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書店|獨家“版本目錄”,讓小店裝滿好書

央廣網北京4月25日消息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幾天,中國之聲帶來特别策劃《我的書店》。

我是王娴。在成都的華西壩有一家叫“讀本屋”的書店,臨街的店門有五級台階,周末的下午下起小雨,我進門側身讓過兩個讀者才進到裡間。除了玻璃窗下的矮書櫃,“讀本屋”幾個隔間的每一面牆,無論寬窄,都一寸不留放着尺寸嚴格比對的大書架,頂上橫放着書,每個空間正中,也有高過人的展示書架。

書店面積也就相當于大一點的普通住宅,見到“讀本屋”主人廖宇,他很快證明了。這家店隻有160平方米,廖宇說,庫房裡現在還存着六、七萬本書,這家店隻容得下兩萬冊書。

廖宇,1988年生人,2017年在成都開了第一家書店,現在算上開在居民區隻有80平方米的老店、鬧市區商場裡的一家店,廖宇的“讀本屋”有三家了,大學路這家開在2021年。

我的書店|獨家“版本目錄”,讓小店裝滿好書

“讀本屋”内部(記者王娴 攝)

這是成都一條老街改造的“城市更新”項目,項目方需要一家書店,有名的連鎖書店要租金補貼、裝修補貼,廖宇願意掏不算貴的租金:“開發商覺得我們雖然名氣不夠,但是我的條件(合适),還會給租金,而且我自己裝修,他們覺得就合适了,我就來了。”

臨街都是大玻璃窗,窄窗框是做舊的木色。逛這條街的大多是年輕人,旁邊的面包店一個面包可以賣到20塊錢。讀者在點評平台給書店标注了一些關鍵詞:“環境很好”“價格實惠”“很小的空間,塞了很多的書!”“有限的空間裡裝了好書!”網上搜“讀本屋”的照片,很少有全景,都是排滿書的書架。

“讀本屋”算得上成都的“網紅書店”。

廖宇說:“銷售額裡有30%是外地人!很多旅遊的人,包括我自己,如果喜歡書,到一個城市旅遊肯定會先在網上搜一下書店,因為我們店排在前面,肯定就會(有人)來逛。”

記者:書店是什麼時候在網上有較好的口碑這樣的狀态?

廖宇:從2017年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差不多也就幾個月時間。

記者:為什麼這麼快?

廖宇:可能和選品有關。當時那家店我隻做人文社科類,沒其他書,讀者的圈子其實很小,一個傳一個,口碑就起來了。

我的書店|獨家“版本目錄”,讓小店裝滿好書

“讀本屋”主人 廖宇(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廖宇開第一家店時,拉到店裡擺上書架的全是自己的藏書。每一家書店的“選品”,都靠他一個人。

記者:你有一個自己的“版本目錄學”,但是我覺得一個人的涉獵和他所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你腦子裡真的有那麼一個強大的資料庫嗎?

廖宇:一是可能我自己的閱讀量能支撐起來一部分,包括作者、書名這些可能看得多,就記住了一些,但是我不可能全部記住。還有就是我的選擇标準是隻認品牌,我不認出版社。隻要覺得一個品牌出的書有70%—80%是可以的,那“踩雷”的幾率就比較小,我可能就會直接把這個品牌所有的書都選過來……

記者:選書的過程當中,書店裡的每一本書都經過你嗎?

廖宇:對,都必須經過我(認可),采購就我一個人負責。

記者:選書會占用你多少精力?

廖宇:我估計至少七八成。

廖宇帶我看書架的安排。讀書人喜歡的品牌,每一個系列陳列一段時間,說起來像是朋友小住一陣子。

書架的隔闆邊緣都貼着小紙條,“每本均有折扣,可至前台詢問”。還帶塑封的,折後價格就貼在塑封表面,有不少書塑封被拆掉了。店裡還有幾塊醒目的牌子“塑封可拆,不買無妨”。

這當然都是對讀者友好的提示。讀者的留言也特别直白,“書店經營不易,怎麼這麼便宜!”廖宇直接說,因為采購的很多書是出版社的版權期“臨期書”,到期之後是不能再從原出版社出售的。

廖宇:一般國内的書一個版權周期是5年到6年。是以今年我可能就特别關注2018年、2019年出版的書。

記者:對你來說價格的折扣能到什麼程度?

廖宇:很低很低,庫存書一般是在三折以内。有部分書要看它的量大不大,像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本書兩折就可以到手,它量太大了,有十幾萬冊,在版權期之内不賣出去,就是廢紙,一分錢不值。是以他甯願一點幾折或者二折賣,可以少損失一些。

記者:價格這個事情你是怎麼想的?像你說,有的書因為版權期的問題可能進價比較低,但是你上架之後,我看都有折扣。

廖宇:我定價其實有兩個原則,一個就是根據我的成本來定價,可能我進貨是2折我就賣4折,保證40%—50%的毛利就可以了。

把開店的商業秘密直言不諱說出來,廖宇一直這樣。不光如此,他還收購電商平台讀者的大量退貨。

廖宇:這本書在物流過程中損壞了,書角磕壞了,或者(讀者)覺得這本書不是我想要的。電商是7天無理由退貨,很多人他把書拆了翻兩下看完了退回去,電商平台隻能當做存貨,每一年都會清理一批,我們就去收購這類書……

記者:你不怕大家都知道了?

廖宇:其實這是圖書行業公開的秘密,很多人知道,但是銷量上不去也沒辦法,是以還得從最開始來積累銷量,有了銷量你才能去收這種書……

“讀本屋”的銷量大,顯而易見。外地讀者多,書店的規則是買滿199包郵,折後價格低,很多人都是一買一大摞。以低廉的價格充值就可以加入會員,“讀本屋”的讀者微信群裡,不停有人找書、有店員或者廖宇自己分享到店新書訊息。

廖宇:我們有自己的社群,要把這部分顧客留住。打開社群或者線上店鋪還會下單,其實外地遊客二次消費率比本市的還要高一些,他隻要願意加入社群,那他二次消費的機率就比較高。

記者:線上業務量和線下的大概是什麼比例關系?

廖宇:現在差不多快接近5∶5了……

“廖老闆這本書有嗎?”“這個應該進一本!”……廖宇不能及時回複每一條消息,他越來越忙了。周末郊區的市集,他也要帶書去賣,平時也要幹不少體力活。

廖宇說:“前一天晚上各家店把需要什麼書報給我,第二天我就調貨,每天早上調好貨我就裝車把書拉過來。送完我就回庫房,因為我們同時做線上網店,還有社群,是以每天還得發貨……”

沒隔兩天,“讀本屋”會員群裡,廖宇又發圖說到重慶“采書”了,圖上按堆摞在一起至少幾千本。有讀者說準備好麻袋了,要到店裡掃貨。

我的書店|獨家“版本目錄”,讓小店裝滿好書

“讀本屋”這家店開在成都華西壩新修的小街(記者王娴 攝)

和很多開書店的人一樣,廖宇說,最早也隻是因為喜歡看書。

廖宇:隻是自己的愛好,想開一家書店,比較清閑,沒生意了,就自己看看書。現在不清閑了……

記者:我覺得短期内也清閑不了。

廖宇:清閑不了,每天都是滿負荷,我真的一年到頭都休息不了。我後來新進了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書,我那邊店都放不下,太小了,是以還是又換了一家150平方米的,兩個家店就可以了。

廖宇想找機會關掉商場裡流量不大的分店,太小的老店索性也關掉,合并成另一家150平方米的。

記者:在成都,好的獨立書店也很多,你會感受到競争嗎?

廖宇:他們好多書都不打折,可能重心不是在圖書銷售額上,而是咖啡、活動、酒等周邊,他們不是靠書。

記者:你是靠書?

廖宇:我是靠書。一個月90%的營業額是來自于書。但是我讨厭的作家的書還是不會賣,這是我的底線……

從成都回來的第二天,我從“讀本屋”買的書就到貨了。用防潮防撞的包裝妥妥包着,從成都的一個雨天寄到了北京的一個雨天,拆開來,裡面都是幹爽的書香……

策劃丨高岩

監制丨郭靜

記者丨王娴