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洗衣粉,古人是如何清潔衣服的?

古代雖然沒有現在的洗衣粉用來洗衣服,但是有其他的替代品,因為在古代買一件衣服是要花不少錢的,普通百姓當然希望自己的衣服能夠穿得更長久,也希望穿得更幹淨一些,必然是需要使用一些物品來清洗髒了的舊衣服的。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最早曆史上有記錄關于洗衣服的材料是草木灰,因為古人發現沾染了草木灰的髒衣服在清水裡沖洗一下會使得原來很髒的衣服變得沒有那麼髒了。其次對于沒有錢的普通百姓來說用來清洗衣服的最廉價的辦法就是帶着一根木棒去河邊或者池塘邊,把髒了的衣服拿出來敲打它,通過這樣不斷地敲打使得髒衣服上的灰塵和污漬能夠減輕,并且經過流水的沖刷之後,衣服确實比之前會幹淨很多,不過這種辦法隻能對付普通的髒衣服,如果是衣服上有酒漬或者油漬單存的靠草木灰和敲打是很難去除的。對于有錢人家則有更好的辦法,那就是采用天然的植物來清洗髒衣服那就是皂角,它是皂莢樹上的果實,被人們偶然發現還有清潔衣服的功能,因而在古代曾經被大規模地使用。下面我将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古代沒有洗衣粉,古人是如何清潔衣服的?

古代的百姓髒衣服

在中國古代一般的老百姓常年幹活,穿的衣服大多是棉麻制的,因為這種材質的衣物價格低廉,在明清時期很多地方都有種棉花的習俗,收獲了以後他們把棉花制作成布匹,這些布匹雖然顔色不好看,但是很結實,一般稱之為土布。

這些土布是明清時期的百姓買得最多的衣物制成品,主要就是價格便宜,相對結實,能夠讓人去田地裡面幹活,不用擔心衣服容易破裂的問題。

在古代的百姓,一般穿着衣物主要是兩個功能一個是保暖一個是遮體,當然也是區分季節性的,不過對于一部分很窮的百姓來說,一般都是冬天穿棉麻的衣服中間填放一些棉花或其他柳絮等做保溫用,夏天隻要把它們取出來就好,沒有太多的講究。

是以在考慮價格和實用性後,一般人會選擇布匹材質相對粗糙且不是用料很多的衣服來進行穿,一方面友善他們幹活,另一方面是因為便宜。

百姓大多是靠種田為生的,衣服幹活的時候更多會沾染一些泥土和灰塵,沒有什麼其他難以清理的污迹,隻需要把這些衣服帶着去河邊用木棒沖洗就可以弄幹淨了。是以這樣的清潔活動對百姓來說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古代沒有洗衣粉,古人是如何清潔衣服的?

古代有錢人的髒衣服

古代有錢人的衣物制作用的是相對比較進階的絲綢和動物的皮毛來做的衣服,這些衣服因為制作不易,成本是比較貴的,是以有錢人的這些衣服髒了以後,自然要用更好的清潔物品來清洗它,這樣才能夠使其和之前一樣幹淨整潔。

在古代的明清時期,有錢人一般不會選用草木灰或者水洗敲打的辦法來洗衣服,他們更多地采用的是專門的清潔衣服的物品如皂角、淘米水或者後來出現的胰子等專門清潔衣物的物品。

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把皂樹的果實(皂角)磨碎後,制成桔子一般的形狀,對衣物袖口領口的去污效果也極好,此外還有晚清時期從西洋等國傳入的肥皂等專用清潔物品。

古代沒有洗衣粉,古人是如何清潔衣服的?

綜上所述,在古代因為普通百姓的穿衣和有錢人的穿衣是不同的,衣物的材質有很大差別是以其清理的方法也千差萬别,越貴的衣服用的清潔物品也越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