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俠G4輸球,應該說,不意外。因為獨行俠G2G3太準了,空間型内線連續準三場,爵士可以原地解散了。G3克勒貝爾+貝爾坦斯+約什·格林合計17中11,G4變成了10中2,不能穩定懲罰爵士防守了,這不是東契奇能控制的部分。

但東契奇的确把比賽形态稍微改變了一些。為何東契奇在比賽中更多找戈貝爾,打博揚,而沒有堅持布朗森、丁威迪在G2G3實證有效的找後衛的點名?
這有兩個原因:
一是獨行俠幾個空間型内線不夠準,防守差犯規又多,導緻了基德減少了他們的時間,增加了攻防兩端綜合實力更強的鮑威爾的時間。獨行俠能靠抓後衛打爆爵士防守的一個原因是,吸引戈貝爾、白邊協防,讓空間型内線去懲罰他們。鮑威爾在場,這個條件不存在了。雖然靠中距離打小個也能得手,但相比打中鋒擋拆,這麼打的優勢就不大了。
二是爵士的應對也不同。這輪系列賽開始前,我們提到的爵士三大防守弱點裡,有一條是攻擊他們的外線單防點,但這個前提是東契奇在。因為爵士所謂的外線單防弱點,除了克拉克森,其他人在傳統印象中單防不差,康利、米切爾這些人同位置防守能力合格。這輪系列賽有點意外的地方就是,布朗森、丁威迪把爵士後場都揍了一遍,而康利、米切爾跟他們是同體型球員,康利之前的初始對位就是布朗森。但爵士很清楚這些後衛是防不了東契奇的,是以爵士對東契奇點後衛的警惕性更強,不會換防。
這就是為何,東契奇總是在找戈貝爾,而點名失敗的話,就得打同位置的博揚——爵士是拿力量不錯的博揚防東契奇的,奧尼爾防布朗森,把康利和米切爾藏在布洛克和電風扇那,這都是G2G3的教訓。
但這些并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東契奇能力夠強,他都能打得動就是了。也正是因為東契奇夠強,鮑威爾在場時,獨行俠進攻還行,并不完全依賴空間型内線。
東契奇對比賽的另一個影響是,爵士進攻端會找他,而不再找後衛或者中鋒了。東契奇一開始防博揚,這個對位本來的意義是,不需要後衛去防博揚了——博揚前三場爆了獨行俠後衛們——但很快堅持不下去,因為博揚參與戰術能力太強,米切爾等人點名東契奇,博揚能外拆懲罰。東契奇就隻能防奧尼爾,這讓獨行俠又得拿後衛防博揚,雖然博揚這場沒爆,但還是吸引過夾擊。奧尼爾這場進攻存在感也跟着東契奇提升,雖然三分還是不準,但是有一些點名東契奇時的順下處理4打3,給戈貝爾喂過餅。
戈貝爾進攻端貢獻更多,這場得到了更多的吃餅,沖闆爆炸,雖然罰球不準,還是挺讓獨行俠難受。但更大的改變是防守端,爵士做了一個折中的選擇:
爵士還是不能相信五小,雖然今天加了埃爾南戈麥斯進輪換,但不是打中鋒。帕斯卡爾隻打了2分鐘,大部分時間依然是戈貝爾和白邊吃五号位輪換。爵士沒有放棄中鋒,不去進入獨行俠擅長的領域拼命,這個選擇是對的;
但爵士也沒法容忍一直漏外線,他們的變化是,中鋒在場時不大尺度收縮了,比如中鋒在強側底角時,如果獨行俠突破進來,中鋒不會回收,而是靠其他人去補。爵士這場的協防輪轉幅度很大,所有人都要參與協防,進入輪轉的速度也很快。跟他們正常賽的政策并不一樣,效果還行,但還是有輪轉撲重合的情況。
大體上,我認為東契奇回歸對獨行俠的作用還是正面的:
防守雖然負面,但沒有他的時候,爵士也能找其他人:
獨行俠在前三場比賽中展示出,沒有東契奇的開發進攻能力。但爵士也在提升防守,一旦獨行俠空間型内線準星維持不住,讓戈貝爾和白邊的協防舒服起來,布朗森和丁威迪還能不能打穿爵士防守就是問号了,而東契奇無疑更可能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