ”

【書法】

馮大鵬的書法結構嚴謹、工整莊重,筆法遒勁,極有可讀性。近幾年,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榜書書寫上。曆代匾額和民間墨迹成為主要關注的對象。匾額,摩崖石刻等,三五字之間,便可産生豐富的氣象,正大、莊嚴、雄渾、厚重、典雅、清奇、郁勃、勁健、樸茂,绮麗等等諸多味道,以近乎最小的單元,呈現出書法的完整性。量的積累,經驗和直覺的把持,情緒的收放,書寫的原動力,線的變化……清剛,正大,敦厚,質樸是他目前的目标。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半屋是大鵬的齋号,問及來曆,他說,98年來京時在三元橋附近租過三平米左右的小煤棚,連半間屋子都不算,于是取名半屋,以銘記往日歲月。

2020年疫情爆發那一年,收到漢儀字庫的邀請,馮大鵬在家潛心創作自己風格的“漢儀老字号”字庫,曆時7個月,寫了幾萬多字。書法中的一些異體字和生僻字,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很少用到,是以,在做字庫的時候往往需要重新解構,用自己的風格去演繹。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寫字庫的過程,不僅需要審美還需要标準,一天至少寫12-13個小時,一個字都得琢磨個大半天,後來眼睛挑花了,就請來對書法對研究的朋友幫忙鑒賞挑選以作後續修改完善,這又花了2個月時間。寫一套字庫,前前後後共花費9個月。

前陣子群玉山開業,有人專門請大鵬寫了一幅字作為開業禮,贈與群玉山:

【繪畫】

廣告圈那些牛逼美術,基本都是學美術出身的。大部分美術因為工作,逐漸丢掉了畫筆,我就是其中之一。是以,我非常羨慕能拿起畫筆的同行,比如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毛锎、黃晟、老蔡等。

學過藝術史的同學應該知道,唐代是中國繪畫的巅峰,在宋朝達到完善狀态,是中國美學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重文輕武軍事孱弱,藝術成就卻如黑夜裡的明珠璀璨耀眼,讓藝術家們無限神往,馮大鵬就是其中之一。是以,你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山水作品,往往是意境清遠、構圖嚴謹講究、層次豐富,恬靜中帶着當代的寫意風格。花鳥作品則是用墨圓潤、飄逸,立意高古,有八大山人遺風,也帶着當代的審美意趣。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從馮大鵬新時期的 作品中,也可以偷窺到廣告人對于創意的雛形與解構,以及關于人與大自然、生命的哲學思考。比如“水墨實驗”。從出差或旅遊途中随機随性的搜集石頭,再以意象的手法進行創作。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每一塊石頭都是有靈魂的,被各種機緣擺放到了一起,糾纏關聯,達成一個狀态,如同個體在社會中的角色。”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新水墨實驗作品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制壺】

大鵬為人謙和低調,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身上的匠人精神,我們先看看他設計的紫砂壺: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自2010年始,工作、書畫之餘,開始設計紫砂光素器造型。每年擇其稱心者托蜀山名師抟制出來,每式十五件,不再重制。到今天已經累計十五個樣式,各以其時代特征入古出新。”---馮大鵬

被譽為“國粹”的紫砂壺,自古以來與奇石、蘭花一起并稱為”文人三雅“,以其古樸、典雅,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聞名中外。是以,「壺型與工藝」是一把紫砂壺獨一無二存在的關鍵,以此展現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這也要求制壺人對曆朝曆代紫砂壺的外觀都有所了解,才能做不重樣。一把好壺蘊含天地,制一把好壺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為了力求不與先前有過的壺雷同,首先就是查閱海量的紫砂壺史料。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件事是,大鵬計劃的一款壺,從構思到設計完成用了半年時間,準備進入打樣階段,突然發現造型和清代一款罕見的紫砂壺壺型撞車了,于是果斷放棄。

迄今為止,馮大鵬制壺10年,攏共也才做了17款紫砂壺,每一款限量15個,不會做更多,也不會授權給别人。

還有一個小細節,他出品的壺,都會有個小辨別,寫着:半屋涉壺。我自己的解讀是:他制壺已經10年,依舊不敢輕易說自己“制”壺,而隻是有所涉獵而已。這樣的态度,應該才是中國文人真正的恭謙吧,當代滿地大師與之相比,何其可笑。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另外,也因為從事過廣告,是以他的作品包裝異常用心,我本身是紫砂愛好者,市面上大部分的制壺老師的包裝基本都是通版包裝(也就是市場上買來的包裝),再放一張自己與作品的合影以及證書。但大鵬的壺包裝與之相比,更具儀式感。首先是每個壺的木盒,都會親筆書寫壺名和跋文。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打開木盒,裡面還有一張用宣紙繪制的壺的“證件照”,這是仿作絕對不會有的待遇: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是以,買他一把壺,也等于順便買了他的字畫。所謂匠心,這應該是個很好的诠釋了。

在這個星球很多地方都有這樣一個準則,當作品得到市場認可的時候,仿品和抄襲就會陸續出現,下面這些就是模仿峰大鵬紫砂壺的一些作品: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有的還堂而皇之标明回流、孤品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很多人現在的生活,吃飯睡覺,就是刷短視訊。古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卧、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看山、臨帖、刻竹、喂鶴......”

在大鵬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他不是裝逼,而是真的追求并享受這種“獨享之樂”的生活狀态。

【制硯】

硯台從最初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已經發展成為了實用、收藏、把玩多種意趣合一的藝術品。當代制硯的工具工藝可能要略優于前人,但制硯時的心性,氣魄,學養,不能與前人比。在制硯這件事上,馮大鵬也是求精不求量,追求審美與功能性合一,10年時間僅造硯23方。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扔下廣告,搞藝術去

“硯為文人之物,首重質,所謂文,也是文質彬彬,不繁複,不賣弄,不肖形,不炫技,否則則俗,甚至大俗。通此理者,所制硯如渾然天成,非人力所為,又見精微與巧思。”---半屋

相信每個學美術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個藝術家夢。但是,1萬個美術生,能早早被市場看見的也就那麼幾個,對于大部分美術人來說,首先是要活下去,畢竟不是人人家裡都有礦,是以,廣告與設計就成了很多美術院校生的就業選擇。

又或者,隻要心中的夢想不滅,我們可以和馮大鵬一樣,在廣告業中出走半生,歸來仍是那個心懷夢想手握畫筆的少年。

“除了科學和宗教,藝術提供了诠釋世界的第三種途徑,它也許沒有前兩者的權力,但更能使人幸福。”我想,浸淫其中的半屋是幸福的。

當然,我們并不是盲目鼓勵所有人都應是如此,而是在這樣混亂的世界裡,我們應該懷有如藝術家這般敬畏之心,以空杯心态去吸收,不斷思考精進自己,以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做好手頭上每一件事。

當下疫情猖獗,或者我們借此時間一筆一畫開始平心靜氣習練書法、重新拾起角落蒙桑灰塵的琴譜、翻開一直躺在備忘錄的書單、提起多年未動過的畫筆……人生不設限,靜下心來做點事,莫辜負了時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